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3铝合金喷洒式微弧氧化局部膜层的制备及性能
本文选题:铝合金 + 微弧氧化 ; 参考:《中国表面工程》2015年05期
【摘要】:以传统浸入式微弧氧化为参照对象,利用自行研制的喷洒式微弧氧化装置在5083铝合金表面局部区域制备一层氧化膜,考察厚度、硬度、粗糙度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三维形貌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膜层的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并在电化学工作站中评价其腐蚀性能,由此比较浸入式和喷洒式微弧氧化的异同,从而证明喷洒式微弧氧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浸入式和喷洒式微弧氧化制备的膜层相近。其中,膜层厚度、硬度、粗糙度以及电流都随时间呈规律性变化;两者膜层表面不平整,大部分是O和Al元素,主要由γ-Al2O3构成;膜层的电化学性能较铝合金基体都明显改善。因此,在不宜采用浸入式处理方法的环境下,可采用喷洒式微弧氧化代替。
[Abstract]:Taking the traditional immersion micro-arc oxidation as the reference object, a layer of oxide film was prepared in the local area of the surface of 5083 aluminum alloy by using the self-developed spray micro-arc oxidation device. The changes of thickness, hardness, roughness and current with time were investigate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film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three-dimensional topograph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the films were evaluated in an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immersion and spray micro-arc oxidation were compared. Thus, the feasibility of spraying micro-arc oxidation is pro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ms prepared by immersion and spray arc oxidation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Among them, the thickness, hardness, roughness and current of the film all change regularly with time, the surface of the film is not smooth, most of them are O and Al elements, mainly composed of 纬 -Al _ 2O _ 3,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film are obvious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aluminum alloy substrate. Therefore, spraying micro-arc oxidation can be used instead of immersion treatment.
【作者单位】: 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维修与再制造工程系;
【基金】:装备预先研究项目(51327040101)
【分类号】:TG17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薛文斌;蒋兴莉;杨卓;张盈;李夕金;田华;;6061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生长动力学及性能分析[J];功能材料;2008年04期
2 王小东;吴晓宏;王锐;;6061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生长规律与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S2期
3 王亚明;韩晓东;郭立新;欧阳家虎;贾德昌;周玉;;LY12铝合金表面喷射式微弧氧化工艺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年02期
4 张勇;陈跃良;李岩;丁文勇;;基于局部电场控制微弧氧化设备的研制与应用[J];装备环境工程;2011年05期
5 胡冬生;张大童;;7A04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其抗热震性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兵;LY12合金喷射式微弧氧化涂层制备及腐蚀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华;刘明;国大鹏;郭孟秋;陆峰;陶春虎;;2A12航空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生长过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S1期
2 唐许生;;广州地铁三号线车辆门角焊接裂纹的防止[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8年03期
3 韩东锐;张波;欧家才;陈丽君;;微弧氧化铝合金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J];腐蚀与防护;2010年06期
4 刘跃进;张朝杰;;铝合金摩托车前减震器气焊焊补修复工艺[J];硅谷;2010年22期
5 李玉海;赵艳;李宝毅;赵晖;邢贵和;;不同电解液对2A12铝合金微弧氧化膜耐磨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1年S2期
6 谢业东;农琪;;铝及铝合金常见焊接缺陷的原因及对策[J];装备制造技术;2010年07期
7 李灿;傅定发;王冠;向东;李落星;;焊接顺序对6061-T6铝合金矩形焊缝焊接残余应力及变形量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12年07期
8 刘彩文;刘向东;;C_3H_8O_3在ZAlSi12Cu2Mg1微弧氧化膜形成中作用机理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19期
9 赵东山;牛宗伟;刘洪福;;氧化时间对6063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2年09期
10 孙志华;王志申;刘明;国大鹏;陆峰;汤智慧;;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形成机理探讨[J];腐蚀与防护;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立志;王德强;;铝合金材料焊接变形的分析与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陈树君;王龙;于洋;;FSW和VPPAW焊接接头不均匀性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肖晓玲;陈兴驰;况敏;刘敏;;不同电解液体系对6061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二)[C];2014年
4 陈兴驰;肖晓玲;张吉阜;刘敏;代明江;;钨酸钠浓度对6061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二)[C];2014年
5 吴松;王敏;程轩挺;吴嘉元;孙游;;铝合金电阻点焊研究现状及工业应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S01压力焊[C];2013年
6 李艳军;吴爱萍;;LD10铝合金不均匀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与断裂行为[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S04计算机辅助焊接工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军;光纤激光—电弧复合焊接高强铝合金工艺、缺陷产生与质量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欣盟;大面积铝合金局部放电微弧氧化及热阻隔膜层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鹏飞;铝合金点焊质量的逆过程检测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王建民;HA/多孔TiO_2/Ti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唐新新;铝合金点焊熔核强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车洪艳;铝合金汽车部件的变形及损伤行为[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维夫;采用激光与微弧火花制备铝、钛合金自生复合强化涂层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马春香;镁锂合金微弧氧化膜抗腐蚀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苗景国;超硬铝合金7075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微结构及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宏元;预处理对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物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素芳;TIG焊CAPP系统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李文婷;铝母线焊接工艺与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扣森;高性能铝-钢爆炸复合过渡接头研制及应用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4 胡佩佩;光纤激光-MIG复合焊接中厚板铝合金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志强;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整体承重散热器换热技术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6 梁彦安;新型复合连接开发及在1060铝合金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苏晓莉;5A0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工艺及温度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周鹏;铝合金新型连接方法及接头组织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李刚;焊接热影响区晶粒长大的扩散界面场变量模型模拟[D];郑州大学;2006年
10 李维伟;5083铝合金扩散焊接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关文;高晓菊;满红;张武;姜光华;李金富;;微弧氧化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5期
2 段关文;李金富;王拥军;徐志雄;;铝合金的微弧氧化研究[J];表面技术;2007年03期
3 刘俊超;朱彦海;唐明奇;李卫平;朱立群;;电参数对锻铝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生长特性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1年03期
4 薛文斌,王超,陈如意,杜建成,张通和,李永良;Al-Si合金微弧氧化膜结构和成分表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5 薛文彬,邓志威,,汪新福,陈如意,来永春;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形貌及相组成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6 张欣宇,方明,吕江川,谢广文,石玉龙;电解液参数对铝合金微弧氧化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2年08期
7 张勇;张虹;陈跃良;;微弧氧化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J];材料保护;2008年09期
8 张文华,胡正前,马晋;俄罗斯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世界有色金属;2004年01期
9 薛文斌,邓志威,陈如意,张通和;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纳米压入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1年04期
10 程海梅;宁成云;郑华德;谭帼馨;马强;张德贵;;负向电压对纯钛微弧氧化膜层结构特征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晋;铝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孟光毅;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D];浙江大学;2006年
3 侯正全;ZL201铸造铝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永胜,赵志龙,刘一洋,刘林;铝合金微弧氧化热力学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电镀与环保;2005年06期
2 李鹤岐;赵介勇;李春旭;刘纪周;陈克选;;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的研制——主电路的设计[J];电焊机;2005年11期
3 蒋百灵,徐胜,时惠英,李钧明;电参数对钛合金微弧氧化生物活性陶瓷层钙磷成分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年02期
4 胡敏;何湘宁;;微弧氧化用脉冲电源的研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5期
5 周世杰;万李;;氮掺杂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性能及机制分析[J];航空制造技术;2010年02期
6 王晓波;全风美;姜云波;李盛和;谢志强;;微弧氧化放电弧斑燃烧特性研究[J];金属热处理;2013年07期
7 李文芳;黄京浩;张永君;杜军;;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参数对成膜效果的影响和优化[J];材料工程;2006年02期
8 蒋百灵;杨巍;苏阳;;微弧氧化与磁控溅射的工程应用[J];金属热处理;2008年01期
9 陈小红;曾敏;曹彪;;微弧氧化电源的研究现状[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03期
10 颜君衡;孔令东;宋文启;;内燃机活塞顶部微弧氧化陶瓷处理技术及应用[J];内燃机配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来永春;杜建成;施修龄;华m:;丁晓纪;;等离子体在微弧氧化中的作用[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憨勇;徐可为;;钛合金微弧氧化(碳氮化)的生物医用改性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3 王琳;任力;王迎军;;微弧氧化纯钛金属表面的细胞外基质化修饰[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宋希剑;;微弧氧化及其在高硅铸铝和高含铜硬铝零部件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严川伟;杜克勤;段红平;刘津义;王福会;;镁合金的微弧氧化及腐蚀防护[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蒋百灵;杨巍;苏阳;;微弧氧化与磁控溅射的工程应用[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朱e
本文编号:2069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06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