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块体非晶合金屈服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19 18:12
【摘要】:块体非晶合金因其拓扑无序的结构以及优异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高耐磨性、高耐腐蚀性、高硬度、高强度、高弹性极限、低模量、抗氧化和优异的软磁性能等)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块体非晶合金室温下缺乏显著的塑性变形严重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系统地研究应力状态对块体非金合金剪切带的萌生与扩展的影响,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人们对块体非金合金剪切带行为敏感性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的认识,而且还能为研制具有更高强度、更好延性的块体非金合金材料及其在生活与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研究了应力状态以及静水压力对块体非晶合金屈服行为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单轴应力状态和复杂应力状态对块体非晶合金屈服行为的影响;以Zr41.2Ti13.8Cu12.5Ni10.0Be22.5块体非晶合金(Vit1)为对象,进行了块体非晶合金在限制套筒作用下屈服行为的数值模拟;细致分析了Drucker-Prager(D-P)准则与Mohr-Coulomb(M-C)准则描述非晶合金的屈服行为的适应性或优劣性。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单轴拉伸应力状态下,DP2与M-C计算值相同,DP1计算值比M-C计算值更接近于实验值;在复杂应力状态下,D-P模型对材料的屈服行为描述更为精确。(2)块体非晶合金的剪切和塑性行为取决于样品的几何和应力状态;静水压力与材料的断裂角以及内摩擦系数没有数值上的关联;静水压力对材料屈服的影响相当于一个叠加的正应力,无论是压缩还是拉伸,均对剪切屈服或断裂起抑制作用;正应力效应中蕴含了静水应力效应。(3)用ABAQUS软件模拟了Zr41.2Ti13.8Cu12.5Ni10.0Be22.5块体非晶合金铜套筒约束下的屈服行为:基于M-C准则数值模拟,材料的屈服强度为2003 MPa;基于D-P准则数值模拟,材料的屈服强度为1776 MPa;在数值模拟中,D-P准则模拟合金的屈服强度比M-C准则模拟值更接近实验值;D-P准则比M-C准则更适应于解释块体非晶合金在套筒限制应力作用下的屈服现象;套筒限制应力作用下,静水压力的存在促进了块体非晶合金中自由体积的增殖及其分布的非均匀性,并且这种自由体积的增殖及其分布的非均匀性,导致了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的非均匀现象。
【图文】:

延性破坏,熔滴,块体非晶合金,纹络


呈现非均匀的变形。单轴拉伸作用下,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与塑性变形生脆性断裂,拉伸曲线为理想弹性型,如图 1.1(a)所示,材料只有少量的剪,呈河流状形貌并以脉状纹络沿中心向外辐射,形成韧窝状形貌,剪切带均向外凸,在微观形貌上呈山脊状堆起;单轴压缩作用下,剪切带明显,次级剪切带以枝蔓状向外延伸,如图 1.1 (b)-(d)所示,材料屈服并有一定性变形,即延性特征,同时,在微观断口上,分布了熔融液滴。在压缩、和扭转的实验中,材料均发生延性形变,断裂面一般呈现锯齿状流变[8]。带的萌生与扩展不但对材料的塑性、韧性等宏观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体非晶合金的屈服与断裂行为也有很重要的影响[9,10]。理论上,材料的剪切断裂一般发生在最大剪切应力平面,断裂面与应力轴为 45 。目前为止,科学家们针对块体非晶合金进行了一系列拉伸压缩试验现,拉伸载荷作用下,非晶合金的断裂面与应力轴夹角发生偏离,,拉伸时断大于 45 ,一般在 50 - 65 ;压缩载荷作用下,断裂角小于 45 ,一般为 40 -4些研究表明块体非晶合金的拉伸与压缩断裂行为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即拉度差(Strength-Differential, S-D)。(b)(a)

曲线,块体非晶合金,医用产品,穿甲弹


有考虑静水压力对材料屈服的影响。为解决 M-C 准则存在的问题,Drucker 和rager 于 1952 年提出了能考虑静水压力影响的 Drucker-Prager(D-P)屈服准则,也广义 Mises 准则。在 平面上,D-P 准则用光滑曲线来逼近 M-C 准则,于是现了 D-P 系列修正屈服准则。目前,尽管 D-P 屈服准则和 M-C 准则成功地被来分析块体非晶合金屈服行为,但细致分析并甄别它们描述非晶合金在不同应状态下屈服行为的研究鲜见报道。.2.4 块体非晶合金的应用曾有这样一个故事,男孩们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把球踢到窗户上,打碎了璃,于是美国科学家制成了比钢铁更难打破的金属玻璃。但其脆性的断裂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块体非晶合金的发展,因此揭示块体非晶合金的变形与断机制,无论是对寻找或制备具有更好延性的块体非晶合金材料,还是为块体晶合金在工程或生活的实际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和实用价值。里奇说:“现在我们正在努力通过改变它的合成成分,增强它塑性,使其比其他的金属玻璃更加牢固。”)(b)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3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钰娴,谢志余;块体非晶合金研究进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4年01期

2 姜左,潘钰娴;新型块体非晶合金制备方法的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德民,孙剑飞,沈军;块体非晶合金绝热升温与锯齿流变机制[J];金属学报;2005年02期

4 王丽;熊建钢;李志远;;块体非晶合金的应用与连接[J];电焊机;2007年04期

5 张晓立;王金相;孙宇新;刘家骢;;块体非晶合金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24期

6 ;我国块体非晶合金研究取得进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7年10期

7 ;块体非晶合金系列进展引起国内外同行瞩目[J];中国科学基金;2008年01期

8 闫相全;宋晓艳;张久兴;;块体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05期

9 龙卧云;卢安贤;;块体非晶合金的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年19期

10 张涛;;前言·块体非晶合金[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孔见;陈光;;铜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2 孔见;陈光;;差压铸造法制备铜基块体非晶合金[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3 张文泉;王玉良;姚可夫;;块体非晶合金的拉伸试验[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高振;倪晓俊;郭金花;;Fe-Co-B-Si-Nb-C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与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张亮;刘天成;卢志超;李德仁;周少雄;;具有高耐腐蚀特性的FeCrMoSnPSiBC铁基块体非晶合金[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6 许福;龙志林;邓旭辉;张平;;基于分数阶微分流变模型的LaCe-块体非晶合金室温纳米压痕蠕变行为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柳义;柳林;王俊;赵辉;荣利霞;董宝中;;块体非晶合金Zr_(55)Cu_(30)Al_(10)Ni_5退火过程中结构变化的SAXS研究[A];第八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新成果使高强度和大望性块体非晶合金制造成为可能[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实习生 于晓琳邋记者 晏燕;我块体非晶合金研究取得进展[N];科技日报;2007年

3 王小龙;美开发出可吹塑成型的合金材料[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火;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2 吴江;加热、球磨和强流脉冲电子束诱发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转变[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董福宇;液态置氢对锆基块体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陶姗;稀土铁系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李春燕;锆铜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强韧化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猛;块体非晶合金过冷液体流变动力学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岩;一种无Ni型Zr基块体非晶合金的生物相容性、断裂韧性与疲劳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艳辉;厘米级Zr-Al-Ni系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和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聂西鹏;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和腐蚀性能[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黄永江;TiZrNiCuBe块体非晶合金的力学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乡安;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D];湘潭大学;2009年

2 齐天龙;强磁性高熵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健;铁基块体非晶合金及非晶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年

4 张少伟;FeCoCrMoYCB块体非晶合金的塑性变形及组织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5 邹萍;块体非晶合金屈服行为分析[D];湘潭大学;2015年

6 赵宇航;多孔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7 危洪清;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和断裂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彭建;块体非晶合金纳米压痕行为的表征及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赵德强;铁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与制备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10 田延豹;铜基块体非晶合金超塑变形过程中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63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63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b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