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硅钢脱碳研究
【图文】:
冶炼时成分的波动必须控制在很小范围内。其制备流程的品的性能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性能不能满足预定要求。图 1.1 是美国 AK 公司生产 CGO 钢的
单向扩散微元体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33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用明火加热生产取向硅钢的方法[J];武钢技术;2009年02期
2 李贺杰;韩静涛;皮华春;薛永栋;;取向硅钢的研究与发展[J];唐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吉亚明;杨勇杰;许云鹏;李国保;;无底层取向硅钢工艺与进展[J];宝钢技术;2009年05期
4 ;宝钢提前完成取向硅钢全年生产任务[J];变压器;2010年01期
5 李莉娟;曹琪;蒋翔;刘立华;翟启杰;;超声波作用对取向硅钢磁性能影响的研究[J];上海金属;2010年05期
6 ;宝钢新型高磁感取向硅钢填补国内空白[J];冶金设备;2011年S1期
7 马郁文;;单取向硅钢板的制造方法[J];钢铁研究情报;1980年Z1期
8 李树森;;单取向硅钢板的处理方法[J];钢铁研究情报;1980年Z1期
9 罗阳;;晶粒取向硅钢的发展动向[J];钢铁;1986年02期
10 廖郁文;;我国取向硅钢生产的初期 现状和发展[J];钢铁研究;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志华;黄锐良;;一种新型取向硅钢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凤久;刘军友;张多;杨玉玲;白质明;张瑞峰;齐小龙;;获得更高牌号并具有优质时效性能取向硅钢的激光后续处理新方法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刘堂文;;新型取向硅钢低温含氢气氛退火技术安全性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平和;邓照军;关云;陈士华;胡守天;;取向硅钢抑制剂透射电镜研究方法及特征[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林希峰;刘静;汪汝武;程吉浩;;厚度对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的影响[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玉玲;孙凤久;张瑞峰;齐小龙;白质明;;激光氮化改善取向硅钢性能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李平和;韩荣东;刘继雄;蔡延擘;黄斌;;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组织特征评析[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郑庆;雷思源;郑少波;蒋国昌;;取向硅钢脱氧后平衡氧位的计算和试验验证[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9 董爱锋;张文康;;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分析[A];高性能电工钢推广应用交流暨第五次全委工作(扩大)会专题报告及论文[C];2013年
10 徐乐江;;勇于创新,实现重点产品技术突破——宝钢在取向硅钢和超高强汽车板的创新实践[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报告与分会场特邀报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延军;宝钢取向硅钢“后来居上”[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记者 曾巧巧;四省出现冷轧取向硅钢厂家[N];中国冶金报;2011年
3 记者 刘敬元 通讯员 曹洪儒 孙玲;鞍钢攻克取向硅钢漏晶缺陷难题[N];中国冶金报;2012年
4 记者 柳方秀;国产极薄取向硅钢带问世[N];中国冶金报;2013年
5 周军 孙玲;鞍钢取向硅钢研发生产再迈新步[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6 王英广;高端取向硅钢 有望保持涨势[N];中国冶金报;2014年
7 记者 柳方秀;国产极薄取向硅钢技术有新进展[N];中国冶金报;2014年
8 王英广;取向硅钢 需求走强 出厂价调涨[N];中国冶金报;2014年
9 王英广;取向硅钢 市场维持稳中偏强[N];中国冶金报;2014年
10 王英广;取向硅钢 市场走势趋向平稳[N];中国冶金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浩;球刻痕对Fe-3%Si取向硅钢磁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华青;低温取向硅钢底层质量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于新攀;Fe-3%Si取向硅钢常化工艺及初次再结晶机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扬;不同氮源对取向硅钢抑制剂析出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4 叶凡;取向硅钢冷轧织构演变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5 陈先红;Nb、Cr对取向硅钢中抑制剂的析出行为及热轧组织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6 杨守洲;取向硅钢脱碳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6年
7 何寒;取向硅钢中铜硫化物析出形式及其固溶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柳勇;取向硅钢激光刻痕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丽珍;稀土对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的影响[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10 周黎明;取向硅钢氮化与AlN形成的模拟计算[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5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5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