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多环片自动装配控制技术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assembly of micro annular parts, an automatic assembly system is built. The guidance accuracy and stiffness of the system are improved by 4 linear guide shafts and 4 linear bearings. The linear guideway is used to switch the assembly operation modules, which ensures the automatic assembly and removal of the micro annular parts. In the assembly direction of the ring piece, the helical lift and the grating ruler can control the position precision of the ring piece. In Lab VIEW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hierarchical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modular control idea are adopted to avoid unnecessary data cycle detection and loss,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ssembly accuracy of annular components. The control system is divided into system initialization module, parameter setting module, assembly module and extraction modul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position error is 26 渭 m, the vertical error is 17 渭 m, and the average assembly time is 75 s / piece.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微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13ZX04001091)
【分类号】:TG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怡;王东辉;王晓东;张涛;王密信;严卫;;多零件轴孔精密过盈装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文;欧青立;沈洪远;伍铁斌;;智能控制及其应用综述[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李二超;李战明;李炜;;基于神经网络视觉伺服的机器人模糊自适应阻抗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3 宋伟;纳鹏宇;刘宁宁;;基于双目视觉系统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4 辛菁;刘丁;杨延西;徐庆坤;;一种新的双环结构机器人无标定自抗扰视觉伺服控制方法[J];机器人;2007年01期
5 辛菁;刘丁;杨延西;徐庆坤;;基于自适应免疫整定的机器人无标定自抗扰视觉伺服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04期
6 罗怡;王东辉;王晓东;张涛;王密信;严卫;;多零件轴孔精密过盈装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7 刘佳;傅卫平;王雯;郄娜;;任意位姿孔轴线方位解析与图像测量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年03期
8 辛菁;刘丁;杨延西;;基于图像的机器人视觉伺服免疫控制[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11期
9 李二超;李战明;李炜;;基于视觉的机器人灰色预测模糊力控制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正义;机器人与环境间力/位置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辛菁;机器人无标定视觉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3 李二超;未确知环境下机器人力控制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林;微小型零件的夹持技术及微应力装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任小芳;自动导引车的视觉导航[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庞晓宇;移动机器人视觉导航系统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冯准;嵌入式视觉导航智能小车系统[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杨玉春;环片精密自动装配系统设计与样机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谭德波;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精密装配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乐;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型模糊PID控制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8 李光旭;蒸汽发生器—装配机器人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赵艺斐;热压过程对中密度纤维板剖面密度影响因子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10 孙海佳;遗传算法优化的MDF热压系统模糊PID控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易霞;;无损检测技术在姿控发动机总装中的应用探析[J];火箭推进;2009年05期
2 孟娇茹;王娟;;孔探成像在发动机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节能技术;2009年01期
3 张锟,韦庆,常文森;一种基于力/位混合控制进行插孔作业的策略[J];机器人;2002年01期
4 王鹏;吴成东;张凤;;机器人轴孔装配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广场;2007年03期
5 陈果;汤洋;;基于孔探图像纹理特征的航空发动机损伤识别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友林;姚智刚;熊玲;柴卓野;;内窥镜检测技术在舰船发动机状态检测中的应用[A];现代船舶机电维修技术(2005)[C];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日本“精机学会自动装配专业委员会”装配机械术语(草案)(三)[J];组合机床通讯;1979年09期
2 ;日本“精机学会自动装配专业委员会”装配机械术语(草案)(五)[J];组合机床通讯;1979年11期
3 横山恭男,李如沆;自动装配动力学(六)——定向力学(1)[J];组合机床通讯;1979年12期
4 ;日本“精机学会自动装配专业委员会”装配机械术语(草案)(六)[J];组合机床;1980年01期
5 横山恭男,赵芝眉;自动装配动力学(十二)——振动输送的机理与振动送料器的一般规律[J];组合机床;1980年06期
6 张岱华;;自动装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机械工业自动化;1980年03期
7 杨志甫,杨辉,杨银刚,张彬,徐彦峰;精密止口自动装配的设计与实现[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年09期
8 杨玲玲;胡树根;王耘;林小哲;来明;;基准定位的自动装配技术[J];轻工机械;2008年01期
9 ;第三部分 日本自动装配技术发展的一些情况[J];组合机床通讯;1975年05期
10 横山恭男,梁国显;自动装配动力学(八)——滚落的力学[J];组合机床;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振华;陈冬兴;;精密机芯机器人自动装配生产线的研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吴文荣;黄丽珍;罗敏;杨淑娟;王红莲;;微靶半自动装配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09年
3 曾威;刘峻;陈羽;滕弘飞;;基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自动装配定位技术[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蓝天;李翠玲;;光纤显微镜前透镜自动装配的信号处理[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何德功;日开发出“自组织化”装配技术[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松松;防伪瓶盖自动装配系统的研制开发[D];山东大学;2012年
2 张f;输纱器壳体自动装配线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艳;漏板漏嘴自动装配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吕长辉;微型零件的自动装配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许方富;陶瓷阀芯自动装配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孙勇飞;吐珠类烟花自动装配设备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刘大泉;火工品自动装配生产线中回模机构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8 汪芳胜;腔体滤波器自动装配装置的设计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么春娟;半自动装配靶标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周青青;钢结构复杂节点自动装配系统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22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22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