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体金属铜凝固过程中原子团簇结构的形成与生长特性
本文选题:液态金属Cu + 原子团簇结构 ; 参考:《材料导报》2015年24期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态金属Cu在两种不同冷却速率下的凝固过程中其原子团簇结构的形成与生长特性进行了模拟跟踪研究。运用双体分布函数、HA键型指数法、原子团簇类型指数法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凝固过程中原子团簇的微观结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冷却速率为4.0×1012 K/s和2.0×1012K/s时,系统形成以1421、1422键型或由这两种键型构成的面心立方(fcc)(12 0 0 0 12 0)和六角立方(hcp)基本原子团(12 0 0 0 6 6)为主体的晶体结构;尤其是由1421键型构成的面心立方(12 0 0 0 12 0)基本原子团在原子团簇结构的形成和晶体生长中占主导地位。同时还发现:两种冷速下的结晶温度分别为673K和773K,即冷却速度越慢,结晶温度越高;系统最终形成了fcc和hcp的混合晶体结构,但以fcc晶体结构为主;fcc(12 0 0 0 12 0)基本原子团在慢速低温时具有较好的遗传特性,基本原子团之间很容易连接在一起生长成较大的纳米级大团簇结构。
[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cluster structure of liquid metal Cu during solidification at two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were studi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method.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tomic clusters during solidification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double body distribution function HA bond index method atomic cluster type index method and visu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cooling rate is 4. 0 脳 1012 K / s and 2. 0 脳 1012K/s,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1421 / 1 422 bond type or 1200120) and hexagonal cubic (HCP) basic atomic group (120066). In particular, the basic atomic clusters are dominant in the formation of cluster structures and crystal growth, which are composed of 1421 bond type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two cooling rates are 673K and 773K respectively, that is, the slower the cooling rate is, the higher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is. Finally, the mixed crystal structure of fcc and hcp is formed. However, the fcc crystal structure is the main structure. The basic atomic clusters have good genetic properties at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basic clusters are easily linked together to form large nanoclusters.
【作者单位】: 嘉应学院物理与光信息科技学院;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10012049)
【分类号】:TG14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易学华;刘让苏;钟庆湖;温建平;曾辉;;液态金属Cu凝固过程中晶体形核与生长及纳米团簇结构的演变特性[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易学华;;液态金属铜Cu凝固过程中团簇结构的形成以及成核生长特性的模拟[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戴雄英;Mg和Re团簇表面自扩散及Al在Mg团簇上生长的原子模拟[D];湖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采星,刘让苏,董科军,彭平,刘海蓉,徐仲榆,卢小勇;液态金属急冷过程中原子团簇结构形成与转变特性模拟[J];中国科学(A辑);2001年08期
2 彭平;李贵发;郑采星;韩绍昌;刘让苏;;Al_n(n=3,4,6,13,19)团簇的结构稳定性与形态演化[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6年09期
3 刘让苏,董科军,刘凤翔,郑采星,刘海蓉,李基永;液态金属Al凝固过程中大团簇结构的形成与演变机理[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4年05期
4 刘志毅;;液相淬火二元非晶态合金形成的经验规律[J];金属学报;1984年03期
5 张_",张晓茹,管立,齐元华,徐昌业;金属Cu熔化及晶化行为的计算机模拟[J];金属学报;2004年03期
6 李小平,韩其勇,刘洪波,陈魁英,,胡壮麒;快速凝固过程中纯铜相结构转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金属学报;1995年08期
7 欧阳义芳;钟夏平;;凝聚态物质计算和模拟中使用的相互作用势[J];力学进展;2006年03期
8 王丽,边秀房,李辉;金属Cu液固转变及晶体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00年09期
9 王丽,李辉,边秀房,孙民华,刘相法,刘洪波,陈魁英;纯铝熔体微观结构演变及液固相关性研究[J];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10 易学华;刘让苏;田泽安;侯兆阳;王鑫;周群益;;冷却速率对液态金属Cu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影响的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旦,李基涛,罗海彬,邱志金,黄荣彬,郑兰荪;原子团簇P_(12)结构的从头算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2 樊志,牛众成,周广彦,周游;碳原子团簇研究的新进展[J];化学世界;1995年12期
3 陈明旦,刘明宏,罗海彬,邱志金,张乾二;小分子硫原子团簇的结构稳定性[J];结构化学;2001年05期
4 黄荣彬,谢素原,邓顺柳,郑兰荪;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蒋文忠;C_(60)碳原子团簇及其衍生物的性能与应用前景[J];炭素技术;1998年03期
6 ;原子团簇和团簇物理学[J];现代科学仪器;1998年Z1期
7 陈明旦,罗海彬,李基涛,邱志金,黄荣彬,郑兰荪,区泽棠;原子团簇P_(10)模型的理论计算[J];化学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8 刘明宏,刘建文,焦毓才,张乾二;硫原子团簇负离子的螺旋结构[J];结构化学;2002年05期
9 刘清宇;何圣贵;;原子团簇上一氧化碳的氧化(英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年04期
10 ;“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J];炭素技术;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建国;宋凤麒;韩民;王广厚;;原子团簇及其组装体系的等离激元特性与调控[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杜洪川;;强激光与氢原子团簇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尚仁成;徐四大;陈信义;;原子团簇与原子核[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4 蔡灵仓;刘福生;经福谦;陈栋泉;;固氢固氦等温压缩线的计算[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5 刘春辉;朱艳艳;池超贤;施晓宇;唐明生;;磷原子团簇P_6,P_6~+同分异构体的理论研究[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沈毅雄;沈定予;卢希庭;江栋兴;王雪梅;;MeV原子团簇离子束的产生、鉴定和应用[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周邦新;王均安;刘庆东;刘文庆;王伟;林民东;徐刚;楚大锋;;合金元素Ni对压力容器模拟钢中富Cu原子团簇析出的影响[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4册)[C];2009年
8 刘春辉;朱艳艳;池超贤;姚海波;施晓宇;唐明生;;P_n(n=2~6)团簇的理论研究[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蔡琳玲;徐刚;冯柳;王均安;彭剑超;周邦新;;压力容器模拟钢中富Cu、富Ni原子团簇形成规律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册(核材料分卷、同位素分离分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卷)[C];2011年
10 蒙克来;张丰收;张艳萍;肖国青;;几何结构对Na_8团簇熔化过程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通讯员 刘作楣 本报记者 谈洁;20多年如一日解密“原子团簇”[N];南京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曲玉辉;二元原子团簇和自由基氢键络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卜新平;金属离子—氦原子团簇的量化计算与气体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的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费流波;预测黄金原子团簇稳态结构的高效启发式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徐秀莲;钠原子团簇碰撞动力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3 井天成;黄金原子团簇最稳态结构预测算法的研究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曾思琴;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原子团簇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艳静;原子团簇的优化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进;预测黄金原子团簇结构的拟物拟人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亚平;分子动力学模拟氩原子团簇负热容[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叶子燕;低能Pt原子及原子团簇与Pt(100)表面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9 杨建会;Li_n(n=2-5)原子团簇的形成机理及结合能计算[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4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96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