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丸工艺对18Cr2Ni4WA钢残余应力影响的有限元模拟
本文选题:ANSYS/LS-DYNA软件 + 有限元分析 ; 参考:《机械工程材料》2015年12期
【摘要】: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在不同弹丸速度和半径下喷丸强化后18Cr2Ni4WA钢的表层残余应力分布,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8Cr2Ni4WA钢表层中最大残余压应力随着弹丸速度或弹丸半径的增加均先增大后减小,当弹丸速度为120m·s-1、弹丸半径为0.6mm时喷丸强化效果较佳;喷丸后钢表层残余应力分布的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相吻合,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
[Abstract]:The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18Cr2Ni4WA steel strengthened by shot peening at different velocity and radius was simulated by ANSYS / LS-DYNA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residual compressive stress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W18Cr2Ni4WA steel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jectile velocity or the projectile radius. When the projectile velocity is 120m ~ (-1) and the projectile radius is 0.6mm, the shot peening strengthening effect is bett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teel surface after shot peening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作者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分类号】:TG6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魏升;周常飞;汪崇建;;采煤机行走轮疲劳寿命仿真分析[J];机械传动;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广良;不同强度钢喷丸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戴如勇;重载机车牵引齿轮表面喷丸强化及其表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长秀;;表面强化技术在变速齿轮制造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5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振华;重载机车牵引齿轮晶界氧化与碳化物的工艺控制[D];重庆大学;2013年
2 李青青;JB36-400型闭式双点压力机曲轴断裂失效分析及机械性能强化[D];扬州大学;2014年
3 戚永爱;基于超声冲击的激光快速成形镍基高温合金强化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仁智,汝继来;汽车内燃机汽门弹簧表面强化处理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表面工程;2000年02期
2 董星,段雄;高压水射流喷丸强化技术[J];表面技术;2005年01期
3 王仁智 ,李向斌 ,殷源发 ,颜鸣皋;金属材料表面喷丸应变层内组织结构的研究[J];航空材料;1981年S1期
4 王仁智;喷丸强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J];材料工程;1989年01期
5 温爱玲;王生武;杨军勇;任瑞铭;;高能喷丸表层纳米化对纯钛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7年04期
6 马晋芳;胡兰青;许并社;;高能喷丸过程中的物质转移现象[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04期
7 高玉魁;;喷丸强化对TC4钛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年09期
8 王福会;微晶化对合金氧化的两种作用机制[J];材料研究学报;1998年01期
9 李家宝;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金属工艺表面的应力-应变关系[J];材料研究学报;1998年03期
10 虞忠良,李守新,刘羽寅,张庆瑜,雷家峰,牟忠信;表面处理对Ti-6-22-22合金高温疲劳寿命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栾卫志;1Cr17不锈钢表面纳米化组织耐高温氧化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2 侯占忠;喷丸工艺的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12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在武汉召开[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年01期
2 陈鹏;振动消除宏观残余应力的机理研究[J];电焊机;2005年01期
3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第1轮通知[J];电镀与环保;2009年03期
4 ;第15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于10月在重庆召开[J];中国表面工程;2009年03期
5 周喜来;蒋士杰;刘瑞光;;石化在役设备的焊缝残余应力的消除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02期
6 ;第17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第1轮通知)[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08期
7 ;2013年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会议暨国际残余应力研讨会将在上海召开[J];中国表面工程;2013年02期
8 高路;圆筒残余应力的测定法[J];化工设备设计;1979年04期
9 李广铎;苏建新;王维容;刘柏梁;;鞲鞴涨圈残余应力的测试与分析[J];机车车辆工艺;1982年05期
10 曾春华;;残余应力对疲劳的影响[J];机械强度;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超;潘春旭;;残余应力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A];湖北省第九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小勇;楚建新;叶军;陆艳杰;刘鑫;;铜应力缓解层对陶瓷-金属连接残余应力的影响[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头管用管壳的技术进步专辑[C];2006年
4 郑杰;张显程;;高温环境诱导的表面强化处理残余应力的释放[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朱丽娜;徐滨士;王海斗;王成彪;;相关技术在残余应力检测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10年
6 潘勤学;栗勇;徐春广;肖定国;杨向臣;伍懿;;超声法焊缝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任小平;刘怡;;一种无损测试焊接板件残余应力的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9 宇慧平;韩长录;;超高强钢电阻点焊残余应力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郑永男;左翼;周冬梅;范平;袁大庆;朱升云;;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材料中残余应力[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实习记者 王恒;控制残余应力——寻找加工变形的解决之道[N];中国航空报;2014年
2 陶萍萍;中建钢构用新技术消除钢板墙残余应力[N];现代物流报;2013年
3 ;残余应力与加工变形控制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抗疲劳制造工艺优化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3年
5 ;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在航空铝合金锻件中的应用[N];中国航空报;2013年
6 蔺军 谢艳花;央视新楼钢构制作特点与加工工艺[N];建筑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杰凤;高锁螺栓干涉安装及其对螺接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2 刘海涛;精密薄壁回转体零件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曹江;2A02高强度铝合金热加工残余应力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4 朱丽娜;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涂层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陶波;热压玻璃透镜里的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宋以国;多焊缝管板结构焊接工艺与残余应力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江小辉;残余应力生成机理及复杂薄壁件加工精度控制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8 肖磊;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的疲劳裂纹尖端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王建花;复合材料身管残余应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孙志国;MEMS封装中的残余应力演化及其相关可靠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诚诚;Ti-TiN-Zr-ZrN多层膜残余应力及疲劳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任喜强;热轧H700×300型钢残余应力的控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宋金潮;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翟紫阳;超高强钢厚板结构件MIG焊温度场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康玲;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横肋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孙彦文;Q345B钢等离子-MAG复合焊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晓臣;面向卫星零件工艺设计的拓扑优化技术研究[D];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5年
8 刘何亮;U肋与顶板连接焊缝残余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周鹏;微晶玻璃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张爱爱;基于SYSWELD的7A52铝合金双丝MIG焊残余应力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4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10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