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微轧制下高碳马氏体钢的超延展性与尺度效应

发布时间:2020-01-27 02:56
【摘要】:高碳淬火钢难以在室温下发生塑性变形,人们曾将此现象归因于成分(碳含量过高)和组织(马氏体塑性差),未考虑几何尺寸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在室温下对厚度为400?m的9Si Cr淬火马氏体钢进行微轧制实验,发现微轧制下实验钢的塑性良好,延展率达200%以上,且硬度比淬火态提高了39%.本文对此新发现进行了研究.首先,负辊缝轧制使横向压应力增大,同时由于单位体积的接触表面积变大,而引起纵向压应力和垂直方向压应力同时增大,因而静水压力增加.这些因素有利于抑制轧件边裂、头部劈裂以及轧件内部缺陷生成和扩展,致使塑性改善.这一现象可以用传统理论进行解释,属于第一类尺度效应.其次,由于位错和孔洞一旦到达试样表面就会释放和消失,所以轧件的比表面积越大对提高塑性越有利.因此,比表面积充分大的薄轧件已不能视为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理想材料,其表面效应属于第二类尺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长期以来认为高碳马氏体组织塑性差的认识在薄轧件轧制中受到挑战,需要同时考虑两种尺度效应,才能深入认识其力学表现和物理本质.
【图文】:

轧制工艺参数,微成形,淬火钢,轧机


⒃錆粕璞?称为3M轧机(micrometal-formingmill).该轧机可进行压缩、剪切、拉伸组合轧制,最小厚度可达微米级[22].采用3M轧机对9SiCr淬火钢进行微轧制实验,希望以此突破高碳马氏体钢这类硬脆材料难以塑性变形的瓶颈.2实验材料及方法实验材料为9SiCr钢,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首先将几何尺寸为20mm×15mm的原料进行820°C×1.5h加热保温后淬火处理(水淬),然后用砂纸磨去试样表面的氧化层,最后用线切割机分别加工出两种厚度试样:1200μm厚的试样A,400μm厚的试样B.室温下的微轧制实验在前述的3M轧机上进行,如图1所示.该轧机工作辊直径50mm,支撑辊直径100mm,辊面宽120mm,名义轧制速度40mm/s(未考虑前滑),微轧制工艺参数如表2所示.表1实验钢的化学成分(wt%)元素CSiCrSPFe含量0.861.251.05<0.03<0.03Bal.图1(网络版彩图)自主研制开发的3M微成形轧机表29SiCr淬火钢微轧制工艺参数轧制参数道次轧前厚度(m)轧后厚度(m)压下率(%)试样A1120011038.0试样B140029925.3229923820.4323815933.2415912123.951219719.8将淬火态以及冷轧态的实验样品制成金相试样,金相试样经过机械研磨、抛光后,用4%的硝酸酒精腐蚀,并通过光学显微镜(LeicaDM2700)和扫描电镜(FEIQuanta600)进行显微组织观察,观察面为试样的纵截面.利用维氏硬度仪(THV-5M)对淬火态以及冷轧态的试样进行显微硬度测试,施加载荷0.5kg,加载时间为15s.3实验结果3.1高碳马氏体钢的轧制延展率为了真实反映轧制过程中高碳马氏体钢圆片的塑性,参考单向拉伸时延伸率的表示方法,采用延展率β来计算相对变形量:max=,l(1)其中lmax为轧后试样的最大长度,φ为轧前圆片直径.观察和计算表明,厚度为1200m的试样只经过一道次轧制,其头部?

形貌,马氏体钢,网络版,不同厚度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5年第45卷第11期1189图2(网络版彩图)不同厚度9SiCr马氏体钢的冷轧塑性比较(a)微轧制前后试样A的形貌;(b)微轧制前后试样B的形貌;(c)延展率215%的试样B;(d)延展率215%的试样弯曲变形图4(c)所示;第三道次微轧制后延展率已达到100%,剧烈塑性变形已使原奥氏体晶界、马氏体形貌变得模图3不同延展率下400μm厚9SiCr马氏体钢的硬度糊不清,只能观察到平行于轧制方向的纤维组织,如图4(d)所示.4讨论淬火态9SiCr钢的硬度高达610Hv,马氏体钢具有如此高的硬度是因为固溶强化、相变强化和时效强化三种强化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理论上还可通过形变强化方式使其硬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实验结果表明,厚度为1200μm的试样A在延展率仅为8%时就在头部和边端部出现裂纹(图2(a)),这表明通过冷轧变形提高常规尺度高碳淬火钢的硬度是难以做到的.为了研究几何尺度对塑性的影响,制备了400μm厚的9SiCr马氏体钢,令人惊喜地发现淬火态9SiCr薄轧件实现了无缺陷冷轧大变形,延展率达到215%.9SiCr马氏体钢形变的同时,加工硬化也在发生,因形变强化而使9SiCr马氏体钢的硬度提高了39%,达到850Hv.这些结果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尺度效应”的作用,需要研究微轧制不同于常规轧制的变形行为.4.1负辊缝轧制的作用分析可知,如果轧件厚度小于或等于轧机牌坊与辊系在垂直方向的弹性变形量时,必须采用负辊缝轧制才能实现对轧件的压缩变形.具体做法是:在轧件咬入辊缝之前,施加适当的预压紧力把上下两支轧辊预先压靠,轧件咬入后在轧制力的作用下,轧机和轧辊的进一步弹性变形导致在轧件宽度范围内出现与轧件厚度近似相等的有载辊缝(忽略轧件在离开变形区后的弹性变形),在轧件宽度范围之外上下两支轧辊仍然保持接触状态,如图5(b)所示.此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亚西;童国权;李凡国;;尺寸效应对黄铜镦粗微成形影响规律的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6年06期

2 郭斌;周健;单德彬;王慧敏;;黄铜箔拉伸屈服强度的尺寸效应[J];金属学报;2008年04期

3 王广春;郑伟;姜华;姜正义;;纯铜微镦粗过程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14期

4 孟庆当;李河宗;董湘怀;彭芳;王倩;;304不锈钢薄板微塑性成形尺寸效应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宪武,董汉君,金丽霞,杨冬冬;中锰钢磨粒磨损试验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09期

2 徐祖耀;马氏体相变和贝氏体相变研究十年及其展望[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10期

3 郭俊杰;精密字块凸模热处理工艺探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年07期

4 罗虹,陈玉民,张志军;GCr15钢等温马氏体转变及残余奥氏体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7期

5 杜树昌,刘恒学;低碳马氏体钢形变强化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年06期

6 韩文政,马丽丽,张平,姜厚温,迂元宏;中锰铸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3期

7 李强,赵玉峰,董治中,陈金铭;铁基形状记忆合金0Cr12Ni6Mn16Si5的研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5期

8 孙国光,张玉新,刘文西,陈金铭;热循环训练对FeMnSiCrNi合金记忆效应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9 陈峰华;张敏刚;柴跃生;杨利斌;熊杰;;Ni-Mn-Ga磁控溅射靶材合金制备及性能[J];微纳电子技术;2011年09期

10 崔乃毅;三维晶体位移相变的大振幅晶格动力学模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宁宁;张永发;;复合智能矩形板的振动特性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2 黄姝珂;李宁;文玉华;滕劲;胥永刚;;运用位错运动理论分析Fe-Mn合金的减振机理[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3 鲍光润;;尺度效应研究现状概述[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徐祖耀;;材料相变的孤立子理论[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利;陆匠心;;宝钢冷轧汽车板品种开发、应用及发展[A];第二届薄钢板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林宪;叶健松;吴小良;余国松;王文桂;俞利权;;低镍奥氏体不锈钢冷镦用盘条的化学成分研究[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3卷)[C];2005年

7 乔志霞;刘永长;宁保群;付俊国;韩雅静;;冷却速度对675装甲钢显微组织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宁保群;刘永长;徐荣雷;杨留栓;;形变热处理工艺(TMTP)对T91钢显微组织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易敏;陈涛;王立峰;佟倩;;回火温度对贝氏体钢韧性的影响[A];中国钢铁业2014增刊[C];2014年

10 张群;杨荣;肖攀;白以龙;;压头形状和表面梯度层对纳米硬度测量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伟;连杆/箱体主轴承座裂解槽脉冲激光加工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闫绍盟;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与晶体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敏;气雾化铁—碳系合金粉体组织演化及其形成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李绍宏;高强韧冷作模具钢组织设计及组织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李河宗;微弯曲成形中应变梯度硬化效应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柯;高强塑积Q-P-T钢及其强塑性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丽芳;高Cr铁基合金连续冷却固态相变与动力学模拟[D];天津大学;2012年

8 刘晨曦;新型高Cr铁素体耐热钢的相变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朱强;CLAM钢TIG焊接接头性能及其在液态锂铅中腐蚀行为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王丙兴;中厚板轧后多阶段冷却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媛媛;热处理零件组织性能分布的计算机预测及其结构设计[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佳;新型高强、高韧低合金马氏体耐磨钢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莫康信;磁控形状记忆合金CoNiAl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赖铭;生物医用多孔Ti-Nb基记忆合金的结构调控及孔隙的耦合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劲;高强精轧螺纹钢筋连续感应热处理及控制变形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1年

6 常艳红;氘对HR2抗氢钢室温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7 王冲;淬火—分配处理60Si2Mn钢的热稳定性与微观组织均匀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传吉;纳米SiO_2颗粒增强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罗利强;汽车轮毂轴承淬火残余应力的建模与仿真[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10 林学强;35CrMo等钢的贝氏体、马氏体的组织转变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钢,许淳淳,张新生;304不锈钢在闭塞区溶液中钝化膜组成和结构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徐文臣,单德彬,吕炎,李春峰;小锥角零件多道次剪旋成形试验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年01期

3 张广平,王中光;小尺度材料的疲劳研究进展[J];金属学报;2005年01期

4 张凯锋,王长丽;Zn-Al22合金超塑微成形[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5 雷濵;张凯锋;;金属微成形过程中微尺度效应与相似评估[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6 郑伟;王广春;吴涛;;微体积成形晶界影响区域材料本构方程的构建及有限元模拟[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22期

7 单德彬;袁林;郭斌;;精密微塑性成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塑性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8 李经天,董湘怀;微细塑性成形中第Ⅰ类尺度效应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河宗;微弯曲成形中应变梯度硬化效应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常妍妍;微型圆柱件镦粗变形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民;高碳醇市场及其发展状况[J];化工科技市场;2001年08期

2 林珂;;汶川地震灾区重建中潜在的高碳化探析[J];学术交流;2013年08期

3 李振飞;;高碳钢锭子的热处理方法[J];机械工人;1959年03期

4 Γ.А.Тембер;曹红英;;用折射法测定高碳脂肪醇的羟值[J];日用化学品科学;1989年01期

5 本刊编辑部;;一个地球一个家[J];北方环境;2011年04期

6 廖思佳;吴精华;吴昊;;我国高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调查——以钢铁产业为例[J];对外经贸;2013年07期

7 ;炼油厂准备为α-高碳醇项目的配套装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J];吉化科技;1994年04期

8 祝百顺;高碳钢丝打包 提高经济效益[J];中国棉花加工;2004年01期

9 吕东灿;刘运权;王夺;叶跃元;;多元醇一步法制备高碳烃液体燃料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4年07期

10 ;油脂加氢制高碳醇[J];化学世界;199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敏;孙凯;李欣;胡满义;邹大鹏;刘宏民;;C_(10)高碳糖酰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湛露;戚勇;;高碳钢板坯火切裂纹研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京玉;王晓军;刘宏民;;新型高碳糖衍生物的设计及合成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学双;童莉;赵秋月;郑韶青;;我国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环保思索[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张艾;宋佩珍;;高碳醇化学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A];天津市第四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集[C];1985年

6 柴彦威;肖作鹏;张艳;;中国城市空间组织高碳化的形成、特征及调控路径[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刘楠;;从普速到高铁析铁路混凝土桥梁如何应对“高碳”挑战[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宇翔;冯文华;于忠武;;轧辊用高碳高钼高速钢的研究开发[A];第六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张振中;;金融助推产业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实证研究——基于渭南的调查与思考[A];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九届金融征文获奖论文集[C];2011年

10 张继泽;;在发展中低碳[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曹福清;吉化高碳醇厂开展管理增效年活动[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胡春明;城镇化面临高碳化模式的挑战[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石建勋;尽快调整高碳经济模式[N];新华日报;2009年

4 陈传武;高碳低品位硫铁矿开发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化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守营;城镇化或成为拉动高碳增长的关键因素[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王丹;“高碳”的未来[N];吉林日报;2012年

7 记者 吴晶晶;中科院:部分省份仍在“高碳”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赵瑞希;胡春力:新能源领域出现高碳发展苗头[N];中国证券报;2010年

9 方震宇;双联法炼出高碳低磷钢[N];中国冶金报;2013年

10 记者 吴晶晶;一项研究指出我国部分省份仍在“高碳”发展[N];经济参考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大鹏;新型高碳糖及其胺基衍生物和高碳糖氮苷的设计与合成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李博;高碳碳氢燃料的火焰传播特性和熄灭特性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平;碳关税壁垒对我国高碳产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亢;碳关税对中国高碳产品出口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3 赵新华;高碳铸钢丸热处理及欧文寿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张洪敏;溴甲烷催化脱HBr制高碳烃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赵敬;高碳轴承钢纳米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6 李森林;酯交换法制取己二酸二元高碳醇酯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7 王红;低碳喜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孟艾红;低碳消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9 潘雪;丙烷溴氧化制高碳烃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3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73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9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