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流体磨料光整加工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8-05-21 04:37

  本文选题:流体磨料 + 光整加工 ; 参考:《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摘要】: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挤压磨料流技术在机械零件去毛刺、抛光等光整加工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之后,国内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不断涌现出新的以流体磨料为工具的光整加工技术。从流体磨料的材料去除机理、加工参数对性能优化的影响及应用中存在的均匀性问题及辅助控制技术三个方面综述流体磨料加工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去除机理及加工仿真等理论成果,总结近50年来传统黏弹性挤压磨料流技术及近年来针对于松散低黏度流体磨料的光整加工新技术,分析流体磨料加工的研究手段与方法,为今后进行深入的流体磨料光整加工研究,探索在诸如航空叶轮和叶盘等高性能复杂曲面零件高质量抛光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的方向。
[Abstract]:The extrusion abrasive flow technology invented in the 1960s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in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parts deburring and polishing, especially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to China in the 1980s. A large number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domestic researchers, and new finishing techniques with fluid abrasives as tools have been emerging. The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of fluid abrasive, the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the problem of uniformity in application and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fluid abrasive processing are summarized in three aspects: the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of fluid abrasive, the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uniformity in appli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raditional viscoelastic extrusion abrasive flow technology in recent 50 years and the new finishing technology for loose and low viscosity fluid abrasive in recent year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methods of fluid abrasive processing.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fluid abrasive finis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in high quality polishing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lex curved surface parts such as aeronautical impellers and impellers.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超精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706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5074)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51321004)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L2013282)资助项目
【分类号】:TG6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纪培;张斌;孙允臣;杜松岩;;粘性磨料对挤压珩磨加工效果的影响[J];电加工;1989年02期

2 陆纪培;;磨料流动加工[J];电子工艺技术;1984年10期

3 李元宗;阎慕良;杨树国;;磨料流加工技术[J];电子工艺技术;1987年07期

4 李秉栋,王建华;磨料流抛光技术在纺织机械零件加工中的应用[J];纺织机械;2002年02期

5 姚金刚;阴鹏;;磨粒流工艺在高压断路器用液压机构零件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高压电器;2011年12期

6 段润保;;磨料流动加工(AFM)机理初探[J];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7 杨建明,聂先桥;磨料流在工件孔腔中的流动特性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8 郭应竹;;磨粒流去除电解加工型面腐蚀层的工艺研究[J];航空工艺技术;1997年05期

9 郭应竹;整体叶轮叶片型面抛光的最佳选择──磨粒流加工[J];航空工艺技术;1995年05期

10 汤勇,周德明,夏伟,曾志新,叶邦彦,潘声虎;磨料流加工壁面滑动特性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俊烨;微小孔磨粒流抛光装置的研制与工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浩程;行星滚筒滚磨加工中液固两相湍流运动机理的计算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宋桂珍;磨料流加工技术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桂香;赵玉刚;赵东标;;磁性磨料制备技术研究新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1期

2 计时鸣;付有志;谭大鹏;李琛;唐波;池永为;;基于剪切应力输运湍流模型的两相磨粒流动力学特性研究[J];兵工学报;2012年04期

3 黄颖;张向军;李勇;李晓民;;喷油嘴微喷孔挤压研磨液及其试验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11年05期

4 邵飞;刘洪军;马颖;;磨料水射流抛光技术及其发展[J];表面技术;2007年03期

5 田庆涛;吴斌;;火炮身管内膛擦拭及影响[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05期

6 陆纪培;张斌;孙允臣;杜松岩;;粘性磨料对挤压珩磨加工效果的影响[J];电加工;1989年02期

7 柴牧舟;郭钟宁;刘江文;;螺旋电极电化学机械复合抛光的试验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7年03期

8 赵培锋;轧刚;;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磨料流加工数值模拟[J];电加工与模具;2011年03期

9 王辉;李洪友;翟小兵;矫文聪;周锦进;;脉冲电化学碳钢表面光整加工技术实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姚金刚;阴鹏;;磨粒流工艺在高压断路器用液压机构零件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高压电器;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宏;;液体磁性磨具基液改性实验分析[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九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春花;曹进喜;杨世春;;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物理仿真建模研究[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王浩程;张宏太;张德良;方新;;行星滚磨抛光磨料流态特征的数值模拟[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4 费群星;焦佳能;白凤民;张雁;谭永生;;薄壁金属型面磨粒流加工工艺研究[A];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芳;赵元刚;;磨粒流工艺及其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优势[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黄金;贺建民;麻建坐;周忆;;智能汽车风扇离合器的分析与设计[A];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建林;气体钻井环空流场分析及岩屑对管柱的冲蚀特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李俊烨;微小孔磨粒流抛光装置的研制与工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罗武生;微磨料浆体射流的流体特性及其抛光模具钢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朱洪涛;精密磨料水射流加工硬脆材料冲蚀机理及抛光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螺旋锥齿轮电化学光整加工技术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庞桂兵;脉冲电化学及电化学机械齿轮光整与修形加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孙桓五;液体磁性磨具光整加工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浩程;行星滚筒滚磨加工中液固两相湍流运动机理的计算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宋春花;基于三维离散元法的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宋桂珍;磨料流加工技术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建军;二维超声无磨料抛光工艺参数优选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乔保磊;曲轴零件卧式滚磨光整加工理论分析及动态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冯玉帅;基于磁场与旋涡气流复合的内孔表面光整加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培锋;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磨料流加工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晓春;面向孔表面气粒两相强制环流光整加工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阿米娜·卡德尔;电化学光整加工过程中电流场分布特性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赵磊;小孔磨粒流抛光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8 谢世敏;磨粒流抛光小孔试验装置设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欣耀;精密微小孔电解磨削复合扩孔加工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宫斌;基于“游离态”的液固两相软性磨粒流的加工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胜利,葛利玲;电化学抛光机制研究与进展[J];表面技术;1998年04期

2 许菊华,张向宇;磨粒流介质在抛光工艺中的应用[J];材料工程;1993年01期

3 高上品;;挤压珩磨——抛光电火花加工的表面和零件去毛刺的新技术[J];电加工;1980年04期

4 陆纪培;张斌;孙允臣;杜松岩;;粘性磨料对挤压珩磨加工效果的影响[J];电加工;1989年02期

5 张学仁;于华;陈洪勋;;挤压珩磨对线切割表面性能的影响[J];电加工;1989年05期

6 陈济轮;特种加工技术在航天发动机制造中的应用[J];电加工与模具;2003年02期

7 赵培锋;轧刚;;基于有限元方法的磨料流加工数值模拟[J];电加工与模具;2011年03期

8 王永青,,周根然,张卓;三相磨粒流喷射加工工艺研究[J];电加工;1995年06期

9 周锦进,王晓明,庞桂兵;非传统光整加工技术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陆纪培;;磨料流动加工[J];电子工艺技术;198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志刚;基于数值仿真的流体振动抛光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何根旺;液粒两相螺旋流光整加工技术的理论研究及螺旋流仿真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2 曹铭;自动防斜钻井液压系统研究及其旋转导向套CFD仿真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海龙;某型固冲发动机进气道流场和结构模拟仿真[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4 田虹;电磁流变效应微砂轮研抛加工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5 李富长;液压产品去毛刺加工工艺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志刚;基于CFD技术的柴油机中冷器的优化设计与匹配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刘晓丹;汽油机水套冷却液流动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朱春锋;喷油嘴磨粒流超精密抛光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9 邹宁;超声速喷管设计及其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清砺,鲍桂刚;复杂形面零件的光整加工[J];企业技术开发;2001年11期

2 杨世春,汪鸣铮,杨胜强;表面质量与滚磨光整加工技术[J];山东内燃机;2001年01期

3 赵玉刚,周锦进;复杂曲面三坐标数字化磁粒光整加工控制系统[J];山东机械;2001年03期

4 赵玉刚,王淑君,赵国勇;磁粒光整加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山东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周锦进,翟小兵,庞桂兵,李洪友,王辉,徐文骥,郭丽莎;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实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孙雪松,李洪友,周锦进;齿轮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控制系统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年12期

7 孙雪松,李洪友,周锦进;齿轮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控制系统的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3年01期

8 卫俊峰,王明珠,马麟;滚磨光整加工中介质运动的分形特性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王友林,姜英;光整加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矿山机械;2004年09期

10 王辉;李洪友;翟小兵;矫文聪;周锦进;;脉冲电化学碳钢表面光整加工技术实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福援;高佳宏;宋国英;;复合光整加工的数学模型[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杨胜强;杨世春;;光整加工技术的宏观特征及其发展的结构化思考[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3 李福援;高佳宏;宋国英;;复合光整加工的数学模型[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电加工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汪鸣铮;张建业;吴振宇;;旋涡气流光整加工设备设计的理论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庞桂兵;徐文骥;阿达以·谢尔亚孜旦;周锦进;;电化学机械复合光整加工工艺特性及应用[A];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许龙昌;;精密型腔模具光整加工技术分析[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特种加工篇与综合性论文篇)[C];1986年

7 刘建设;马德连;何博雄;王笃才;;用于模具型腔光整加工的多功能抛磨机的研制[A];第六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9年

8 李海滨;王辉;周锦进;翟小兵;王志国;;神经网络在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工艺中的应用[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9 李海滨;王辉;周锦进;翟小兵;王志国;;神经网络在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工艺中的应用[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10 杨雪樱;周根然;;挤压珩磨——新型的表面光整加工工艺[A];第七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友;齿轮的脉冲电化学光整加工技术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宋春花;基于三维离散元法的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秀红;基于磁场特性的内孔表面光整新技术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晓明;脉冲电化学及其复合光整加工机理和表面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5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螺旋锥齿轮电化学光整加工技术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庞桂兵;脉冲电化学及电化学机械齿轮光整与修形加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李邦忠;大面积薄板和粗糙表面电化学机械光整加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孙树峰;面向模具结构化表面光整加工的磨粒流湍流调控及加工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9 李唯东;液体磁性磨具光整加工性能及制备工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孙桓五;液体磁性磨具光整加工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义蕾;旋转永磁场光整加工磁场发生装置设计及其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倪有强;液—粒两相强制环流内孔表面光整加工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娅妮;液粒两相强制环流光整加工流场的理论研究及数值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4 杨晓春;面向孔表面气粒两相强制环流光整加工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甫勤;旋振复合式光整加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6 王志强;内孔表面光整加工装置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7 乔保磊;曲轴零件卧式滚磨光整加工理论分析及动态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建业;旋涡气流光整加工技术的工艺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9 张廷发;曲轴滚磨光整加工机理及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10 袁跃龙;滚磨光整加工工艺数据库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17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917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