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铜离子氧化铝粉增强磷酸酯对铝颜料的缓蚀作用

发布时间:2018-09-07 17:51
【摘要】:为使铝粉颜料广泛应用在水性漆或墨中,必须提高其耐腐蚀性。铝粉表面的羟基是吸附缓蚀剂的有效基团,采用Cu2+氧化铝粉实现铝粉表面羟基化,以酚醚型磷酸酯(TXP-10)作为缓蚀剂,探讨了反应介质、CuSO4·5H2O和TXP-10的用量对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6,异丙醇∶水=100∶15的反应介质中,40g铝粉在0.3g CuSO4·5H2O羟基化作用下,吸附4g TXP-10,可达到较好缓蚀效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测定表明,铜离子氧化金属铝在铝粉表面形成勃姆石结构的氧化铝的水合物吸附TXP-10。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aluminum pigment widely used in water-based paint or ink,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The hydroxyl group on the surface of aluminum powder is the effective group of adsorption inhibitor. The surface hydroxylation of aluminum powder is realized by using Cu2 alumina powder. The effect of the amount of CuSO4 5H2O and TXP-10 on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is discussed with phenolic ether phosphate (TXP-10) as the corrosion inhibi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40g aluminum powder with 0.3 g CuSO4 5H2O hydroxylation in the reaction medium of pH 6, isopropanol: water 100: 15 can achieve a better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ect. The infrared spectra and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aluminum oxide formed by copper ions on the surface of aluminum powder formed bauxite structure of alumina hydrate adsorption of TXP-10.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E2014201076)
【分类号】:TG17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振峰;张政阳;刘辉;王小枫;杜娟;;规律排列束状勃姆石纳米线的制备[J];功能材料;2012年02期

2 李鑫;赵凤起;樊学忠;姚二岗;安亭;仪建华;李猛;;聚合物对微/纳米铝粉表面包覆改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表面工程;2013年02期

3 于文祥;曲建波;;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在皮革加脂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元超;徐琅;陈重;龚祝南;顾龚平;张卫明;;不同提取方法对续随子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得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2 李海萍;苗在京;李海珍;李波;陈海华;;NMR技术在多糖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3 史娟;杨海涛;;Mn(Ⅱ)·Eu(Ⅲ)与白杨素-6-磺酸根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4 苏蕾;吴根华;汪竹青;;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其性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冯兵;刘双红;陈国需;王昆;;防腐剂和抗磨剂对航空润滑油防腐性能影响机理[J];兵工学报;2012年03期

6 计红芳;宋瑞清;杨谦;;绒白乳菇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鉴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张兵,刘建宁,仵博万,于新桥;2,3,4-三羟基苯乙酮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郭亚宁,张尊听;伊普黄酮磺化衍生物的合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9 谢竞yN;李林;雷宁;邓志威;;NOE信号与溶液黏度相关性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张巍;李敏一;)欧阳捷;林文翰;邓志威;;奥美拉唑核磁共振结构解析中化学交换对信号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贾淑平;但卫华;但年华;曾睿;林海;陈哲;刘兰;;Zr-Al-Ti多金属配合鞣液结构性能的研究[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明安;郑世津;;阿维A和扎来普隆的NMR信号指认及构型确定[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张京玉;侯学会;吴春丽;刘宏民;;一种奥硝唑降解杂质的分离,结构确证及制备[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宋玉民;卞常鑫;王璞玉;;阿魏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抗凝血性能研究[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计红芳;杨谦;宋瑞清;;绒白乳菇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鉴定[A];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爱民;梁庆优;魏文;刘倩;;一种金属清洗剂的添加剂的结构分析[A];《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11月增刊3——第四届广东省分析化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英姿;药用植物蚬壳花椒化学成分分析及繁殖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续颜;内蒙古东部霍林河煤田早白垩世古火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夏爱清;卟啉三聚物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何志伟;多氨基多硝基吡啶氮氧化物及其配方的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宁;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崔波;麦芽糖基-β-环糊精的酶法合成及其性质和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7 陶莉;分子自组装合成新型催化材料及其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9年

8 姜金庆;19-去甲睾酮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丹平;红黑二丸中甾醇类物质提取、鉴定及生理活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鹏;血液蛋白的凝胶性质及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丽;中华秋海棠甾醇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微胶囊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锡勇;白杨素哌嗪磷酸酯衍生物的合成及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徐少华;香豆素磷酰化衍生物的合成及与牛血清蛋白的弱相互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桥;杨梅叶抑菌活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李广领;吡虫啉残留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10年

6 胡硕;药物-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结构分析及分子模拟[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7 于飞;三烷基胺络合萃取吡啶甲酸的平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晶;光纤电容液滴传感器的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孔谦;含酚基羧甲基纤维素的合成及其制备单分散微球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孙慧;戊唑醇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其在大豆和土壤中消解动态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明权,李茜,杨静;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性质及应用[J];表面活性剂工业;1998年04期

2 张涑戎,刘翠华,张舰;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高丽新,王伟;溶剂法合成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J];日用化学工业;2000年05期

4 王学川,冯见艳,杨国义;缓释法合成磷酸化改性羊毛脂加脂剂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4年04期

5 刘辉;叶红齐;陈子路;李悦;;丙烯酸原位聚合包覆对颜料铝粉耐腐蚀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6年10期

6 刘辉;叶红齐;林天全;;双层包覆对铝粉耐腐蚀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8年01期

7 陈玉琼;叶红齐;刘辉;;表面活性剂预处理铝粉包覆聚合物后的分散和耐蚀性能[J];材料保护;2010年06期

8 程志鹏;徐继明;朱玉兰;李栋;杨毅;李凤生;;化学镀法制备纳米Ni-B包覆Al复合粉末[J];材料工程;2010年01期

9 徐丽丽;陈中元;姜华;;磷酸酯加脂剂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7期

10 王敏;叶红齐;唐新德;;三元共聚法包覆片状铝粉[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辉;原位聚合制备聚丙烯酸酯/氧化铝或金属铝复合粒子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郭连贵;核/壳结构纳米铝粉的制备及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索莹;包覆式Al/S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李校远;片状铝粉和金属氧化物复合粒子的制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付义平;铝粉颜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安华瑞;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皮革加脂中的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

5 陈玉琼;片状铝粉表面包覆共聚物的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妙;敦士勇;;磷酸酯酸洗方法[J];河北化工;2007年06期

2 卢全杰;郭良文;杨能安;;淀粉磷酸酯中磷的分析[J];四川造纸;1991年02期

3 杨风岭,王宏青,王英,严赞开,刘钊杰;烯丙氧基不对称硫逐磷酸酯的合成及其重排效应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2年04期

4 王成章;郑光耀;高彩霞;张思访;曹志庆;沈兆邦;;聚戊烯基磷酸酯的合成机理与化学特征[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年01期

5 丁道宁;张东阳;穆颖;季军宏;周铭;;磷酸酯丙烯酸防锈乳液的制备[J];胶体与聚合物;2010年04期

6 杭建生;华平;李建华;叶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磷酸酯盐的合成与性能[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刘先杰;陈立功;曹书翰;杨鑫;向硕;;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磷酸酯的合成及性能[J];合成润滑材料;2013年02期

8 赵永镇;李中华;;磷硅试剂——三烷基硅基亚磷酸酯及磷酸酯的合成研究[J];有机化学;1990年03期

9 杨颖韬;黄卫华;;氯代磷酸酯的贮存稳定性研究[J];黎明化工;1991年01期

10 林建,钱一钧,林爱娇;淀粉磷酸酯的研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钊杰;严赞开;陈卫兵;贺红武;;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研究 ⅩⅣ.S-烯丙基类硫赶磷酸酯的合成与杀虫活性[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杨凤岭;陈卫兵;贺红武;刘钊杰;;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磷化合物研究 ⅩⅤ.S-累积-二烯基不对称硫赶磷酸酯的合成与杀虫活性[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丁贻祥;;新型烯醇磷酸酯的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Mark E.Rerek;Otto H.Mills;Robert Verdicchio;Simon West;;维生素E磷酸酯在个人护理产品中的抗炎作用(英文)[A];2005(第五届)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定r>;何晪玲;;}血球中腺苷磷酸酯的定量}上\d析[A];中国生理科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生物化学)[C];1964年

6 段艳冰;陆晓和;黄德虎;;磷酸酯化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小菊;於海情;田Z赯,

本文编号:2228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228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9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