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弹性模量硬度和热稳定性Co基块体非晶合金的研制及其性能关联研究
[Abstract]:Co23Ir6Ru3Re20Ta10B35 bulk amorphous alloy with a critical diameter of 1 mm was prepared by copper mold casting. The alloy has high thermal stability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1 021 K), elastic modulus (Young's modulus 277 GPA, shear modulus 103 GPA) and microhardness (Vickers hardness is 16. 4 GPA). These data are all the highest values of bulk amorphous alloys known at present.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physical property data of 39 typical bulk amorphous alloy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quantit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ermal and elastic properties, elastic energy and hardness of the bulk amorphous alloys, which conforms to the reported relation criterion of amorphous properties.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13100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资助项目(2122036)
【分类号】:TG13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Centimeter-scale-diameter Co-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es with fracture strength exceeding 5000 MPa[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1年3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Effect of thermal cycling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r_(41)Ti_(14)Cu_(12.5)Ni_(10)Be_(22.5) alloy[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2年12期
2 ;Chemical composition dependence of atomic oxygen erosion resistance in Cu-rich bulk metallic glasse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36期
3 ;High frequency properties of Fe_(73.5)Cu_1Nb_3Si_(13.5)B_9/Zn_(0.5)Ni_(0.5)Fe_2O_4 soft magnetic composite with micro-cellular structure[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2年12期
4 ;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composites with high oxygen level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年30期
5 王菊;李然;张涛;;超高强钴基块体非晶合金的组成设计[J];中国材料进展;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褚振华;SPS制备锆基和铜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及强韧化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李培友;Ti-Cu-Ni-Zr非晶合金的热力学特征及力学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薛荣洁;金属玻璃的密度与缺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2 柏媛媛;Ce基金属玻璃动态力学行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Fe-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during nanoindentation[J];Science in China(Series G: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钰娴,谢志余;块体非晶合金研究进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4年01期
2 姜左,潘钰娴;新型块体非晶合金制备方法的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德民,孙剑飞,沈军;块体非晶合金绝热升温与锯齿流变机制[J];金属学报;2005年02期
4 王丽;熊建钢;李志远;;块体非晶合金的应用与连接[J];电焊机;2007年04期
5 张晓立;王金相;孙宇新;刘家骢;;块体非晶合金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24期
6 ;我国块体非晶合金研究取得进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7年10期
7 ;块体非晶合金系列进展引起国内外同行瞩目[J];中国科学基金;2008年01期
8 闫相全;宋晓艳;张久兴;;块体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05期
9 龙卧云;卢安贤;;块体非晶合金的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19期
10 张涛;;前言·块体非晶合金[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孔见;陈光;;铜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2 孔见;陈光;;差压铸造法制备铜基块体非晶合金[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3 张文泉;王玉良;姚可夫;;块体非晶合金的拉伸试验[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高振;倪晓俊;郭金花;;Fe-Co-B-Si-Nb-C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与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张亮;刘天成;卢志超;李德仁;周少雄;;具有高耐腐蚀特性的FeCrMoSnPSiBC铁基块体非晶合金[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6 许福;龙志林;邓旭辉;张平;;基于分数阶微分流变模型的LaCe-块体非晶合金室温纳米压痕蠕变行为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柳义;柳林;王俊;赵辉;荣利霞;董宝中;;块体非晶合金Zr_(55)Cu_(30)Al_(10)Ni_5退火过程中结构变化的SAXS研究[A];第八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新成果使高强度和大望性块体非晶合金制造成为可能[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实习生 于晓琳邋记者 晏燕;我块体非晶合金研究取得进展[N];科技日报;2007年
3 王小龙;美开发出可吹塑成型的合金材料[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火;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2 吴江;加热、球磨和强流脉冲电子束诱发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转变[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董福宇;液态置氢对锆基块体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陶姗;稀土铁系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李春燕;锆铜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强韧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猛;块体非晶合金过冷液体流变动力学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岩;一种无Ni型Zr基块体非晶合金的生物相容性、断裂韧性与疲劳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艳辉;厘米级Zr-Al-Ni系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和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聂西鹏;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和腐蚀性能[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黄永江;TiZrNiCuBe块体非晶合金的力学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乡安;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D];湘潭大学;2009年
2 赵宇航;多孔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3 危洪清;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断裂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彭建;块体非晶合金纳米压痕行为的表征及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赵德强;铁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与制备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6 田延豹;铜基块体非晶合金超塑变形过程中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杨云彬;块体非晶合金的水平连续制备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徐冲;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鹏飞;块体非晶合金的压痕蠕变行为和压痕尺寸效应[D];湘潭大学;2012年
10 任翰韬;块体非晶合金中的不均匀微结构对其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35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135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