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类激光堆焊修复柴油发动机肩胛密封面

发布时间:2019-11-14 12:25
【摘要】:针对老旧柴油发动机肩胛密封面腐蚀损伤修复难的问题,选用HS121镍基合金焊丝作为焊接修复材料,采用类激光焊接技术对其进行修复。使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应力测定仪(XPS)、电化学工作站、高频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扫描电镜(SEM)和激光三维形貌仪对堆焊修复层截面微观组织形貌、残余应力、耐腐蚀和抗磨损性能等进行了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类激光堆焊修复层与母材属冶金结合,且无明显焊接缺陷;堆焊修复层表面的残余应力为普通氩弧焊的16%,腐蚀速率为基体的19.88%,耐磨性较基体提高了2.66倍。此外,修复层的自腐蚀电位正于发动机基体材料,自腐蚀电流密度值约为基体材料的1/2。
【图文】:

极化曲线,镍基合金,极化曲线,溶液


中国表面工程2015年图23C钢和镍基合金修复层在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Fig.2Polarizationcurvesof3CsteelandtheNi-basedalloycoatingwiththe3.5%NaClliquid2.3盐雾腐蚀试验盐雾腐蚀试验结束后,将试样取出,洗去表面的腐蚀产物,烘干,称重,比较腐蚀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变化,按公式(1)计算试样在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式中:v为腐蚀速率(g·h-1·cm-2),m0为腐蚀试验前的试样质量(g),m1为腐蚀试验后的试样质量(g),S为试样的总面积(cm2),t为腐蚀试验时间(h)。v=m0-m(1)St(1)按照上式计算,得到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可见,3C钢试样在腐蚀介质中的平均腐蚀速率为1.5616×10-7g·h-1·cm-2,而镍基合金类激光堆焊修复层试样的平均腐蚀速率为0.3104×10-7g·h-1·cm-2,腐蚀速率仅为母材的19.88%,可见修复后零件的耐腐蚀性能将大幅提高。表2HS121镍基合金修复层盐雾腐蚀试验结果Table2CorrosionresultsoftheHS121Ni-basedalloycoatingSampleOriginalmass/gMassaftercorrosion/gCorrosionrate/(107g·h-1·cm-2)3Csteel18.653918.60511.5616Ni-base

形貌,试样表面,形貌,镍基合金


类激光堆焊技术制备的镍基合金修复层试样仅有部分红色锈迹附着于修复层表面,没有出现严重的腐蚀,可以看到明显的原始加工刀痕。从前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修复层的腐蚀速率仅为3C钢腐蚀速率的19.88%。这是由于在镍基合金修复层中含有Ni、Cr等元素,Cr可以在修复层表面形成致密的Cr2O3,阻挡基体与腐蚀气氛的接触。而Ni的存在也可增强对Cl-的抗腐蚀性。因此,通过类激光堆焊技术制备的镍基合金修复层,对含有Cl-的腐蚀环境具有很好的耐蚀效果。图33C钢腐蚀试样表面形貌Fig.3Surfacemorphologiesofthecorrosion3Csteel1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仲翔,杨军伟,李强;微区脉冲点焊技术用于模具修复[J];中国表面工程;2002年01期

2 张庆;杨军伟;孟令东;梁志杰;沈维;;零件再制造中局部损伤的治理方法[J];中国表面工程;2012年01期

3 朱旭聪;柴油机气缸体的再制造[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4年08期

4 饶德林,陈立功,倪纯珍,朱政强;超声冲击对焊接结构残余应力的影响[J];焊接学报;2005年04期

5 李占明;朱有利;辛毅;;超声冲击处理对2A12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2011年02期

6 林占光;;表面工程技术在塑料模具修复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06年03期

7 杨军伟;张庆;孟令东;;类激光高能脉冲精密冷补技术用于铸造缺陷的修复[J];铸造技术;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世宁,孙晓峰,朱胜,胡仲翔;机床数控化再制造[J];中国表面工程;2004年04期

2 马世宁,游光荣,孙晓峰;装备维修技术的发展及表面工程技术的应用[J];中国表面工程;2005年04期

3 张庆;孟令东;杨军伟;原津萍;;高能脉冲精密冷补技术用于修复零件表面局部缺损[J];中国表面工程;2011年01期

4 沈维;原津萍;杨军伟;梁志杰;;Al-Mg合金间隙脉冲焊修工艺[J];中国表面工程;2011年06期

5 张庆;杨军伟;孟令东;梁志杰;沈维;;零件再制造中局部损伤的治理方法[J];中国表面工程;2012年01期

6 游国强;陈勇;张均成;王向杰;杜鹃;谭霞;;电火花堆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材料导报;2011年21期

7 黄加强;万正权;卞如冈;李良碧;;高强钢焊接接头超声冲击效果对比试验研究[J];船舶力学;2012年10期

8 张红霞;刘晓晴;闫志峰;王文先;李永莲;;5A06铝合金焊接接头裂纹失效分析[J];材料工程;2013年03期

9 何柏林;宋燕;;超声冲击改善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研究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5期

10 刘国栋;郭小辉;;7020铝合金MIG焊后超声消应处理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良碧;万正权;潘广善;卞如冈;王自力;;焊接残余应力及超声冲击消除的试验研究[A];七届更迭 三十回眸——第七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威;基于电磁力的焊接热裂纹及变形随焊控制新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吴良晨;超声频分量双周疲劳载荷作用下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元召;基于MARC的典型焊接结构件残余应力预测及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黄鲁永;随焊冲击碾压控制30CrMnSi焊接冷裂纹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袁琳;激光熔覆纳米贝氏体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余皇皇;超声冲击16MnR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5 赵卓;新型铸造热作模具钢MIG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丽华;夹送辊堆焊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申立艳;机电产品的可再制造性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煜;SU-8光刻胶超声时效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宋磊;微电铸层内应力与微模具型芯制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铁生;超声冲击对焊接残余应力影响的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仲翔;微脉冲电阻焊技术及其在机械零件修复中的应用[J];表面工程;1997年03期

2 胡仲翔,杨军伟,李强;微区脉冲点焊技术用于模具修复[J];中国表面工程;2002年01期

3 张庆;孟令东;杨军伟;原津萍;;高能脉冲精密冷补技术用于修复零件表面局部缺损[J];中国表面工程;2011年01期

4 王东坡,霍立兴,张玉凤,荆洪阳,杨新歧;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超声波冲击法[J];焊接学报;1999年03期

5 李占明;朱有利;王侃;汪勇;;2A12铝合金焊接接头超声冲击强化机理分析[J];焊接学报;2008年09期

6 李敬勇,马建民;焊接工艺方法对6061-T6铝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2004年03期

7 刘其斌;李绍杰;;航空发动机叶片铸造缺陷激光熔覆修复层的组织结构[J];金属热处理;2007年05期

8 顾迅;现代表面技术的应用[J];金属热处理;1999年04期

9 何家文;胡奈赛;张定铨;;残余应力集中及其对疲劳极限和短裂纹扩展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2年09期

10 朱世根,施群,顾伟生,狄平,沈剑;电火花表面强化工艺及设备[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非;连铸辊的堆焊修复[J];江苏冶金;2000年01期

2 刘成俊,范培根;熔融堆焊修复板坯连铸辊[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3 Kolasa A,赵江涛,朱胜;全自动堆焊修复磨损零件[J];中国表面工程;2002年03期

4 许冷千,陆明,张海峰;二辊堆焊修复材料及工艺[J];焊接技术;2002年03期

5 王祖芬,金航萍;工程机械易损件的堆焊修复[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3年01期

6 张万东,崔金彪;手工堆焊修复工件实例[J];四川水泥;2005年02期

7 黄智泉;王欣;张永生;李军伟;;堆焊修复技术的应用[J];金属加工(热加工);2009年18期

8 王庆伟;陈辉;赵曦;;采用药芯焊丝堆焊修复后的钢轨组织性能[J];电焊机;2010年01期

9 李国平;邹宗树;陈文;;部分预合金铁粉在大型重载机械零件堆焊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矿山机械;2010年20期

10 白莉;;废旧模具堆焊修复技术研究展望[J];热加工工艺;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万东;崔金彪;;手工堆焊修复工件工艺实践[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马耀东;刘景凤;沈风刚;符定梅;王清宝;;大型热轧支撑辊堆焊修复制造技术[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3 王庆;郑相锋;李中伟;冯砚厅;;电火花堆焊修复技术的工艺改进及实践[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4 魏建军;姚可夫;潘健;黄智泉;;超高锰钢锤头的复合堆焊修复研究[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1年

5 眭向荣;沈风刚;张迪;王清宝;汤春天;廖秋尽;;窄带不锈钢冷轧支承辊堆焊修复技术[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眭向荣;沈风刚;张迪;王清宝;汤春天;廖秋尽;;窄带不锈钢冷轧支承辊堆焊修复技术[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夏伯才;赵建华;钱翰城;;电火花微弧堆焊修复技术应用现状[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运锋;黄华;;煤棒挤出机轴承座的堆焊修复[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渝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贵州、重庆分册)[C];2009年

9 眭向荣;沈风刚;王清宝;张迪;聂祯华;;圆盘剪刃的堆焊修复技术[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眭向荣;沈风刚;王清宝;张迪;聂祯华;;圆盘剪刃的堆焊修复技术[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丽;北京嘉克在贵港电厂创堆焊修复记录[N];中国建材报;2008年

2 孟宪俭 徐文海 张兆柱;明弧堆焊修复技术实现连铸辊“高寿”[N];中国冶金报;2009年

3 浙江金圆水泥有限公司 李国兵 李书兵 杨卫华;辊式磨辊套及磨盘衬板等耐磨件的堆焊修复[N];中国建材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程瑞云 越喜红 通讯员 张陆奎 崔利民;保障为本 服务至上[N];中国冶金报;2012年

5 符寒光;轧辊修复新技术讲座[N];中国冶金报;2009年

6 胡浩;王存;明弧焊:连铸辊长寿新途径[N];中国冶金报;2003年

7 卢业梅 胡浩;武钢应用明弧焊破解修复连铸辊难题[N];中国冶金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时晓明;明弧焊在连铸辊堆焊修复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魏敏;堆焊修复安全端完整性评价和伺服阀管弹簧失效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3 郭铁坤;合金钢组合辙叉的堆焊修复[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4 彭行金;万向接轴叉头激光堆焊修复技术的基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熊忠琪;针对腐蚀和磨损的激光堆焊修复技术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邹宏军;9Cr2Mo钢冷轧中间辊堆焊修复工艺研究及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60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60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