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加工工艺及合金元素Cu对锆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3 21:02
【摘要】:锆合金具有热中子吸收截面小和耐腐蚀性能优良等特点,被广泛用作核反应堆中燃料元件包壳和其它结构材料。锆合金的耐水侧腐蚀问题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优化加工工艺或添加新合金元素可以有效地提高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本工作选用N18(Zr-1Sn-0.35Nb-0.3Fe-0.1Cr)、M5(Zr-1Nb-0.16O)和S5(Zr-0.8Sn-0.4Nb-0.4Fe-0.l Cr)三种锆合金为研究对象,在其基础上通过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或添加不同含量的Cu以获得具有不同显微组织的合金样品。用静态高压釜腐蚀试验研究这些合金样品在360℃/18.6MPa去离子水、360℃/18.6 MPa/0.0l M Li OH水溶液和400℃/10.3 MPa过热蒸汽中的耐腐蚀性能;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合金和氧化膜的显微组织。从氧化膜显微组织结构演化的角度,探讨了加工工艺和合金元素Cu对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机制,为研发新型锆合金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实验结果和结论如下:(1)加工工艺对N18锆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很大。经?相水淬和随后冷轧退火处理后的N18合金样品,得到第二相尺寸只有几十纳米且弥散分布的显微组织,其耐腐蚀性能是最好的;在α+?双相区进行退火的N18合金样品,其α-Zr晶界上会产生?-Zr第二相,?-Zr的存在对N18锆合金耐腐蚀性能是有害的,但只要在后续的加工热处理过程中能使?-Zr分解为α-Zr和金属间化合物第二相,获得细小的第二相,则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可恢复到较好的水平;在提高加工过程中的中间退火温度(仍在α相区内)的N18合金样品,其第二相长大到1μm左右,这会使N18锆合金在360℃/18.6 MPa/0.0l M Li OH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变得很差,而对400℃/10.3 MPa过热蒸汽和360℃/18.6 MPa去离子水中的耐腐蚀性能影响不大。(2)在M5锆合金成分的基础上添加0.05%?0.5%Cu的合金,当添加的Cu含量不超过0.2%时,析出的第二相主要是细小的β-Nb,Cu主要固溶在α-Zr基体中,此时,合金在400℃/10.3 MPa过热蒸汽中的耐腐蚀性能随Cu含量的增加而得到明显提高,这说明固溶在α-Zr基体中的Cu能够提高M5合金在400℃/10.3 MPa过热蒸汽中的耐腐蚀性能;当添加的Cu含量超过0.2%时,合金中析出了Zr2Cu型第二相,且随着Cu含量的增加,Zr2Cu型第二相尺寸增大,数量增多。M5+0.35Cu合金中由于只析出了适量的Zr2Cu,这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但M5+0.5Cu合金析出了尺寸较大数量较多的Zr2Cu型第二相,这将诱发疖状腐蚀,对其在400℃/10.3 MPa过热蒸汽中的耐腐蚀性能是有害的。(3)由于M5合金本身在360℃/18.6 MPa/0.01 M Li OH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较差,在添加了0.05%~0.5%Cu之后,对其在360℃/18.6 MPa/0.01M Li OH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基本没有改善。(4)在S5合金中添加0.05%~0.5%Cu对其在360℃/18.6 MPa/0.0l M Li OH水溶液的耐腐蚀性能是有害的。当S5合金中添加的Cu含量不超过0.2%时,S5+x Cu合金在360℃/18.6 MPa/0.0l M Li OH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随Cu含量的增加呈线性缓慢变差;当S5合金中添加的Cu含量超过0.2%时,合金中开始析出Zr2Cu型第二相,Zr2Cu型第二相会引起合金在360℃/18.6 MPa/0.0l M Li OH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急剧下降,随着Cu含量的增加,析出的Zr2Cu型第二相尺寸更大、数量更多,这导致了合金耐腐蚀性能的急剧恶化。(5)在S5合金中添加的Cu含量不超过0.35%时,合金在400℃/10.3 MPa过热蒸汽中的耐腐蚀性能随Cu含量增加变化不大;但在S5合金中添加0.5%Cu后,合金在400℃/10.3 MPa过热蒸汽中的耐腐蚀性能略有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此时合金中析出了数量较多,尺寸较大的Zr2Cu型第二相,致使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变差。(6)氧化膜的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1)在靠近金属/氧化膜界面处除了稳定的单斜Zr O2外,还存在非晶、四方和立方Zr O2亚稳相,Zr O2晶体中存在许多晶体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等缺陷在温度、应力和时间的作用下,发生扩散、湮没和凝聚,空位的聚集进一步发展成为孔隙和微裂纹,亚稳相也转变成稳定相,这是锆合金腐蚀时氧化膜显微组织和晶体结构演化的必然过程。2)较大的Zr2Cu型第二相氧化时会被先包裹到氧化膜中,然后再逐渐被氧化,由于Cu氧化最终生成Cu O2的P.B比为1.72,尺寸较大的Zr2Cu氧化后会在周围氧化膜中产生很大的压应力,因此在其周围容易产生微孔隙,微孔隙进一步发展为微裂纹,加速了氧化膜局部显微组织的演化过程,这可能是导致M5+0.5Cu合金在400℃/10.3 MPa过热蒸汽中腐蚀300 d后发生疖状腐蚀的原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6.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淑娟,王云惠,赵文金,应诗浩;锆、锆-4合金及新锆合金的热膨胀[J];核动力工程;2004年03期

2 郭蓉;廖志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新锆合金中的镉[J];光谱实验室;2009年02期

3 李献军;;锆及锆合金概述[J];钛工业进展;2011年01期

4 王峰;王快社;马林生;张兵;孔亮;林兆霞;;核级锆及锆合金研究状况及发展前景[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1期

5 王涛;;铜-铬-锆合金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2年05期

6 徐有光;;镁—钇—锆合金的性质及相平衡[J];稀土与铌;1979年01期

7 李长华;;处理锆及锆合金管的化学新工艺[J];国际科技交流;1993年12期

8 ;含有钨和镍的锆合金[J];中国金属通报;1998年04期

9 宁兴龙;乌克兰开发原子能电站用的锆合金管材[J];稀有金属快报;2000年08期

10 宁兴龙;俄罗斯锆及锆合金产品[J];稀有金属快报;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建章;;我国锆和锆合金材料及其加工的进展[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2 赵文金;庞华;;锆合金研究的国际动态[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宝莲;李波;李海燕;;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铌钛锆合金中的铜[A];全国第八届稀有金属难熔金属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刘荣丽;;镁锆合金中锆的测定[A];全国有色金属理化检验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5 熊小梅;安宝兰;李波;高红波;;二甲酚橙光度法铌锆合金中锆的测定[A];全国第八届稀有金属难熔金属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周军;李中奎;刘荣臻;张建军;田锋;;氢含量对新锆合金室温循环变形行为的影响[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一磊;张庆明;;一种新型钛锆合金的动态拉伸本构特性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史丽生;;锆及锆合金的吸氢[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册(核材料分卷、同位素分离分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卷)[C];2011年

9 吴华;范洪远;应诗浩;黄新泉;;铌含量对锆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张建军;李中奎;周军;田峰;王文生;石明华;;新锆合金高温变形行为[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颖慧;钛锆合金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吴苡婷;核电站用锆合金要实现“中国造”[N];上海科技报;2013年

3 袁改焕 李恒羽;锆材在核电站的应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4 ;用于核燃料包复层的含铌锆合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5 中化六建公司;锆及锆合金管道焊接工法[N];中华建筑报;2000年

6 程峰;勇于探索务实创新[N];科技日报;2006年

7 钟良 记者 刘传书;中国自己的核级锆合金产品完成工艺试制[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春光;锆合金在离子辐照下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宁进良;锆合金电子结构与物性关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申华海;锆合金带电离子辐照效应及氦泡演化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蔡创;锆合金交叉结构脉冲激光点焊特性及焊点氧化膜生长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张欣;加工工艺及合金元素Cu对锆合金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6 赵旭山;锆合金热力学数据库及应用[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2年

7 钟华勇;锆合金管校直工艺机理及其成套设备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8 彭德全;锆合金的辐照改性及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秦永强;高强度高导电铜—铬—锆合金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郑健;锆合金中的氢氦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国钦;锆合金析出相的结构特征及形成过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张敏;新型锆合金关键三元体系相图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范清松;Zr-Sn-Nb-Fe锆合金显微组织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谢梦;N36锆合金的氢化物应力再取向及环向拉伸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晓力;锆合金管材微观组织、织构及氢化物取向因子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6 周锡林;铝锆合金的微波消解及锆的极谱测定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二伟;合金成分及加工工艺对锆合金微观组织与织构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王丽霞;核电用锆合金管材在加工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胡健;铜锆和铜铬锆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高莎莎;不同初始取向锆合金压缩变形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9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399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