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伺服力激励下进给系统建模与动态响应分析
本文选题:伺服力激励 + 进给系统 ; 参考:《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针对精密丝杠直线进给系统在低频伺服力激励下产生动态响应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建模研究,提出了一种进给系统动力学模型。其特色在于不同于伺服输出力高频成分或其他方向高频激励可能会引起机械系统共振的建模分析,描述了伺服电动机的伺服输出力的低频谐波成分对进给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进给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法,推导了精密车床进给系统的运动方程。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1伺服力矩中存在着众多的谐波成分,频率数值远远低于进给系统的第一阶固有频率66 Hz,而且随着速度的增大,频率分量增大;2刀尖点在z轴进给方向振型所对应的第一个固有频率,仿真与试验结果误差在5%之内,验证了所建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3与测量的匀速运动下刀塔运动速度响应对比,所建模型能有效地反映伺服输出力低频谐波成分对机械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响应的幅值变化量15%左右。最后指出,在精密机床进给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伺服激励的低频谐波成分带来机械系统的微小强迫振动。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ause and mechanism of dynamic response of precision lead screw linear feed system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low frequency servo force are studied, and a dynamic model of feed system is propos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method is that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 of the servo output force or the high frequency excitation in other directions may cause the mechanical system resonance. The influence of the low frequency harmonic component of the servo output force of the servo motor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feed system is described. The dynamic model of feed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lumped parameter method, and the equation of motion of feed system of precision lathe is derived by using Lagrange method.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harmonic components in the servo torque of 1: 1, and the frequency value is far lower than the first natural frequency 66 Hz of the feed system,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velocity, When the frequency component increases, the error of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is within 5%,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natural frequency corresponding to the mode of feed direction in z axis. The validity of the dynamic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asured velocity response of the cutter tower under uniform motion. The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low frequency harmonic component of the servo output force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mechanical system. The amplitude of the response varies by about 15%.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design of feed system of precision machine tool, the low frequency harmonic component of servo excitation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to bring micro forced vibration of mechanical system.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35009)
【分类号】:TG50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谭文斌;李醒飞;向红标;朱嘉;张晨阳;;伺服系统转矩纹波的补偿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张为民;周强;杨涛;;Dynamic Characteristic Study of Ball Screw Feed Drive Systems Based on Multi-flexible Body Model[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3年02期
2 向红标;谭文斌;李醒飞;张晨阳;;基于LuGre模型的自适应摩擦补偿[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17期
3 刘炜;周向阳;;航空遥感惯性稳定平台非线性摩擦建模与补偿[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5期
4 赵鹏兵;史耀耀;;整体叶盘高效强力铣集成制造单元的精度补偿控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年09期
5 李骜;汪惠芬;刘婷婷;柳林燕;;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进给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系统[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3年10期
6 鲁文其;胡旭东;史伟民;林绿高;邓雄飞;;基于扰动补偿算法的拉床主溜板双伺服同步驱动控制策略[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21期
7 郭永海;邱自学;万莉平;刘传进;任东;;基于动态精度的直驱型高速机床主轴箱静动态特性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4年02期
8 余蔚荔;;五轴数控机床轮廓误差预补偿技术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4年07期
9 赵鹏兵;史耀耀;赵盼;;整体叶盘集成制造单元A轴的摩擦补偿控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年02期
10 郭永海;万莉平;任东;邱自学;;直驱型高速机床分体式工作台设计与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正;基于非线性和柔性特性分析及补偿的直线电机精密运动控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刘世豪;龙门机床进给系统热—力耦合动态建模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3 吕景祥;面向低碳制造的数控机床能量供给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相光;结构仿生学在工程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2 李永恒;滚珠丝杠伺服进给系统机电耦合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刘伟;智能化数控机床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3年
4 范利洪;数控机床时变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刘晓龙;基于驱动电流的铣削力高精度实时估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杨林霖;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精度保持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涂智萌;滚珠丝杠副可动结合部的有限元法动力学建模[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李骜;数控机床直线进给系统动静态特性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杨国维;立式加工中心Z向双驱直线进给系统静、动特性分析与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沈凯;高速滚珠丝杠副综合性能测试与试验台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向红标;裘祖荣;李醒飞;谭文斌;朱嘉;陈诚;张晨阳;;精密实验平台的非线性摩擦建模与补偿[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5期
2 袭著燕;路长厚;潘伟;张建川;;基于预滑—动态摩擦力矩估计模型的自适应前馈补偿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3 孔祥臻;王勇;蒋守勇;;基于Stribeck模型的摩擦颤振补偿[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4 ;FUZZY GLOBAL SLIDING MODE CONTROL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FLIGHT SIMULATOR SERVO SYSTEM[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袭著燕;基于信号特征的数控交流伺服进给系统摩擦建模与补偿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张涛;基于力矩测量的交流伺服工作台摩擦识别与补偿控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志远;;机械进给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J];煤矿机械;2009年01期
2 邵志先;刚度可调整的磨床横进给系统[J];机床;1983年11期
3 王利森;;一种钻孔专用机床进给系统的设计[J];机械制造;1987年02期
4 李道X ;砂光机的进给系统和吸尘装置[J];木材加工机械;1990年03期
5 孙咏梅;几种超精密机床驱动和进给系统[J];机床;1991年04期
6 王世民,李圣怡,朱建忠,解旭辉;超精密车床进给系统两座标双重定位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1993年06期
7 姚丽;蒋珉;黄必栋;;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仿真[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左健民;王保升;汪木兰;;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刚度分析及前馈补偿控制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年03期
9 宋正和;徐聪玉;;平头机主机液压进给系统的设计[J];液压与气动;2010年05期
10 吴沁;芮执元;杨建军;王富强;;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刚度建模及仿真[J];现代制造工程;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一丹;杨霞;;直线电机驱动高速精密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姚钦;刘永光;刘质加;;基于ADAMS与Matlab的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联合仿真[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建生;张钢;汪希平;;数控机床中进给系统的位置记忆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潘超;数控机床直线电驱进给系统控制技术及动态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2 夏军勇;热弹性效应和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热动态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胡峰;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动态特性辨识与状态监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褚彪;面向光栅制造的宏微超精密进给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王永强;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自适应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吴沁;大惯量进给系统动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冰;复印机纸张进给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宁建荣;高精数控机床永磁直线进给系统机电耦合法向振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9 王海峰;非圆加工用高速高精度快速刀具进给系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崇嵩;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双驱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2 翁健光;滑动支承直线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3 杨国维;立式加工中心Z向双驱直线进给系统静、动特性分析与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匡星;高速加工中心进给系统多领域建模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周乐;数控机床横梁式进给系统动态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丁喜合;滚动支撑双驱动直线进给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和试验[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纪艳丽;数控机床直线进给系统热特性分析技术研究和工具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唐余林;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双驱进给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仿真[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吉悦;自动夹取型车床进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10 张少星;超精密硅片磨床进给系统爬行现象仿真及抑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64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06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