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不锈钢的双层辉光表面合金化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19-10-03 06:30
【摘要】: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不锈钢表面性能的表面改性方法。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该技术在不锈钢表面改性应用的研究现状。
【图文】:

原理图,双辉技术,原理图


HotWorkingTechnology2015,Vol.44,No.24图1双辉技术原理图Fig.1SchematicdiagramofDGPSA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和综合力学性能,集性能、外观和实用性于一体,广泛地应用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建筑业等领域。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①在一定的服役条件下不锈钢表面发生腐蚀(如点蚀、应力腐蚀、晶间腐蚀);②高温使用温度受限,制约不锈钢的高温环境应用;③部分不锈钢硬度低,耐磨性差,,出现咬合或粘滞现象,严重影响其使用范围;④对渗透力极强的氚,将通过不锈钢进行扩散渗透,不利于核聚变应用;⑤表面不具备抗菌性能,易粘附、滋生细菌,传播疾病[1-2]。针对上述问题,采用表面处理技术,如:离子氮化、化学镀和热浸镀、离子注入、镀膜技术、激光表面熔覆技术及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简称为双辉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形成Ni、Cr、Ag、Cu和Zn等合金化改性层可提高不锈钢表面的耐蚀性、耐磨性,赋予其抗菌性、阻氚性等[3-6]。作为一种新型表面工程技术,双辉技术具有渗速快、深层组织易控制、变形小及能耗孝成本低等优点,能较好地实现不锈钢的表面防护[7]。本文综述了不锈钢的双辉表面合金化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1双辉技术基本原理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双辉技术工艺特点,首先综述双辉渗金属机理,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整个金属渗入的过程在一个充满惰性气的真空室内进行。容器内设置一个阳极、两个阴极,被渗工件置于一个阴极上,将含有欲渗金属元素的靶材置于另一个阴极上,被称作源极。分别在阳极-阴极及阳极-源极之间各连接一个直流(或脉冲)可调高压电源。电源接通后,阳极和阴极,阳极和源极之间分别产生辉光放电,即称“双层辉不锈钢的双层辉光表面合金化研究现状谭富煜1,周宏伟

原理图,双辉技术,原理图


HotWorkingTechnology2015,Vol.44,No.24图1双辉技术原理图Fig.1SchematicdiagramofDGPSA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和综合力学性能,集性能、外观和实用性于一体,广泛地应用于重工业、轻工业和建筑业等领域。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①在一定的服役条件下不锈钢表面发生腐蚀(如点蚀、应力腐蚀、晶间腐蚀);②高温使用温度受限,制约不锈钢的高温环境应用;③部分不锈钢硬度低,耐磨性差,出现咬合或粘滞现象,严重影响其使用范围;④对渗透力极强的氚,将通过不锈钢进行扩散渗透,不利于核聚变应用;⑤表面不具备抗菌性能,易粘附、滋生细菌,传播疾病[1-2]。针对上述问题,采用表面处理技术,如:离子氮化、化学镀和热浸镀、离子注入、镀膜技术、激光表面熔覆技术及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简称为双辉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形成Ni、Cr、Ag、Cu和Zn等合金化改性层可提高不锈钢表面的耐蚀性、耐磨性,赋予其抗菌性、阻氚性等[3-6]。作为一种新型表面工程技术,双辉技术具有渗速快、深层组织易控制、变形小及能耗孝成本低等优点,能较好地实现不锈钢的表面防护[7]。本文综述了不锈钢的双辉表面合金化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1双辉技术基本原理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双辉技术工艺特点,首先综述双辉渗金属机理,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整个金属渗入的过程在一个充满惰性气的真空室内进行。容器内设置一个阳极、两个阴极,被渗工件置于一个阴极上,将含有欲渗金属元素的靶材置于另一个阴极上,被称作源极。分别在阳极-阴极及阳极-源极之间各连接一个直流(或脉冲)可调高压电源。电源接通后,阳极和阴极,阳极和源极之间分别产生辉光放电,即称“双层辉不锈钢的双层辉光表面合金化研究现状谭富煜1,周宏伟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表面工程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二研究所;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0604)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13021013-2)
【分类号】:TG174.4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际国,张迪,余顺周,任家烈;聚焦光束表面合金化机理和工艺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学报;2001年03期

2 赵国忠;姜春艳;;浅谈使铸件表面合金化的工艺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10期

3 张雄;董选普;霍国君;陈东风;;消失模铸造镁合金表面合金化工艺因素的研究[J];铸造;2009年08期

4 胡以正;表面合金化的一种强化规律——适当降低介质活性[J];材料保护;1982年04期

5 胡以正;金属材料表面合金化的强化途径[J];机械工程材料;1982年02期

6 刘天相;李峥;李鸿永;;交变电场真空离子表面合金化初探[J];金属热处理;1993年03期

7 刘日平,王玉林,邵光杰,何毅,王煦;铸造表面合金化热力学分析[J];钢铁;1995年11期

8 符寒光,姚书典,吴建中;铸件表面合金化工艺研究的进展[J];现代铸铁;1996年01期

9 袁中岳,张忠明,赵恒章;铸件表面合金化评述[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4期

10 石声泰;;表面合金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向[J];材料保护;196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友寿;王巍;王勤国;;1Cr18Ni9Ti不锈钢激光快速熔凝处理与表面合金化[A];第二届石油石化工业用材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友寿;王巍;王勤国;郎定木;王海峰;;1Cr18Ni9Ti不锈钢激光快速熔凝处理与表面合金化[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3 徐重;秦林;刘道新;贺志勇;郑传林;唐宾;;钛合金表面合金化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道新;张晓化;任亮;;喷丸强化与表面合金化联合增强钛合金的微动疲劳抗力[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张跃飞;边心超;陈强;;Ti6Al4V等离子体W-Mo-N表面合金化研究[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6 梁少鸿;吕莹;秦西安;;轧辊表面合金化工艺处理的应用[A];第十二届北方钢管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东风;消失模铸造镁合金表面合金化/陶瓷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玉和;耐磨耐热铸件表面合金化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2 杜俊武;常压铸造条件下灰铸铁表面合金化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朝升;消失模铸造表面合金化[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4 王书利;表面合金化提高碳钢耐磨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苏衍战;液体中镁合金电火花表面合金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志明;V-EPC表面合金化及其在导卫板生产中应用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伊新;灰铸铁表面渗铬层组织形貌及成份特征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5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45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2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