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诱发表面和晶界扩散下沿晶微裂纹的演化
本文选题:沿晶微裂纹 + 表面扩散 ; 参考:《工程力学》2015年11期
【摘要】:基于表面扩散和晶界扩散的经典理论及其弱解描述,对应力迁移、电迁移诱发表面扩散和晶界扩散下金属材料内部沿晶微裂纹的演化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详细讨论了扩散系数之比f、应力场Λ、电场χ和形态比β对沿晶微裂纹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场下的沿晶微裂纹存在分节与不分节两种演化分叉趋势。f和χ有助于沿晶微裂纹扩展,而Λ阻碍沿晶微裂纹扩展。裂腔分节时间随着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随着β的增大而增大。当χ≤50时,随着χ的增大,裂纹分节的时间显著减小,即χ加速裂纹分节;当χ50时,χ对裂纹分节时间的影响不明显。
[Abstract]:Based on the classical theory and weak solution description of surface diffusion and grain boundary diffusion, the evolution of intergranular microcracks in metal materials under stress migration, electromigration induced surface diffusion and grain boundary diffusion is analyz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effects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f, stress field A, electric field 蠂 2 and morphology ratio 尾 on the evolution of intergranular microcrack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of intergranular microcracks in multiple fields has two kinds of evolution bifurcation trends. F and 蠂 are helpful to the growth of intergranular microcracks, while A hinders the growth of intergranular microcracks. The segmenting tim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 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尾. When 蠂 < 50, the crack segmentation time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蠂 ~ 2, that is, 蠂 -accelerated crack segmentation, and 蠂 ~ (2)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crack segmentation time when 蠂 ~ (50).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56XAA1301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41407)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分类号】:TG1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春风;黄佩珍;;力、电、热作用下晶内微裂纹的演化[J];工程力学;2013年06期
2 郭建伟;黄佩珍;;内压对多场诱发表面扩散下微裂纹演化的影响[J];固体力学学报;2013年06期
3 黄鹏;黄佩珍;;内压对电场下晶内微裂纹演化的影响[J];计算力学学报;2012年04期
4 李二丽;陈曦;王华;王熙;李中华;;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a Void under Thermal and Mechanical Loads[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春风;黄佩珍;;力、电、热作用下晶内微裂纹的演化[J];工程力学;2013年06期
2 郭建伟;黄佩珍;;内压对多场诱发表面扩散下微裂纹演化的影响[J];固体力学学报;2013年06期
3 张周周;黄佩珍;;应力诱发表面扩散下晶内微裂纹演化的有限元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3年04期
4 葛营;闫焉服;朱锦洪;马士涛;;耦合作用下无铅钎料可靠性研究进展[J];焊接技术;2014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伟;力、电作用下晶内微裂纹和沿晶微裂纹的演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郭建伟;多场诱发表面扩散、晶界扩散下微裂纹的演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海龙,孙 军;工业纯铁内部疲劳微裂纹扩散愈合过程中的形态演变[J];金属学报;2002年03期
2 杨君刚,张海龙,孙军;工业纯镁内部疲劳微裂纹的热扩散性愈合[J];金属学报;2005年08期
3 黄鹏;黄佩珍;;内压对电场下晶内微裂纹演化的影响[J];计算力学学报;2012年04期
4 李二丽;陈曦;王华;王熙;李中华;;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a Void under Thermal and Mechanical Loads[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2009年01期
5 王远鹏;黄佩珍;;裂面形貌扰动对晶内微裂纹演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智军;电迁移引致薄膜导线力电失效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鹏;多场作用下晶内微裂纹的演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边宝龙;力、电作用下晶内微裂纹的演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国军;;压力容器焊缝及其附近微裂纹的检测[J];制造业自动化;2010年14期
2 衣林;陈跃良;徐丽;胡建军;罗浩;;金属材料疲劳微裂纹的萌生与扩展研究[J];飞机设计;2012年02期
3 许庆太;汤真;;对车轴坯摔断原因的分析[J];鞍钢技术;1987年12期
4 潘家祯,杜洪奎,琚定一;16MnR钢中微裂纹的萌生及扩展[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5 王天宰 ,吕永华;高强度螺栓表面微裂纹对延迟断裂及疲劳断裂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1989年02期
6 魏仲远;;在用发电机护环内壁微裂纹的安全监测[J];压力容器;1992年03期
7 王现林,张家科,霍俊英;冷拔管微裂纹产生原因分析及消除措施[J];河南冶金;1998年04期
8 吴伟杰;汤勇军;;微裂纹镍和镍封防腐能力的比较[J];电镀与涂饰;2006年03期
9 潘家祯,包复华,周又生,琚定一;16MnR钢中微裂纹的疲劳扩展[J];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10 王四清,陈梦谪,柯俊;低碳低钒钢中细小沉淀对微裂纹扩展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龙;黄佩珍;孙军;;纯铁内部疲劳微裂纹的热扩散愈合过程分析[A];2007轧钢与锻造过程中的裂纹控制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霞生;章东;;管道微裂纹的非线性导波时间反转定位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方前锋;;与材料中的微裂纹有关的内耗和模量亏损[A];全国第六届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孙俊俊;焦敬品;樊钟祥;吴斌;何存富;;结构微裂纹混频非线性超声检测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蔡可森;冯巍;;中厚板表面微裂纹成因分析及控制[A];2013年连铸新技术及关键耐材长寿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金芳;李杰伟;;连杆微裂纹镀铬局部镀层厚度薄问题的解决[A];高性能防腐蚀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16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建勋;;EQ140前轴头台阶处中频淬火后产生微裂纹的原因及对策[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吴万良;李海;;RT对微裂纹的检出率浅析[A];2004年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4年
9 雷冬;李舸;施斌凯;赵建华;;采用显微测量技术研究GH4169疲劳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黄新跃;吴学仁;徐曼琼;李旭东;曲士昱;刘天琦;;Cr-Mn-Si-Ni钢裂纹起始的试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何宇明 胡兵;中厚板表面微裂纹成因和预防措施分析[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鹏;多场作用下晶内微裂纹的演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徐春风;力、电、热作用下微裂纹的演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李志刚;在外载荷下金属材料内部微裂纹的演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张周周;力、电诱发多种质流下金属材料内部晶内微裂纹的演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朱斌;重钢中厚板表面微裂纹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4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06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