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铜片除锈强度考察与缓蚀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05 12:22
【摘要】:在青铜器除锈过程中,既要除去有害锈及其他杂质,又不损伤青铜器原貌,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度。本研究用失重法定量地考察了不同除锈法和不同除锈剂对铜钱的除锈强度。结果表明,物理除锈法与化学除锈法均有明显的失重率。化学除锈中,5%左右的冰醋酸有较高的除锈强度。采用不同组合的BTA缓蚀剂对铜片进行保护,通过Tafel曲线分析其保护效果,以1.5%浓度的BTA与2%H_2O_2的组合液缓蚀效果明显。经盐雾腐蚀试验对此结论进行了验证。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ust removal, it is necessary to remove the harmful rust and other impurities without damaging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the bronze ware, so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a certain degree. In this study, the rust removal strength of copper coins by different rust removal methods and different rust removers was investigated quantitatively by weightlessnes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rust removal methods have obvious weight loss rate. Chemical rust removal, about 5% of acetic acid has a higher rust removal streng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BTA corrosion inhibitor were used to protect copper sheet. The protective effect was analyzed by Tafel curve.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ect of 1.5% BTA and 2%H_2O_2 combination solution was obvious. This conclusion is verified by salt spray corrosion test.
【作者单位】: 郑州博物馆;
【分类号】:TG17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于淼,许淳淳;苯并三唑的用量对青铜文物封护剂耐蚀性能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徐群杰;潘红涛;邓先钦;时士峰;李金光;;青铜器文物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张胜涛;薛茗月;王艳波;侯保荣;;苯并三氮唑缓蚀剂在铜表面覆盖行为的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6年05期

4 祝鸿范;BTA缓蚀剂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9年04期

5 谢文州;郦和生;李志林;杨玉;;铜缓蚀剂苯并三氮唑缓蚀机理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13年03期

6 白雪;程世超;;1,2,3-苯并三氮唑铜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1年06期

7 范崇正,王昌燧,王胜君,张懋森,W.T.Chase,韩自强;青铜器粉状锈生成机理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1年03期

8 安梅梅;李晓东;;化学缓蚀剂在青铜器文物保护中的理论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陈仲陶;;对青铜器保护修复理念、原则的探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玉民,郝存江;AHH-1复合剂去除青铜粉状锈及缓蚀性能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冯绍彬,商士波,包祥,冯丽婷;铜及其合金的表面钝化-涂装抗蚀性能的电化学测试[J];表面技术;2005年01期

3 冯丽婷;苏畅;冯绍彬;李振兴;王绍亮;;粉状锈对青铜器腐蚀影响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形成机理[J];材料保护;2010年11期

4 张娟;李周;陈畅;唐宁;金鹏;;BTA及其复配铜缓蚀剂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9期

5 张长桥,吴佑实,方梅仙,冷霞,吕伟,范崇政;青铜合金成分与合金的阳极行为[J];材料工程;1997年11期

6 郑志刚;余红雅;钟喜春;刘仲武;曾德长;;室温磁制冷工质金属Gd的防腐研究[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0年03期

7 万俐,徐飞,陶保成,朱一帆,李大刚,施兵兵;AMT复合剂保护青铜文物的研究[J];东南文化;2002年01期

8 徐飞;缓蚀剂BTA与AMT保护青铜文物的对比研究[J];东南文化;2003年07期

9 徐群杰;潘红涛;邓先钦;时士峰;李金光;;青铜器文物的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黄林华;;“东汉八乳规矩镜”修复小记[J];福建文博;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冯绍彬;刘清;包祥;冯丽婷;;青铜器腐蚀的多孔氧电极机理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2 徐飞;;缓蚀剂BTA与AMT保护青铜文物的对比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文兵;;两面青铜面具分析检测及保护[A];耕耘录:吉林省博物院学术文集2012-2013[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罗武干;古麇地出土青铜器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申战辉;城市污水生化处理出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缓蚀阻垢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梁晶晶;导电芳纶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4 曾建平;无磷阻垢缓蚀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艳枝;新型铜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龙洋;地表水源热泵源水侧换热器腐蚀成因分析及控制方法[D];重庆大学;2011年

3 刘坤;多潘立酮对黄铜在两种含氯溶液中的缓蚀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邓丽娟;文物保存微环境中基于QCM的DNPH和SSS修饰的聚苯胺系列传感器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朱海云;AMT及其复配物对铜无铬钝化新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顾爱玲;黄铜表面钝化处理与耐环境腐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吴杰;溶胶—凝胶法制备青铜文物防蚀封护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唐鹏武;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沈莹;中水浊度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影响及除浊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余志强;氯甲烷脱水系统高温高效缓蚀剂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建洪;王宏亮;张悠金;;青铜文物保护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姚如富;崔曼;熊付超;;纳米材料在金属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胡星明;毕建洪;;青铜文物腐蚀与保护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许淳淳,张玉忠;模拟闭塞电池法研究青铜病的发展过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张晓峰,韩雪峰;苯并三氮唑(BTA)在铜器文物缓蚀中的应用[J];北方文物;2001年02期

6 陈一胜,陈颢,李明茂;稀土在铜及其合金缓蚀剂中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3年02期

7 张大全,高立新;苯并三氮唑和8羟基喹啉对铜缓蚀作用的研究[J];材料保护;2002年04期

8 许淳淳,池琳,胡钢,黄杰,王紫色;油气输送管道钝化行为的交流阻抗谱研究[J];材料保护;2004年08期

9 田清波,初福民,相欲兵,张元彬,许斌;稀土铈转化膜在高氯离子溶液中的缓蚀作用[J];材料保护;2005年05期

10 何俊;于萍;罗运柏;;铜缓蚀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材料保护;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平如;罗群;梁志辉;周明灿;;二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钢模除锈剂缓蚀效果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1年05期

2 聂世凯;;国际腐蚀缓蚀会议论文介绍[J];陕西化工;1984年04期

3 李建忱,蒋青,吕晓霞;盐酸溶液中碘化钾对金属的缓蚀效应[J];农业机械学报;2000年02期

4 王丽霞;张萌萌;侯现明;;硬脂酸功能化铜在碱性氯化钠溶液中缓蚀行为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熊金平;;国内外缓蚀涂料研究现状简介[J];材料保护;1990年08期

6 堀正;藤田敏夫;肖怀斌;;苯甲酸二异丙胺的缓蚀效果[J];材料保护;1990年10期

7 庄丽宏,吕振波,田彦文,赵杉林;铜腐蚀及其缓蚀技术应用研究现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5年06期

8 黄国忠;贡启辉;韩宁;;城市生活污水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缓蚀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7年07期

9 ;产品技术市场[J];工业水处理;1990年03期

10 郭彬,王宝锋;新型酸化缓蚀综合添加剂的研制[J];石油钻采工艺;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华;刁鹏;张琦;;具有不同功能基团的硫醇类自组装单分子膜对铜缓蚀效果的研究[A];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丽君;张昭;曹发和;施彦彦;张鉴清;;硝酸镧对X70管线钢的缓蚀研究[A];2004年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白永玲;田惠文;李伟华;侯保荣;;噻二唑衍生物对碳钢在盐酸和硫酸中的缓蚀效果的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2012海洋腐蚀与生物污损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4 伍平凡;朱传方;;1-芳基-1-氨基噻二唑基甲撑基膦酸的合成及对钢铁缓蚀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何俊;于萍;罗运柏;;2-巯基苯并咪唑和钼酸钠对黄铜的协同缓蚀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曲文娟;杜荣归;林昌健;;EDA对铜在稀盐酸中的缓蚀效果及硫高子的影响作用[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7 陈武;梅平;艾俊哲;高秋英;;CO_2/H_2S共存腐蚀与缓蚀技术研究进展[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暨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崔崇威;焦雅吉;;HEDP-ClO_2对碳钢的缓蚀研究[A];全国化工标准物质委员会二氧化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吕武轩;;臭氧法处理冷却循环水的先进性与经济性[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陈文;罗红群;李念兵;;复合磷酸盐对碳钢在NaCl溶液中的缓蚀影响[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范洪强;黄铜表面缓蚀功能膜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马洪芳;钢、铁表面缓蚀功能膜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田静;植物酚类材料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钟燕;四丁基溴化铵溶液中锌的缓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江燕;430不锈钢表面缓蚀自组装技术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4 沈姝;植酸类化合物在铜表面吸附行为的拉曼光谱及电化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福生;有机多硫醚类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效果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王春生;临盘油田采出污水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杨海娇;卤化钠溶液中铜的缓蚀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12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312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