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钢控制臂件冲压工艺优化及稳健性分析
本文选题:控制臂 + sigma ; 参考:《材料科学与工艺》2015年03期
【摘要】:为获得高强钢控制臂件冲压工艺参数最优解,提高冲压工艺稳健性,基于6sigma稳健设计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预成形模具间隙、局部翻边模间隙、预成形压边力、摩擦系数、板料轮廓尺寸等对拐角处材料减薄率的影响规律;将坯料位置、料片厚度、摩擦系数、塑性应变比、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板料尺寸等作为噪声变量输入,分析工艺的稳健性;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选用局部翻边模间隙、预成形模具间隙为变量,3σ水平设为目标,成形过程能力Cp值为1.0,进行优化计算;最后采用优化后的局部翻边模间隙、预成形模具间隙值,其他噪音变量不变,再次进行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影响控制臂局部过度减薄甚至开裂的主要因素为预成形模具间隙及局部翻边模具间隙.根据模拟结果试模,零件的壁厚分布与模拟结果相比,最大误差小于6%.通过对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以及考虑噪声因素的稳健性分析,优化工艺参数后,成形质量水平提高,成形结果可靠.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stamping process parameters of high-strength steel controlled arm parts and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stamp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robust design theory of 6sigm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learance of preforming die, the gap of local flanging die, and the preforming blank holding force. The influence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sheet outline size on the material thinning rate at the corner, the position of the blank, the thickness of the shee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the plastic strain ratio, the yield strength, the tensile strength, the sheet size and so on are input as noise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results, the local flanging die clearance is selected as the target, the preform die clearance is set as the variable 3 蟽 level, and the forming process capacity CP is 1.0, and the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 is carried out. Finally, the optimized local flanging die clearance, the pre-forming die clearance value and other noise variable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robustness again.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local thinning and even cracking of the control arm are the preforming die clearance and the local flanging die clearance.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maximum error of the wall thickness distribution is less than 6. Through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key parameters and the robustness analysis considering the noise factor, the quality level is improved and the forming result is reliable after optimizing the process parameters.
【作者单位】: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
【分类号】:TG3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汤禹成;陈军;;基于支持向量机和重要度抽样的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形工艺稳健设计[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0年05期
2 李玉强;崔振山;陈军;阮雪榆;张冬娟;;基于双响应面模型的6σ稳健设计[J];机械强度;2006年05期
3 陶立民;孙文娟;邵严;吴晓春;曹韵牧;;控制臂外片拉深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J];上海金属;2011年04期
4 潘尔顺,徐小芸;基于有限元法与田口法的V形件冲压仿真参数稳健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5 林忠钦,艾健,张卫刚,李淑慧;冲压稳健设计方法及其应用[J];塑性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6 张骥超;刘罡;林忠钦;高伟;李淑慧;;侧围外板冲压工艺稳健性优化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7 谢延敏;;基于动态Kriging模型的板料成形工艺稳健设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正刚;李茂;金平;蔡国飙;;大流量气-气喷嘴响应面法优化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谭晓兰,韩建友,陈立周;考虑运动副间隙影响的函数发生机构的稳健优化设计[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杨珏;张文明;申焱华;;基于有限元技术的大型车辆设计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4 谢延敏;王智;胡静;罗征志;彭炼;;基于数值仿真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高强钢弯曲回弹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3期
5 葛琦;张俊英;王天民;肖诗唐;;田口方法在蓄能发光陶瓷制造工艺中的应用[J];材料工程;2009年07期
6 董文倩;刘郁丽;杨合;;材料参数对3A21矩形管弯曲回弹的敏感性分析[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1年05期
7 何伟,林顺英,薛龙;基于DPS的滑动轴承的稳健设计[J];轴承;2005年06期
8 闻邦椿,韩清凯;产品设计的重要性与面向产品总体质量的综合设计法[J];科技和产业;2003年11期
9 谭晓兰,韩建友,陈立周;基于随机模型的轨迹发生机构稳健设计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李吉泉;杨丁;黄志高;郭志英;李德群;;材料成形稳健设计方法研究概况[J];电加工与模具;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焱华;张蕾;张文明;;矿用汽车转向机构的集成稳健设计[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志君;周德俭;;基于正交实验的电液伺服系统最优运行参数选择方法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闻邦椿;韩清凯;;产品设计的重要性与面向产品总体质量的综合设计法[A];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汇编[C];2003年
4 申焱华;石博强;;多轴挂车转向机构的6-sigma设计[A];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周;张义民;;任意分布参数的车辆半轴的可靠性稳健设计[A];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崔玉莲;吴纬;;公理化质量过程的集成研究[A];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祥臣;彭道勇;齐俊臣;朱三可;张德才;;浅论可靠性工程发展的若干方向[A];2009第十三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8 于湘涛;周峰;张兰;魏超;;基于SVM和田口方法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健壮性设计[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9 陈建江;柳琼俊;向征;权志旺;何大智;;支持快速概念设计的飞航导弹武器六西格玛设计工程平台[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10 张月义;宋明顺;韩之俊;;动态特性质量损失函数研究[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力平;面向质量特性的定制产品稳健设计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付江;棉纺环锭假捻集聚纺纱技术及其纱线结构与性能[D];东华大学;2010年
3 辛欣;DNAPLs污染含水层多相流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沈学会;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技术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月义;质量损失函数与测量系统校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进春;气流床煤气化工艺性能稳健优化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袁英才;卷筒纸印刷机含间隙折页机构动力学研究及稳健设计[D];中南大学;2011年
8 刘英;机器人辅助血管吻合手术的质量评价与优化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9 赵文燕;面向复杂产品的稳健产品平台建立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艳聪;计及压制件成形精度的液压机主机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江南;六西格玛设计在C公司手机液晶模组研发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胡江华;基于QFD、TRIZ和CE的Q-T-C产品创新模型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张富伟;汽车悬架转向系统仿真优化与集成设计[D];浙江大学;2010年
4 林燕虹;稳健优化设计方法在机械产品中的应用研究[D];五邑大学;2010年
5 黄海洋;高速轮转印刷机折页机构稳健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
6 陆佳圆;电梯系列产品质量设计与动态质量特性预测分析的研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7 傅丽佳;一种基于两场耦合模型的反射面天线机电集成稳健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峻松;机械式微压力传感器的稳健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9 胡博;CRH3动车组车体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伊燕平;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泳鲜,孟庆国,姬振豫;机械稳健设计的研究概况与趋势[J];工程设计;1999年01期
2 李晓星;;板材成形模拟的研究和应用[J];金属成形工艺;2003年02期
3 张蕾,卢玉明,石均;高速、中载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稳健设计[J];机械设计;1998年10期
4 谢延敏;于沪平;陈军;阮雪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盒件拉深稳健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5 李光耀;王琥;杨旭静;郑刚;;板料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制造中的若干前沿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6 彭磊;刘莉;龙腾;;基于动态径向基函数代理模型的优化策略[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7 岳陆游,许丽平;数值模拟在板料冲压加工中的应用[J];模具工业;2004年11期
8 张柱国;姚卫星;刘克龙;;基于进化Kriging模型的金属加筋板结构布局优化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王兆军;均匀设计在参数设计中的应用[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谢延敏;于沪平;陈军;阮雪榆;;基于Kriging模型的可靠度计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自兴;稳健性设计技术──(Ⅰ)综述[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6年02期
2 韩寿祖;稳健性设计技术──(Ⅱ)稳健性设计的实施[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6年02期
3 黄自兴;韩寿祖;邵丹雄;刘志宇;;稳健性产品设计技术探讨[J];石油商技;2002年03期
4 黄自兴;稳健性设计技术──(Ⅲ)稳健性实验的设计[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6年02期
5 高海朋;刘猛;王浚;;基于最终层失效的复合材料舱体稳健性协调优化[J];复合材料学报;2014年02期
6 黄自兴;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技术——稳健性设计技术[J];化工进展;1990年01期
7 华鹏,刘福升;ε-代换类先验的贝叶斯稳健性[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吕震宙,徐有良,杨治国,岳珠峰;粉末冶金涡轮盘寿命稳健性分析与设计[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1期
9 陈艳国;;回归预测模型的稳健性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2期
10 雷玉辉;龙刚;;物流中心稳健性选址问题研究——以李宁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金源;张宁;肖仰华;;基于拷贝模型的复杂网络稳健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吴大新;德国会计的“稳健性”从哪里来?[N];中国会计报;2012年
2 钱颖一 黄海洲;如何增强国内银行的稳健性[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3 李杰;统计的稳健性及其应用取得成果[N];科技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妮娜;深化改革提高银行体系稳健性[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陈霖;养老产品层出不穷 创新点少 专家建议关注其长期性和稳健性[N];证券日报;2014年
6 记者 雷和平 通讯员 关庆荣;实施县域保险稳健性现场评估试点工作[N];金融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晶;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多响应稳健性参数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王寅;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稳健性与差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王淼;我国银行稳健性与宏观经济的冲击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邹峰;公理化六西格玛设计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宗志宇;基于RSM的多响应稳健性设计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曲洪建;银行特许权价值和稳健性的关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于轩;多响应问题的稳健性设计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杜璇;复杂多响应问题的优化设计与稳健性设计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张玉雪;复杂作用关系过程全局稳健性参数设计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4 杨方;面向产品质量改进的多目标稳健性设计优化[D];青岛大学;2010年
5 张海波;中国环境污染“稳健性”影响因素[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6 谢锦晶;基于BHI指数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稳健性和经营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7 曹丽华;中国银行业的稳健性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陈琢;采用响应窗和Taguchi法的薄板变形及装配偏差稳健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谢媛媛;在效应稀疏原则下的模型稳健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之奇;金融稳健性影响分析和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99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199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