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卫生陶瓷模具石膏性能劣化机制及耐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7 12:02
【摘要】:卫生陶瓷制品具有体积庞大、形状复杂、表面光洁的特点,因此工业中主要采用注浆成型工艺。石膏模具具有吸水率高、复制线条优美、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等优点,而成为注浆工艺中主要使用的多孔模具。然而,我国石膏模具面临石膏矿品位低、模具制备及注浆过程机械化程度低、工作环境恶劣等现状,因此模具石膏性能(吸水性能、力学性能、耐水耐溶蚀性能、表观状态)在注浆循环过程中严重劣化。另外,我国卫生陶瓷行业缺乏相关的模具石膏质量评定标准。因此,我国石膏模具使用寿命仅为60~70次,直接造成企业沉重的经济负担,并引起我国石膏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我国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明确模具石膏性能劣化机制,提高模具石膏耐用性能,建立规范的性能控制指标,延长石膏模具使用寿命是我国陶瓷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将理论与应用统一结合,系统研究了模具石膏耐用性能在注浆过程中的周期性劣化规律,深入分析了耐用性能劣化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模具石膏性能控制指标。进一步开展了模具石膏增强改性技术研究,并通过技术复合优化制备新型耐用型石膏模具,最终通过工程应用对新型耐用型模具石膏进行综合性能评定。模具石膏吸水性能、力学性能、耐水耐溶蚀性能及表观状态均随注浆循环周期延长而逐渐下降。模具石膏在前40个注浆周期内性能较为稳定,吸水率约43.50%、饱水抗折强度约1.62 MPa、软化系数约0.31、溶蚀率1.50%;40个使用周期后模具石膏性能迅速下降,但仍能满足注浆要求;60个使用周期时模具石膏吸水率、饱水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分别为38.65%、1.41 MPa、0.24,较初始性能降低幅度分别高达13.06%、31.60%、33.33%,溶蚀率增至3.65%,同时模具石膏表观状态严重恶化,此时模具石膏已无法满足注浆工艺要求而报废。水及电解质的溶蚀作用是导致模具石膏力学性能、耐水耐溶蚀性能及表观状态下降的主要原因。水的溶解作用导致石膏基体内部晶体有效搭接程度降低,晶体结构更加疏松。陶瓷泥浆中的电解质与石膏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模具石膏的溶蚀破坏。另外,泥浆微细颗粒对硬化体内部孔隙的堵塞作用又导致了模具石膏吸浆性能的下降。针对马桶、洗脸台、浴缸、便池、蹲便器所用石膏模具,结合工厂调研及实验模拟数据统计分析,初步统一建立模具石膏满足注浆成型的性能指标:吸水率≥37.89%、饱水抗折强度≥1.41 MPa、软化系数≥0.23、溶蚀率≤3.63%,当其任一性能不满足上述指标要求时,建议石膏模具报废。较佳的成型工艺是制备高质量模具石膏的先决条件。水膏比增大有利于改善模具石膏吸水性能,但对力学性能不利;较低的拌合水温度会降低半水石膏水化速率,较高的水温又不利于石膏模具的成型,且导致二水石膏晶体粗化,晶体结构疏松;搅拌时间小于1min,浆体搅拌不均匀,过长的搅拌时间则会破坏二水石膏网状结构;提高搅拌速度有利于石膏硬化体强度的发展。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水膏比1:1.3~1:1.4,水温15~20℃、搅拌2 min、搅拌速度1000 r/min。聚羧酸减水剂在石膏颗粒表面吸附降低了半水石膏同稠度需水量,使硬化体孔隙率降低,孔径细化,力学性能提高,但吸水率不同程度地降低。为保证模具石膏吸水率满足注浆要求,并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推荐聚羧酸减水剂掺量0.20%;聚丙烯纤维改善模具石膏弯曲韧性及耐水性能作用显著,纤维长径比400、掺量0.04%条件下,模具石膏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分别提高18.02%、44.44%;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与石膏复合均可生成由二水石膏晶体、钙矾石、C-S-H凝胶/铝胶等产物构成的致密晶胶结构,二水石膏晶体接触点减少,模具石膏抗弯性能及耐水耐溶蚀性能大幅提高,铝酸盐水泥掺量6%,模具石膏饱水抗折强度提高28.03%,耐水性能提高13.79%;石英砂细度100~40目、掺量10%范围内,可大幅提高模具石膏耐磨损性能。论文提出了盐溶液改性提高模具石膏耐溶蚀性能新技术,对模具石膏以0.15mol/L草酸钠溶液浸泡处理2 h,可有效提高其耐水耐溶蚀性能。改性后石膏硬化体软化系数提高16.67%,同时溶蚀率由2.09%大幅降低至0.33%。草酸钠与石膏反应生成难溶性Ca C2O4·H2O,Ca C2O4·H2O晶体大量覆盖在模具石膏表面,形成厚度约为50~60μm的难溶盐覆盖膜,大幅削弱了水对二水石膏的溶解,进一步阻碍了电解质溶液的腐蚀破坏,是石膏硬化体耐水耐溶蚀性能显著增强的本质原因。草酸钠溶液改性虽使模具石膏吸水性能略有降低,但完全不影响注浆工艺要求;在单因素改性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新型耐用型模具石膏工艺参数:水膏比0.72、搅拌2 min、搅拌速度1000 r/min,同时复掺铝酸盐水泥6%、聚丙烯纤维0.04%、聚羧酸减水剂0.20%。制备石膏模具,脱模后经0.15 mol/L草酸钠溶液涂刷得到新型耐用型石膏模具。注浆模拟结果表明新型耐用型石膏模具耐用性能大幅提高,劣化缓慢,循环使用60周期后其吸水率、饱水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分别为45.00%、1.57 MPa、0.31,较初始值降低8.08%、28.31%、27.91%,溶蚀率仅为2.67%。与原石膏模具对比,耐用型石膏模具吸水率、饱水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及耐溶蚀性能分别提高16.58%、11.34%、29.17%、26.85%,性能劣化幅度降低38.13%、8.85%、16.29%、26.85%,同时高于模具石膏性能极限指标18.76%、11.35%、34.78%、26.44%。工程应用进一步表明新型耐用型石膏模具具备前期吸浆及成型效率较高,耐用性能随注浆周期延长降低缓慢的优势。与原石膏模具对比,新型耐用型石膏模具使用寿命可延长20次左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宏悦;全国最大石膏矿即将在湖南建成[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4年01期

2 ;石膏的特征及用途[J];山东国土资源;2005年02期

3 ;依靠群众 勤俭办矿 平江石膏矿夺得竞赛红旗[J];建筑材料工业;1959年13期

4 胡耿寰;;石膏矿钻进冲洗液类型的选择[J];建材地质;1987年04期

5 彭汉东;石膏矿渣板生产试验与研究[J];云南建材;1989年03期

6 宋文申;;拉萨市的石膏矿[J];河北陶瓷;1989年04期

7 ;东北最大的石膏矿破土兴建[J];中国矿业;1992年01期

8 ;全国最大的石膏矿──鲁南石膏矿投产[J];中国矿业;1995年03期

9 王子刚;江苏邳州建成大型优质石膏矿[J];中国建材;1996年03期

10 朱瀛波,张高科;石膏工业对发展我国新型建材的作用[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树涛;刘星;袁安营;;石膏矿反程序开采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2 曲华;;石膏矿房柱式开采合理采留比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3 李树涛;刘星;田浩;;石膏矿深部矿层开采采留比的研究与应用[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年

4 ;石膏矿及石膏深加工项目转让或合作[A];2013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四届年会暨第八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世雄;任高峰;王金河;李兵;杜登峰;;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新方案在石膏厚矿床的试验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非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安徽省定远盐矿外围石膏矿普查[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7 马德广;;水泥生产对缓凝剂硬石膏矿的工业要求[A];2010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五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世雄;任高峰;王金河;李兵;杜登峰;;提高石膏厚矿床矿石回收率与安全生产的途径[A];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非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陈玉坤;陈达;葛宝来;;地球物理方法在双碑石膏矿勘查中的作用[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10 广东省经济科技发展研究会课题组;陈瑞光;袁国润;;关于广东省四会石膏矿持续发展的研究报告[A];经济科技研究论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万卫清;江西 华东最大石膏矿投产[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蒋剑平 卢学义 张雪珊;湖南特大石膏矿投产[N];中国矿业报;2004年

3 奚利民;石膏矿山谱新曲[N];中国矿业报;2005年

4 记者 闫锐;隆尧石膏矿减量一半延寿十年[N];河北日报;2006年

5 苏兴奎;临汶石膏矿为采掘工过生日[N];中国矿业报;2005年

6 刘智勇;江苏邳州18个石膏矿山停工整顿[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7 张国文;石膏矿废弃矿坑怎么用?储油![N];中国煤炭报;2014年

8 特约记者 刘国荣;湖南邵东发现大型石膏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9 ;世界主要石膏生产国及产量[N];中国建材报;2004年

10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膏专业委员会;2004全国石膏矿业经济运行概况[N];中国建材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敏;卫生陶瓷模具石膏性能劣化机制及耐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广兰;某石膏矿山采场稳定性分析及监测[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张茂强;玉龙石膏矿区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武文治;基于爆破损伤的石膏矿采矿方法研究与设计[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晓峰;石膏矿采空区处理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赵金宝;石膏矿矿井合理开采深度及范围的经济模型[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王栋;基于流变扰动耦合作用的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性动态演化规律试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周碧辉;四川汉源高品质石膏矿低贫化地下开采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8 朱星辉;平邑石膏矿房柱式开采大面积采空区处理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9 吴伟伟;湘福石膏矿厚大矿体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刘青;适合于高原环境的高强耐水复合石膏的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37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337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3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