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复合铸造铝合金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英文)

发布时间:2018-07-15 17:02
【摘要】:通过复合铸造的方法将液态A356铝合金与固态6101铝合金连接在一起,研究复合接头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硬度及拉伸性能,并分析其界面形成机理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通过在固态6101铝合金表面电镀锌的方法并精确控制实验参数的条件下,可以使A356铝合金和6101铝合金之间形成冶金结合。在2种铝合金之间会形成过渡区,由于固态6101铝合金表面熔体的高过冷度,过渡区呈致密的等轴晶组织。在拉伸性能测试中,断裂位置总是在A356铸态合金内部,说明接头连接强度高于A356铸态合金的强度(145 MPa)。
[Abstract]:Liquid A356 aluminum alloy and solid 6101 aluminum alloy were joined together by the method of composite casting. The microstructure, element distribution, hardness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joint were studied,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fracture behavior of the interface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allurgical bonding between A356 aluminum alloy and 6101 aluminum alloy can be formed by electroplating zinc on the surface of solid 6101 aluminum alloy and accurately controlling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The transition zone is formed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aluminum alloys. Due to the high undercooling degree of the surface melt of solid 6101 aluminum alloy, the transition zone is dense equiaxed crystal structure. In the tensile test, the fracture position is always inside the A356 allo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join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356 alloy (145 MPA).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国家工程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General
【基金】: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General Motors Company in Pontiac,USA
【分类号】:TG14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Sangmok LEE;Min-Geun LEE;Sang-Pill LEE;Geun-Ahn LEE;Yong-Bae KIM;Jong-Sup LEE;Dong-Su BAE;;Effect of bonding interface on delamination behavior of drawn Cu/Al bar clad material[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S3期

2 赵佳蕾;接金川;陈飞;陈航;李廷举;曹志强;;浸镀Ni对Al/Cu双金属材料界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4年06期

3 Yun-Soo LEE;Won-Kyoung KIM;Dong-A JO;Cha-Yong LIM;Hyoung-Wook KIM;;基于双辊铸轧的Al-Zn-Mg-Cu系合金冷轧后的再结晶行为(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4年07期

4 Kwang Seok LEE;Su Eun LEE;Yong-Nam KWON;;不同负载条件下Al/Cu双层复合材料的界面特征(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4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洋;史耀武;夏志东;;稀土Er对Al-Si-Cu钎料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2 张福礼,李晓延,王志升,刘海霞;新型Al-Si-Cu-Ge系钎料研究[J];电子工艺技术;2005年02期

3 陈壹华;精密细小字符制作工艺的研究[J];电子工艺技术;2005年04期

4 Qian Wang;Xuesong Leng;Jiuchun Yan;Weibing Guo;Yu Fu;Tianming Luan;;Al 1060/Pure Iron Clad Materials by Vacuum Roll Bonding and Their Solderability[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3年10期

5 刘腾;刘平;王渠东;;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9期

6 杨周林;池成忠;梁伟;李辰;;镁铝叠层板的热轧成型及拉深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6期

7 宾仕博;邢书明;鲍培玮;郭莉军;;消失模液锻中气隙压力和气流速度的计算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8 刘平;刘腾;王渠东;;固液双金属复合铸造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年01期

9 张瑾;竺培显;代建清;周生刚;曹勇;;Ti/Al复合电极基体材料的界面扩散层[J];材料研究学报;2013年06期

10 刘振兴;张新明;唐建国;;6101铝合金时效过程中析出相对电阻率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福礼;李晓延;王志升;刘海霞;;低熔Al-Si-Cu-Ge系钎料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2 冯绍彬;苏畅;李振兴;程苏;;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和研究铝上浸锌的电化学机理[A];环渤海表面精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任玉艳;胡皓;李英民;;金属电子理论在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中的应用[A];2014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4年

4 何科;;压铸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及液固双金属复合工艺的研究进展[A];绿色铸造与持续发展——2015(第25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庆;层状金属复合板件等离子体弧柔性成形技术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满;Al、Ag对Zn-Al钎料性能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孙冠宏;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氧化铝层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杨钢;超薄双零铝箔坯料组织和性能控制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宁;复层铝合金管坯水平连铸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乐国敏;SPS制备细晶铝的形变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刘崇宇;累积叠轧焊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8 董鹏;6005A-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张瑾;新型节能Ti包Al复合基体β-PbO_2阳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10 宾仕博;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消失模液锻制备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守征;典型已服役铜铝接头连接方法及分离技术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晓红;Al-Si基快凝钎料的研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3 曹金山;Al-Si-Cu-Sn-Zn多元铝基钎料的制备与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晓丽;中温Al-Si-Cu基钎料的研制及LY12感应钎焊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秀朋;KA1F_4/Al-12Si复合铝焊环热压烧结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3年

6 吴为;Cu基大块非晶合金的超塑扩散连接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樊璐;Er和Al_2O_3对过共晶Al-20%Si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8 何翠翠;铝/镀锌钢板熔钎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形成机理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宝;AZ31板、5052板及其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亚军;一种内界面包覆型铸件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Jirang CUI;Hans J.ROVEN;;Recycling of automotive aluminum[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0年11期

2 孙显俊;陶杰;郭训忠;;铁/铝爆炸复合双金属管界面的结合性能(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10期

3 陈忠伟;李士顺;赵静;;双辊激冷铸造A8006合金的均匀化(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06期

4 Sangmok LEE;Min-Geun LEE;Sang-Pill LEE;Geun-Ahn LEE;Yong-Bae KIM;Jong-Sup LEE;Dong-Su BAE;;Effect of bonding interface on delamination behavior of drawn Cu/Al bar clad material[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S3期

5 Kwang Seok LEE;Yong-Nam KWON;;真空热压铝和铜的固态连接(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云其其格;氯代四官能耐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J];热固性树脂;2002年04期

2 翁文达;金属薄板杯突值与力学性能的多元回归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年01期

3 张俊秋,赖倩茜,李戈扬,虞伟良,郭飚;力学探针在材料选区力学性能测量上的应用[J];上海金属;2003年02期

4 梁艳;赵杰;王来;李凤敏;;贝壳的力学性能和增韧机制[J];机械强度;2007年03期

5 肖代红;黄伯云;;SiC_p/AlCuMgAgCe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J];铸造;2007年12期

6 郑丽璇;赵翔;李宁;;Ni-Ti-Nb合金低温力学性能及约束行为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8年05期

7 李岩;罗业;;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其应用[J];固体力学学报;2010年06期

8 赵书言;;聚乳酸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认识[J];北京农业;2011年06期

9 周小华;宋长久;姚尧平;费其锋;张燕;;缠绕用直接纱力学性能表征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玻璃纤维;2011年04期

10 蒋佳春;吕国玉;严永刚;伍登学;刘少英;;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二元氨基酸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J];材料工程;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包亦望;;陶瓷及玻璃力学性能评价的一些非常规技术[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包亦望;;玻璃的厚度效应与超薄玻璃的力学性能评价[A];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段东明;任池锦;;高性能高层建筑结构用钢力学性能与组织研究[A];第5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裴家明;谢剑;;超低温环境下钢的力学性能研究[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年

5 温茂萍;张葵阳;李明军;朱风云;陶磊;;垫层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6 陆琪;罗月新;计波;;热处理对7715D高温钛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李志君;李学成;包建文;陈祥宝;;M40J/EC复合材料的湿热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马兴涛;王德龙;;锰含量和工艺参数对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A];山东省金属学会理化检验学术委员会理化检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泾;孙洪刚;赵宪明;;特殊钢轧制过程力学性能预报[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10 王宝珍;胡时胜;;肌肉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研究[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热轧带钢力学性能在线监控系统(待续)[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2 王华;大厚度海洋平台用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3 余万华;CQE-热轧钢卷的力学性能控制模型[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朱祝何;技术规范更接“地气”[N];中国质量报;2013年

5 韩利雄 曾庆文;高强度高模量玻璃纤维应运而生[N];中国建材报;2012年

6 李家科 周健儿 刘欣 张小珍;微晶陶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N];广东建设报;2006年

7 刘娜;首钢200吨碳纤维项目在皖投产[N];中国冶金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传梅;无卤阻燃EVA、POE及其交联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张晓立;爆炸压实非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杜爱兵;独居石结构稀土磷酸盐及其复合材料的导热与力学性能[D];清华大学;2009年

4 刘侃;基于面料力学性能的服装缝纫平整度等级客观评价系统的建立[D];东华大学;2005年

5 丁学忠;复合材料的氧化损伤及高温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左惟炜;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陈晓浪;无卤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罗以喜;双轴向经编柔性复合材料多轴向力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贺毅强;喷射沉积SiC_p/Al-Fe-V-Si复合材料热加工工艺、组织及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耿东兵;新型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孝永;生物陶瓷/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天津大学;2010年

2 吴凤秋;炭/炭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断裂机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车延科;亲水性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材料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4 蒋竞;玻璃钢在盐雾环境中腐蚀机制和性能演变规律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蒋建国;γ’相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贾换;Ti_3SiC_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谢婕芸;SiAlON/LE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高温损伤[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卜晓雪;相对法及其在脆性材料力学性能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9 步奇峰;交变磁场下合金元素对Al-Mg_2Si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10 谢建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集料级配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24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124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1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