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718高效加工切削机理与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8 18:02

  本文选题:高效加工 + Inconel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高效加工是金属切削的永恒目标,是机械加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以镍基高温合金为代表的难加工航空材料具有高强度、强抗腐蚀能力、高温下抗疲劳性能和热稳定性等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发动机压气机盘、涡轮盘、整体叶轮、叶片等高温高压下长期工作的零件中广泛应用。然而,这类材料切削加工性能极差,直接导致其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这类材料加工机理认识不清,具体而言:首先,由于此类零件加工工艺基础积累相对比较薄弱,使得加工过程倾向于选择较低的切削速度、较小切深和较低进给来降低不可预见的风险;其次,不合理工艺参数组合以及刀具材料方面发展的限制,导致镍基高温合金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快速刀具磨损,影响加工过程连续性;另外,加工硬化所引起的切削力、温度急剧升高,以及加工表面及亚表面组织发生微观改变等,进一步制约了镍基高温合金高效加工技术的应用。基于上述加工现状与技术难点,本文以高效加工镍基高温合金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和表面质量等制约Inconel 718高效加工的关键基础问题。分别建立了变系数圆刀片切削力预测方法、陶瓷刀片沟槽磨损数值预测模型、插铣切削力精确预测模型以及铣削表面温度计算方法等对应新模型,并通过切削实验和加工过程物理量测试进行校验和对比,最终给出了这类材料高效加工的技术方法。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创新点如下:优选Inconel 718高效加工切削刀具,建立了圆形陶瓷刀片切削力预测模型。对比物理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和陶瓷刀具加工Inconel 718切削性能,优选圆形陶瓷刀具为高速加工刀具。在此基础上,将刀具-工件接触区域离散,准确描述圆形刀具切削过程未变形切厚变化过程,根据切削试验标定不同切厚下对应切削力系数,拟合切削力系数变化规律,结合经典机械力学模型,实现对切削过程整个刀片切削力的准确预测。分析刀具-工件接触几何,建立了陶瓷刀片沟槽磨损数值预测模型。陶瓷刀具以其优异切削性能在高速切削领域应用越来越广,研究其磨损定量模型能为切削工艺参数选择和加工条件选取提供依据。以试验为基础,分析了陶瓷刀具高速加工Inconel 718磨损机理,并根据实验观察到的镍基高温合金加工硬化现象,结合切削过程刀具-工件接触几何,建立了一种基于工件硬化层的刀具磨损预测新方法。在准确分析插铣加工切削几何的基础上,给出了插铣加工切削力精确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插铣切削几何与侧铣、端铣等方式的差异,构建基于瞬态未变形切厚解析方程,建立了更精确的插铣加工切削力预测模型。将瞬态切削过程等效为直线切削刃和圆弧切削刃的斜角切削,结合瞬时未变形动态切厚解析方程,完善了切削力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切削力和加工稳定性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满足机床负载情况下的高温合金高速加工工艺方法。提出了刀具-工件接触弧区热源为等腰梯形分布的假设模型,据此构造了铣削工件表面温度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侧铣加工过程中刀具-工件接触轨迹运动方式,将铣削刀具与工件接触过程简化为等腰梯形热源模型,提出了基于梯形移动热源分布的工件表面及亚表面切削温度预测模型,基于所提出的模型和切削试验分析了侧铣加工表面最高温度演变规律。完成高效切削试验,研究Inconel 718加工表面完整性变化规律。结合镍基高温合金侧铣精加工工序,分析材料去除机理,并讨论其表面完整性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切削参数的改变会引起工件表面质量的变化,同时使用辅助工艺加工方式对切削力影响较小,却能有效提高加工工件表面质量,具体表现为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和加工硬化现象。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cutting force , cutting temperature , tool wear and surface quality of high - temperature alloy . In this paper ,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surface quality of the cutting too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tting force and the machining stability are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s , and the cutting force predi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odel and the cutting test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tting force is less affected by the cutting force and the machining stability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5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会阳;安云岐;李承宇;晁兵;倪雅;刘国彬;李萍;;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S2期

2 何成华;;镍基高温合金中铁的测定——邻菲罗啉比色法[J];分析化学;1978年03期

3 潘傥,胡乃信,彰祖寿;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铝、钒、钛、铁、钼、锰、铜[J];冶金分析;1982年03期

4 高连福;李国华;;镍基高温合金看谱半定量分析[J];四川机械;1982年01期

5 李树华 ,肖平辉 ,赵炳X;钙和镁在铸态镍基高温合金中的分布及作用[J];钢铁研究总院学报;1987年S1期

6 黄治平;王桂兰;;自算α系数在镍基高温合金Ⅹ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上的应用[J];光谱实验室;1987年02期

7 ;铁镍基高温合金痕量元素成份标准物质研制成功[J];冶金分析;1992年01期

8 王炳林;一种粉末镍基高温合金[J];材料工程;1993年06期

9 罗川,孙莹,赵世荣;固体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微量锑[J];冶金分析;1999年04期

10 唐中杰;郭铁明;付迎;惠枝;韩昌松;;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金属世界;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绍金;杨春晟;贾进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的痕量铋[A];全国第八届稀有金属难熔金属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邢占平;黄朝晖;谭永宁;余乾;;第二代定向镍基高温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克实;刘林;郭运强;;镍基高温合金蠕变过程中γ'相演化的初步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4 马永会;赵锴;杨飞雪;楼琅洪;胡壮麒;;镍基高温合金中α-W相的析出[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庞晓辉;杨军红;刘平;;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硒[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雷冬;龚明;侯方;王国栋;赵建华;;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疲劳微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军;;镍基高温合金熔体特性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谢君;田素贵;周晓明;李柏松;;粉末镍基高温合金的组织结构及蠕变特征[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留成;何卫锋;王波;罗思海;;镍基高温合金激光冲击复合强化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马永会;赵锴;楼琅洪;胡壮麒;;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中μ相析出对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包文;前10月宝钢镍基高温合金N80A销量增10倍[N];中国船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伟;镍基高温合金高效深切成型磨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刘玉波;高速铣削镍基高温合金复杂薄壁零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3 袁兆静;磁场作用下镍基高温合金固态相变行为及力学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4 马建波;镍基合金熔体局域结构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兰亮;Si_3N_4陶瓷与镍基高温合金的部分瞬间液相扩散工艺与机理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6 庄可佳;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718高效加工切削机理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杨;电场处理对镍基高温合金组织演化、变形行为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D];东北大学;2008年

8 肖茂华;镍基高温合金高速切削刀具磨损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于潇翔;多尺度序列算法发展及镍基高温合金元素协同效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裴忠冶;K465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英双;不同Ru含量镍基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和热腐蚀行为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2 叶坤孝;气阀镍基高温合金材料切削工艺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胡超;GH4698镍基高温合金热塑性变形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朱晨光;镍基高温合金脉冲短电弧加工变质层影响规律实验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5 金兴时;一种新型镍基单晶合金制备工艺、铸造缺陷及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6 郭颖;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的方法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5年

7 张科智;镍基高温合金与钛铝合金的残余应力测试与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8 张锐杰;GH4169镍基高温合金动态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黄大顺;镍基高温合金珩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10 任心澈;K438镍基高温合金激光熔覆修复组织与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47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947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e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