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合金化对AlRu弹性性质与电子结构的影响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alloy element B on the elastic constant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AlRu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first principle and the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B can improve the ductility of AlRu, but the content of B is too high, the intrinsic brittleness of (Al,B) Ru is larger than that of AlRu, and the addition of B makes the p-d polarization bond increas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overlap pop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covalent bond of (Al,B) Ru phase is stronger.
【作者单位】: 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62015)
【分类号】:TG146.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英磊,葛景岩;金属间化合物中的析出[J];国外金属热处理;1998年05期
2 金延;超高温下具有高强度的金属间化合物[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6期
3 赵定国;郭培民;赵沛;;金属间化合物的标准熵估算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耿刚强;官磊;李宁;崔静娜;;铁硅金属间化合物耐熔铝腐蚀性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6年06期
5 王勇;王本庭;云志;;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06年12期
6 杨晓华,吕涛,丁华东;金属间化合物的增韧机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6年04期
7 朱逢吾,翁军;金属间化合物脆性研究中的若干物理问题[J];物理;1997年07期
8 李青云;王明光;;铝/铜复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邢占平,韩雅芳;金属间化合物熔铸工艺的发展及应用[J];材料导报;2000年03期
10 吴以琴;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新进展──第一届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国际研讨会[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茂森;官达高;;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2 苗伟;陶琨;刘兴涛;柳百新;;锆、铪、钒、铌、钽、钼离子注入铝形成金属间化合物[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仲伟旭;武伟;秦飞;;金属间化合物Cu6Sn5的力学性能测试[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朱静;程志英;高颖;;利用电子显微术研究金属间化合物中的一些问题[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5 程文萍;何宜柱;;SHS-离心复合钢管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内衬的显微组织[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册暨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1963-2003)[C];2003年
6 毕秦岭;喇培清;杨军;刘维民;薛群基;;铬合金化及碳掺杂对Ni_3Si金属间化合物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吴念祖;;锡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A];全国第六届SMT/SMD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杨石强;林萍华;董寅生;陈振华;;金属间化合物Tb(Fe_(1-x)Mn_x)_(11.3)Nb_(0.7)的结构和磁性[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9 韩松柏;刘蕴韬;;稀土金属间化合物Nd_(3-x)Y_xFe_(27.5)Ti_(1.5)晶体结构中子衍射研究[A];第三届全国核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常海威;金属离子高温注入金属表面合金化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许乔瑜;含硅低碳钢与液态锌镍合金的反应及微观行为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3 沈骏;Sn-Ag系无铅焊料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与控制[D];天津大学;2005年
4 舒小林;金属间化合物物理性能、点缺陷及扩散的改进分析型EAM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涛;金属离子高温注入金属合成金属间化合物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宁;铁硅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及耐铝液腐蚀、抗热震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徐慧;铜及金丝与铝合金焊盘键合的金属间化合物生长和可靠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皮倩倩;铁铝系金属间化合物脆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5 胡增智;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组织和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彦平;铝基二元金属间化合物热力学性质及点缺陷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7 史耀君;韧性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力学性能与电子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田晓峰;Fe_3Al金属间化合物硫化腐蚀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孔毅;铝基典型金属间化合物基本物性的计算[D];湖南大学;2003年
10 何翠翠;铝/镀锌钢板熔钎焊接头金属间化合物形成机理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82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28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