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模拟中自适应高温截断技术及阈值优化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基金】:长春市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10KZ03)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26001,20150520106JH)
【分类号】:TG4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小文,穆耀钊,杨宁宁,鄢君辉;T2-H62搅拌摩擦焊接技术[J];焊接学报;2005年09期
2 陆雪冬;吴铭方;岑越;王欢;沈松培;;船用薄板焊接接头残余变形有限元模拟[J];焊接学报;2012年05期
3 程久欢,陈俐,于有生;焊接热源模型的研究进展[J];焊接技术;2004年01期
4 刘晓雪;佟维;;平板对接焊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年03期
5 聂春戈;魏鸿亮;董平沙;兆文忠;;基于结构应力方法的正面角焊缝抗剪强度分析[J];焊接学报;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书权;王仲珏;代礼;文伟;胥锴;;0Cr18Ni9不锈钢焊接温度场的数值仿真[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陈东高;谭兵;王有祁;马冰;;铝合金槽型结构焊接变形数值模拟计算[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5期
3 曲利峰;辛文彤;吴永胜;李志尊;;铜及铜合金焊接研究现状和手工自蔓延焊接铜问题探讨[J];电焊机;2011年03期
4 宫大猛;雷毅;;数值模拟在焊接中的应用分析[J];电焊机;2012年06期
5 张泽云;杨鑫华;王春生;杨德惠;兆文忠;;构架焊接热源的仿真与应用[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高耀东;何雪;;基于ANSYS单元生死技术的焊接模拟[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0年01期
7 王继锋;周洪彬;郭素娟;;组合热源电弧焊残余应力数值模拟[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8 吴学农;张书权;;X5CrNi1810不锈钢焊接应力应变场的数值模拟[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贾剑平;陈建平;刘云龙;彭亮;刘丹;;基于ANSYS的水下局部干法焊接过程温度场分析[J];电焊机;2012年11期
10 黄晋;马思群;马瑞;;基于SYSWELD的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残余应力影响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汪迎春;李萌盛;刘文明;陈重钧;;两种生死单元法对T92接头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泽云;杨鑫华;兆文忠;刘寒龙;;构架焊接热源的仿真与应用[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鹏;卫军;甄桂兴;陈欢;李长华;;SYSWELD在海洋工程钢结构焊接中应用[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张壮南;赵亚楠;胡磊;;基于ANSYS的单轴对称焊接工字形截面残余应力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5 鄢秀庆;龙莉萍;;平板焊接温度场及应力场的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书权;;基于SYSWELD的T型接头温度场的数值模拟[A];芜湖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与发展论坛——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芜湖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庆华;随焊锤击应力场数值模拟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徐琳;角焊缝角变形数值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王炳英;X80管线钢焊接管道应力腐蚀和断裂安全评定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李娅娜;焊接变形预测与控制的数值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5 行舒乐;大型支撑辊工作应力及堆焊层组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永正;同一截面焊接结构完整性理论与试验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4年
7 陈跃;地铁构架多道焊应力调控与焊接顺序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陈睿;材料特性参量识别的混合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张正伟;搅拌摩擦焊接构件残余状态和疲劳寿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0 刘光洁;转向架构架焊接变形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博;高强钢焊接过程及焊后热处理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新强;TC4钛合金电子束焊接数值模拟及接头组织与性能[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孙岱;低碳钢/低合金高强钢薄板焊接变形的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11年
4 陈小伟;X70管线钢埋弧焊焊接热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及应用[D];燕山大学;2006年
5 高燕;不锈钢激光焊接热源及过程的模拟与仿真[D];天津大学;2006年
6 戴倩;杆件电弧焊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7 范涛;磨机筒体对接接头焊接热过程有限元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皮友东;黄铜与紫铜及黄铜与低碳钢异种金属的激光焊接[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9 杜晗婷;堆焊轧辊失效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康瑜;基于有限元的随焊锤击温度场及应力场数值模拟[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耀武,唐伟;搅拌摩擦焊的原理与应用[J];电焊机;2000年01期
2 周浩森,石忠贤,王敏;正面角焊缝的静载强度及其计算公式的探讨[J];焊接学报;1987年03期
3 莫春立,钱百年,国旭明,于少飞;焊接热源计算模式的研究进展[J];焊接学报;2001年03期
4 郭绍庆,袁鸿,徐文立,谷卫华,田锡唐;温差拉伸和随焊激冷配合使用控制焊接变形[J];焊接学报;2004年06期
5 李军;杨建国;翁路露;方洪渊;;用旋转挤压方法控制薄板的焊接变形[J];焊接学报;2008年11期
6 武奇;邱惠清;王伟生;;基于结构应力的焊接接头疲劳分析[J];焊接学报;2009年03期
7 周广涛;刘雪松;闫德俊;方洪渊;;顶板焊接顺序优化减小焊接变形的预测[J];焊接学报;2009年09期
8 关桥,张崇显,,郭德伦;动态控制的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新技术[J];焊接学报;1994年01期
9 庄其仁;激光焊接温度场解析计算[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王长生,薛小怀,楼松年,陈家本,马玉刚,郑彗锦;薄板焊接变形的影响因素及控制[J];焊接技术;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衡泽超;公茂法;王益红;张晓明;;自适应先导电路的分析和设计[J];煤炭工程;2010年07期
2 赵煜;朱瑞祥;陈涛;;发酵过程温度控制环的自适应PID及仿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年06期
3 张征;吴化平;柴国钟;鲍雨梅;吴和龙;;自适应无网格法在生物涂层接触问题中的应用[J];力学与实践;2012年03期
4 蔡志东;张固澜;刘振亚;;测井数据自适应多项式拟合去噪[J];测井技术;2013年01期
5 张宇星;基于神经元的自适应PID控制[J];山西焦煤科技;2004年02期
6 高潮,郭永彩,潘英俊,郭孝恩;自适应求交算法在鞋楦变跷设计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7 胡俊达,胡慧,黄望军;自适应PID控制技术综述[J];中华纸业;2005年02期
8 赵希梅;孙显峰;高君;;时变周期性参考输入的自适应重复控制系统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年01期
9 陈建国;张万玉;高达宇;王国柱;谢晓华;林辉;;基于自适应逆的温度控制系统[J];化工科技;2007年06期
10 梁伟;张来斌;胡瑾秋;张晓东;;动态环境下燃压机组的自适应安全评估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寒光;;电子地图中的自适应注记[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孟宏;刘玉;;基于复调制的自适应细化谱算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王平;冯海朋;李勇;康燕;;一种工业无线网络的自适应节能机制[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铁;樊剑;钟秀蓉;;地震波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对比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5 张竞新;张广岩;;全局收敛的自适应广义预报控制算法[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6 彭云;王遂学;陈莽;李欣冀;张宇翔;肖继红;;自适应抗干扰天线在飞行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7 张士娟;孙金生;;自适应PID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设计[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8 唐文彬;郝重阳;;目标成像识别的自适应融合系统和方法[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徐振中;;多指机器人手的一种自适应力/位控制方法[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李维;汪小帆;;群集的自适应速度策略[A];第三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胜春;自适应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亚;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自适应重构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3 马国成;车辆自适应巡航跟随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吴礼福;脉冲噪声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梁凌宇;人脸图像的自适应美化与渲染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叶镇清;自适应聚类算法挖掘网络模块结构及其在酵母蛋白作用网络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7 伍宇;移动计算中自适应负载转移决策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朱磊;基于自适应邻域概念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杨洋;三维人体动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学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田勇;室内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自适应定位和路由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群锋;校园网环境下的自适应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06年
2 彭青艳;粒子滤波及跟踪窗口尺寸自适应调整方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徐聪聪;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自适应服务方式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 来林;双螺旋桨自适应双重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饶睿楠;自适应对消的收发隔离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汤佳惠;自适应泄漏弹性的基于身份加密机制[D];苏州大学;2012年
7 丁蕾;用于运动载体的三轴自主稳定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晓;基于内容特征的图像自适应压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任俊伟;关于自适应小波相关问题的一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玲;复杂网络的自适应同步及其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2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5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