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TC4钛合金与钛基复合材料喷丸强化及其XRD表征

发布时间:2019-11-06 11:31
【摘要】:钛合金与钛基复合材料因高的比强度系数,好的延展性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在航空、汽车等工业领域。作为重要的表面强化方法,喷丸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和提高材料表面性能。为了改善钛合金和钛基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能,选取TC4钛合金(Ti-6Al-4V)与钛基复合材料(TiB+TiC)/TC4,对其进行表面喷丸强化处理,同时对喷丸强化层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喷丸层残余应力的研究表明,喷丸强化在材料表层引入了高的残余压应力,复合喷丸和预应力喷丸都能明显优化其残余应力场。在0.3mmA+0.15mmA复合喷丸强度下,材料TC4、5%(TiB+TiC)/TC4和8%(TiB+TiC)/TC4表层最大残余压应力分别为-813,-857和-859 MPa,残余压应力层深分别约300,250和250μm。改变喷丸强度,残余压应力层深随喷丸强度的提高而增加。预应力喷丸能显著增加残余压应力,加载预应力越大,表层残余压应力增加越明显。对喷丸表层残余应力的热松弛行为进行研究,发现残余压应力在整个变形层中都发生了松弛,起始阶段松弛比较明显,然后逐渐趋于稳定,其热松弛过程可以用Zener-Wert-Avrami函数描述,基于该函数,可以得到复合材料松弛机制参数m,激活焓?H和松弛激活能QRS,分别为0.4483,2.92 eV和282 kJ/mol。其中QRS要比α-Ti和β-Ti的自扩散激活能都要高。钛合金喷丸残余压应力在外加载荷下的松弛行为显示,外加载荷越高,应力松弛越明显,残余应力稳定值越小。为了研究增强体内部及其周围的残余应力分布,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3D动态模型模拟复合材料喷丸残余应力分布。结果显示增强体承受了材料喷丸后绝大多数残余拉应力,而基体内部表现的都是残余压应力,最大残余压应力和拉应力分别为-1511 MPa和+1155 MPa。这种应力分布充分体现增强体高屈服强度的特点,对表层力学性能不利的残余拉应力都集中在增强体内,避免其对基体材料的破坏。为了研究喷丸层组织结构变化,利用Voigt线形分析方法计算喷丸后晶块尺寸、显微应变和位错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喷丸后晶块尺寸在表面最小(约50nm)。同一喷丸条件下,钛合金晶块尺寸小于复合材料,显微应变数大于复合材料。喷丸后平均位错密度大幅提高,起因于高动能的喷丸弹丸,和增强体对位错运动的阻碍。对喷丸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组织结构进行Rietveld结构精修全谱拟合,所得计算结果与Voigt分析方法结果一致。喷丸层高温下的组织结构变化显示,等温退火过程中,复合材料的重结晶激活能要大于钛合金,两者分别为341 kJ/mol和294 kJ/mol。通过微应变的松弛分析,得到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的微应变松弛能分别为288 kJ/mol和273 kJ/mol。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要高于钛合金材料,主要由于增强体的存在对残余应力具有稳定作用。对喷丸表层硬度进行研究发现,表面硬度最大,沿着层深逐渐减小。三种样品中,8%(TiB+TiC)/TC4表面硬度最大,约630 Hv,较喷丸前提高了52%。等温退火后硬度变化显示,450oC退火后材料的硬度要低于350oC退火后的值,由于增强体的存在,同一温度处理后钛合金的硬度低于复合材料。利用原位拉伸X射线应力测定方法研究了TC4钛合金喷丸后表面屈服强度,结果显示喷丸后表面屈服强度为1080 MPa,较喷丸前(约850MPa)提高了27%。喷丸前后钛合金的疲劳性能显示,在疲劳寿命为107循环次数下,疲劳强度从未喷丸的550MPa提高到620 MPa,增加13%。对疲劳断口的照片分析表明,疲劳裂纹起源于材料次表面,证明喷丸可有效避免疲劳裂纹源在表面的萌生。
【图文】:

SEM形貌,疲劳断裂,SEM形貌,处理方法


钛合金的表面改性处理研究是钛合金研究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主要钛合金存在一些表面性能上的劣势,如:表面承载能力低、耐磨性能差等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对其表面改性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国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期的传统阶段和中期的现代表面技现在的现代表面技术的综合应用阶段,现在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正朝着多运用方向发展。钛及其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包含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和机械理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含表面物理气相沉积(PVD)[35]、化学气相沉积(CV渗硼[37]、渗碳渗氮等处理方法。机械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表面激光处理[38-41处理[42-44]等处理方法。对比其他处理方法,表面喷丸处理方法因其操作工艺可以通过引入残余压应力来改善材料的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45-47]、表面硬能,从而在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图1-1显示了TC4钛合金(Ti-6Al-4V)在下的断裂截面的SEM形貌,可以发现喷丸后样品的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都提高,也可以发现喷丸后裂纹萌生点从表面移到次表面,说明喷丸可以抑的萌生和扩展。

示意图,喷丸,颗粒,过程


因此,,喷丸强度弧高值的表示方法综合反映了其喷丸工艺参数。金属材料进行颗粒喷丸强化处理以后,表层组织结构会得到优化,但是喷丸处理图1-2 颗粒喷丸过程示意图Fig. 1-2 Schematic figure of the progress of SP.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6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ietrich Sommer;阎蜀琴;;11.钢铁工业用喷丸机[J];钢管;1989年02期

2 Mark Lawenenz;Imants Ekis;牛万斌;;喷丸工艺规范的优化(一)[J];国外金属热处理;1992年04期

3 谢燮揆;;双重喷丸处理[J];机械制造;1992年12期

4 蒋顺龙;表面喷丸工艺在气门加工中的应用[J];柴油机;2001年02期

5 龙伟;小孔喷丸加工喷射强度的控制系统研究[J];机械;2001年04期

6 龙伟;小孔喷丸加工反射装置的运动结构研究[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1年04期

7 ;科技动态[J];钢管;2007年04期

8 杨若凡;;6351铝合金喷丸层微结构的热松弛行为[J];热加工工艺;2008年14期

9 闫林林;;超声喷丸技术及其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0年06期

10 卢志明;高红刚;卢沛;杜斌康;朱成辉;;高能喷丸参数对304不锈钢表面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鲁连涛;张继旺;;微粒子喷丸车轴钢疲劳性能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2 吴建中;林德成;秦珏;;热处理及喷丸工艺对齿轮残余应力的影响[A];全国材料理化测试与产品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物理测试部分)[C];2002年

3 赵阳;王磊;于腾;丁海峰;;喷丸处理后的DZ640M合金表面再结晶行为研究[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邹金文;汪煜;王仁智;;表面形变强化对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组织与性能影响研究[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东;陈怀宁;林泉洪;;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技术提高接头疲劳强度的可行性研究[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高宏适;Si对喷丸处理渗碳钢剥蚀寿命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艳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喷丸层塑性变形行为及其表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谢乐春;TC4钛合金与钛基复合材料喷丸强化及其XRD表征[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付鹏;高强双相钢喷丸强化及其XRD表征[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栾卫志;TiB_2/Al复合材料喷丸强化及其表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浩锋;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喷丸强化[D];浙江大学;2015年

2 刘磊;钢轨钢高能喷丸后组织结构转变机理及性能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3 阚晓阳;纯钛空化水喷丸空蚀和强化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4 韩东序;CL60车轮运行失效后组织性能及喷丸强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俊;喷丸对纯钛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其生物活性的强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利平;喷丸残余应力场及表面粗糙度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刘威;齿轮材料喷丸电子束复合工艺组织与性能[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8 徐洁;射流喷丸表面质量预测研究[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5年

9 周凌风;15-5PH高强钢中心孔喷丸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邓红华;喷丸处理对铝合金抗再腐蚀性能的规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6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56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0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