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基于遗传算法与BP神经网络的微晶玻璃点磨削工艺参数优化

发布时间:2020-02-25 03:10
【摘要】:通过低膨胀微晶玻璃点磨削实验,测试了加工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分析了实验数据变化趋势。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建立了关于粗糙度、表面硬度的一元数值模型,并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以验证模型的精确性,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和遗传算法,建立了粗糙度、表面硬度的多元数值模型并以此作为目标函数,以表面硬度最大和表面粗糙度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基于遗传算法进行了工艺参数的双目标优化,获得了一组点磨削工艺参数的最优解范围,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结果是合理的。
【图文】:

表面硬度,砂轮速度,决定系数


图1遗传算法流程图3表面质量数值拟合3.1表面硬度HV单因素数值拟合图2所示为砂轮速度对表面硬度的影响。基于实验值与BP神经网络预测值,通过数值拟合,可解得表面硬度与砂轮速度vc的模型表达式:H=-0.7832e-3.195×10-3(vc-41)2+5.585(7)式中,H为表面硬度HV。式(7)中的模型决定系数R为0.9459。同理,表面硬度与进给率f、磨削深度ap、倾斜角α、偏转角β的数值模型可分别表示为H=-111.1e6.02×10-6(f-22.1)2+117.3(8)H=(-4450a2p+218.4ap-4.049)e-44.34ap+6.7(9)H=0.4269αe-0.04111α2+6.11(10)H=-0.2686βe-0.0153β2+6.382(11)图2砂轮速度对表面硬度的影响式(8)~式(11)模型的决定系数R分别为0.9435、0.8535、0.946、0.8936。图3~图6所示分别为f、ap、α、β参数对表面硬度的影响曲线。图3进给率对表面硬度的影响3.2表面硬度多元模型3.2.1模型假设基于单因素数值拟合结果(式(7)~式图4磨削深度对表面硬度的影响图5倾斜角α对表面硬度的影响图6偏转角β对表面硬度的影响(11)),提出了低膨胀微晶玻璃点磨削表面硬度关于点磨削参数的多元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H(vc,f,ap,

表面硬度,多元模型,进给率


图1遗传算法流程图3表面质量数值拟合3.1表面硬度HV单因素数值拟合图2所示为砂轮速度对表面硬度的影响。基于实验值与BP神经网络预测值,通过数值拟合,可解得表面硬度与砂轮速度vc的模型表达式:H=-0.7832e-3.195×10-3(vc-41)2+5.585(7)式中,H为表面硬度HV。式(7)中的模型决定系数R为0.9459。同理,表面硬度与进给率f、磨削深度ap、倾斜角α、偏转角β的数值模型可分别表示为H=-111.1e6.02×10-6(f-22.1)2+117.3(8)H=(-4450a2p+218.4ap-4.049)e-44.34ap+6.7(9)H=0.4269αe-0.04111α2+6.11(10)H=-0.2686βe-0.0153β2+6.382(11)图2砂轮速度对表面硬度的影响式(8)~式(11)模型的决定系数R分别为0.9435、0.8535、0.946、0.8936。图3~图6所示分别为f、ap、α、β参数对表面硬度的影响曲线。图3进给率对表面硬度的影响3.2表面硬度多元模型3.2.1模型假设基于单因素数值拟合结果(式(7)~式图4磨削深度对表面硬度的影响图5倾斜角α对表面硬度的影响图6偏转角β对表面硬度的影响(11)),提出了低膨胀微晶玻璃点磨削表面硬度关于点磨削参数的多元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H(vc,f,ap,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席裕庚,柴天佑,恽为民;遗传算法综述[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6年06期

2 巩亚东;仇健;李晓飞;刘昌付;;超高速点磨削相关机理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17期

3 吕柏权,李天铎;一种具有全局最优的神经网络BP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4 修世超;巩亚东;蔡光起;;快速点磨削变量角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机理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利,刘百勇,龚雪皓,郑学仁,吴朝晖;半导体器件的遗传算法优化设计[J];半导体技术;2001年02期

2 张安民,杨世兴,李志舜,韩崇昭;利用遗传算法的垂直命中导引律研究[J];兵工学报;2004年03期

3 张飞舟,晏磊,范跃祖,孙先仿;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运营车辆优化调度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廖宁放,高稚允;BP神经网络用于函数逼近的最佳隐层结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5 马壮,万德钧,黄林;基于遗传算法的操舵仪控制参数在线优化[J];船舶工程;1999年01期

6 姜武中,赵钟元;有效的神经网络问卷分析系统[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李影;徐涛;邢伟;;基于进化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优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钟辰;金海红;任腾;田柳;;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字罗盘误差补偿方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06期

9 杨德利,刘百勇,龚雪皓,郑学仁,吴朝晖;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隶属函数的选择[J];传感器技术;2000年06期

10 刘德华;呼家龙;;遗传算法对图像模板匹配的优化[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阳;陈宗海;张海涛;;复杂系统仿真的前端智能化综述[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彭锦;;进化算法综述[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3 刘德朋;孙启美;;一种变异概率的遗传算法[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胡硕;朱明;宋华军;;基于遗传算法的快速图像的相关匹配[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淑华;赵一丁;;基于遗传算法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非线性模型辨识[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蒋济同;牟孝波;;基于遗传算法的基桩损伤定量分析[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钟秋;钱锋;;遗传算法在神经网络中的应用研究[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朱明;刘微;胡硕;;高性能小型电视跟踪器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Huaji Shi;Weiguo Xie;Xingyi Li;;Demand Forecasting Optimization in Supply Chain[A];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ICIME 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可挺;Internet环境中基于QoS的Web服务组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熹平;快速热循环注塑模具及工艺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程文涛;关节式坐标测量机标定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尤海峰;求解隐式目标优化问题的交互式进化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徐健腾;复杂供应链协调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军华;基于知识和多种群进化的遗传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王吉权;BP神经网络的理论及其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辉;电缆故障诊断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侯格贤;遗传算法及其在跟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年

10 黄辉先;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方法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香庭;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方法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石丽丽;智能优化算法对比研究及其在船体双底结构优化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颜语;无线传感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袁军;煤基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及优化配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袁伟杰;自治水下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参数辨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董立国;遗传算法和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在工程评标中的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7 常成志;快速公交组合调度优化及仿真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丁辉;交流伺服驱动器的实现及其速度环非线性控制算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晓婷;基于需求目标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玉琳;基于遗传算法优化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修世超;蔡光起;;快速点磨削周边磨削层模型及参数[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2 邓志东,,孙增圻,刘建伟;BP网络的PID型二阶快速学习算法[J];自动化学报;1995年01期

3 修世超;蔡光起;巩亚东;李长河;;数控快速点磨削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2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福;南安科力开发高级微晶玻璃板材[J];陶瓷研究;2000年01期

2 施其祥;微晶玻璃的性能与成形方法[J];云南建材;2000年02期

3 王艳丽,沈菊云,缪之训;添加铅硅玻璃对烧结堇青石基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1年03期

4 陈国华,梁东成;微晶玻璃装饰板材质量缺陷的研究[J];玻璃;2001年04期

5 陈冀渝;高光泽微晶玻璃板材[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06期

6 龙文志;微晶玻璃及微晶玻璃幕墙[J];中国建材;2001年03期

7 曾利群,陈国华;绿色建材 微晶玻璃的制备工艺及应用前景[J];中国建材;2001年09期

8 陈国华,康晓玲;几种矿物有望成为烧结微晶玻璃的新原料[J];中国建材;2001年09期

9 胡玉萍;压延微晶玻璃板材成功应用于造纸行业[J];造纸信息;2001年12期

10 陈国华,谭文莉,梁东成,康晓玲;新型绿色环保微晶玻璃装饰的生产及生产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辽宁建材;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树玉;韩野;王淑峰;崔洪芝;陈蕴博;;粉煤灰微晶玻璃制品制备技术[A];第一届脱硫技术及脱硫石膏、脱硫灰(渣)处理与利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晓明;刘春刚;李嘉洋;;利用工业废弃物工业化生产微晶玻璃建材的技术介绍[A];电子玻璃技术(2010年第1、2期)[C];2010年

3 郑伟宏;程金树;汤李缨;;热处理制度对高强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王洪影;夏海平;章践立;王金浩;;掺杂Zn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研制及吸收光谱特性[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04年

5 张洪波;姜静;王轶敏;邵晶;张华山;苏春辉;;SiO_2-Al_2O_3-P_2O_5系透明微晶玻璃的制备及表征[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6 贲成j;;微晶玻璃生产与高效节能窑[A];2007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何坤;王衍行;祖成奎;陈江;韩滨;赵慧峰;刘永华;;Li_2O-Al_2O_3-GeO_2-P_2O_5微晶玻璃结构与电导率的研究[A];2011中国硅酸盐学会电子玻璃分会论文选编[C];2011年

8 吴建锋;徐晓虹;吴菊芳;李坤;张亚祥;陈绪娟;;用钼渣制备微晶玻璃及其结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林妙玲;赵丽娟;兰子鉴;常丽芬;余华;;氟氧化物微晶玻璃散射效率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10 董伟;卢金山;;稀土氧化物对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光学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立君;微晶玻璃要全力打拼市场[N];中国建材报;2002年

2 记者 刘荣慧 特约记者 谷永生;晶牛微晶玻璃猛创效益 工业领域大规模引用[N];中国建材报;2003年

3 牛晓;我国首条透明航天微晶玻璃生产线在晶牛达产达标[N];中国建材报;2005年

4 钟玻;世界最大微晶玻璃基地落成[N];中国矿业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郑千里;微晶玻璃产业化进程备忘录[N];科技日报;2000年

6 逸明;微晶玻璃装饰板“前途无量”[N];中国建设报;2001年

7 海浪;微晶玻璃生产企业:围城内外有甘苦[N];中华建筑报;2002年

8 赵悦;强势企业瞄准微晶玻璃市场[N];中华建筑报;2004年

9 通讯员 吕轩;红色微晶玻璃在阜康研制成功[N];昌吉日报;2008年

10 冯建波;晶牛微晶集团开通世界首家微晶玻璃网[N];经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微机电系统低温阳极键合用微晶玻璃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田培静;稀土掺杂钙镁铝硅系微晶玻璃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栾敬德;页岩飞灰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熔融制备的微晶玻璃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谢军;浮法锂铝硅系统微晶玻璃的组成、结构、性能及浮抛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运才;耐磨铝硅酸盐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谢俊;钙铝硅系统微晶玻璃结构与内应力关系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郑伟宏;掺杂对Li_2O-Al_2O_3-SiO_2系统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王静;MgO-Al_2O_3-SiO_2透明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陈伟民;氟硅酸盐微晶玻璃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7年

10 乔旭升;镧系掺杂碱土氟硅酸盐透明发光微晶玻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炜;R_2O-CaO-SiO_2-F系统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章钊;硅/微晶玻璃阳极键合机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克勤;利用水钢工业废渣生产微晶玻璃的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4 张蕾;氧化锆与钙磷酸盐微晶玻璃的复合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赵博研;微波法熔融制备污泥灰微晶玻璃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淑晶;锂铝硅微晶玻璃高温粘度及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静;MgO-Al_2O_3-SiO_2系统微晶玻璃组成结构与光透过率关系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钦俊;稀土掺杂氟氧微晶玻璃的制备及近红外光谱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彭文琴;CaO-Mg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10 钮锋;钙铝硅系微晶玻璃结构与耐磨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82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82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e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