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赖氨酸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
[Abstract]: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L-lysine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on copper in 0.5 mol 路 L-1 HCl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metho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was fitted, and the adsorption model of L-lysine on the copper surface was studied by molecular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assembly condition of L-lysine self-assembled membrane was 8 h in 10 mmol 路 L-1 assembly, and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rate was 87%. The isothermal adsorption line fitting shows that the adsorption of L-lysine on the Cu surface follows the Langmuir isothermal adsorption equation. The molecular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L-lysine molecule is bound to the Cu atom by the N atom on the terminal-NH2 and i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u (111) in an approximately vertical manner.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功能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研究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6030) 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支持计划(LR2011033)
【分类号】:TG174.42;O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郑红艾;张大全;邢婕;;HCl溶液中氨基酸类化合物对铜的缓蚀作用[J];腐蚀与防护;2007年12期
2 张大全;李瑾;郑红艾;;盐酸介质中谷氨酸对铜的缓蚀作用[J];腐蚀与防护;2010年01期
3 杨生荣,任嗣利,张俊彦,张绪寿;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及其自组装机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杨学耕,陈慎豪,马厚义,全贞兰,李德刚;金属表面自组装缓蚀功能分子膜[J];化学进展;2003年02期
5 翟怡,张金利,李椺,王一平;自组装单层膜的制备与应用[J];化学进展;2004年04期
6 吴刚;郝宁眉;陈银娟;米思奇;贾晓林;胡松青;;新型油酸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J];化工学报;2013年04期
7 杨长江;梁成浩;;自组装膜在金属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7年05期
8 张大全;谢彬;李瑾;何先明;高立新;;谷氨酸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机理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可利;;2种新的巯基烷氧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徐常龙;曹小华;柳闽生;喻国贞;;自组装单层膜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冯春梁;刘媛媛;李亚男;于洪学;孙越;;基于对羟基苯硫酚自组膜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05期
4 陈泽民;张巧云;张卫芳;;金属表面自组装成膜工艺优选[J];材料保护;2011年08期
5 郑红艾;沈莉莉;张大全;;苯丙氨酸及其与抗坏血酸复配对酸性溶液中铜的缓蚀性能[J];材料保护;2012年02期
6 李家桐;陈敏;王长伟;孙玉梅;;分子自组装技术基底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11期
7 夏傲;黄剑锋;谈国强;刘丹;;液相自组装制备钛酸铋功能陶瓷薄膜的工艺研究[J];材料工程;2011年09期
8 刘剑;苗鸿雁;谈国强;贺中亮;;钛酸锶薄膜的液相自组装制备与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9 李彦妮;曹卓;王静;王芳;;铜合金表面均三嗪二硫醇与硅烷复合自组装薄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10 任嗣利,杨生荣,王博,赵亚溥,刘维民;长链羧酸单分子层膜的制备和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小强;徐海;吕建仁;;不同烷基链长度的硅烷自组装单分子膜的制备及表征[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岩;构建化学和生物传感界面用于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王春燕;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储海虹;基于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徐冬梅;端丙烯酸酯基及端氨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功能化[D];苏州大学;2004年
5 孟诗云;含4-羟基苯乙烯基的嵌段共聚合物在二维有限界面的自组装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杨海峰;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拉曼映射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7 贺金梅;CF/Epoxy及CF/PI复合材料界面自组装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马洪芳;钢、铁表面缓蚀功能膜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刘光增;金、铂、铜单晶面上自组装单层膜的ECSTM与分子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刘娅莉;镁合金表面处理新方法及纳米改性轿车面漆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妮;自组装纳米FeOOH/TiO_2光催化还原银离子的实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余相仁;铜表面烷基羧酸自组装膜制备及耐蚀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秦婷婷;自组装膜对铜在盐酸介质中缓蚀作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赵洪侠;氨基酸绿色缓蚀作用的光谱电化学及其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智慧;基于纳米通道和光纤耦合技术分离检测环境水样中的阿特拉津[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丽君;4-氨基安替比林(4-AAP)和2-氨基-5-(4-吡啶)-1,,3,4噻二唑(4-APTD)分子在银电极表面的拉曼光谱和电化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岳艳枝;新型铜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刘应辉;镁合金和单晶硅表面纳米有机薄膜的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高源;有机自组装单分子膜表面电势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晁闻柳;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纳米薄膜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镭,于萍,罗运柏;咪唑啉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材料保护;2003年12期
2 徐群杰;王伟;周国定;;聚天冬氨酸和钨酸钠复配对氯化钠溶液中铜的缓蚀作用研究[J];材料保护;2006年07期
3 马厚义,陈慎豪,全贞兰,牛林,李淑兰;卤离子溶液中邻香兰素邻苯二胺对铜的缓蚀作用[J];电化学;2000年01期
4 辛颢,黄春辉;自组装超薄膜及其应用[J];大学化学;2002年06期
5 王慧龙,郑家q
本文编号:2505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0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