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Fe基非晶放电等离子烧结的界面增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0 13:03
【摘要】:在众多的非晶合金体系中,铁基非晶合金是最早开发的和极具商业应用价值的合金材料之一。Fe基非晶合金(Bulk metallic glass,BMG)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最硬、最软(过冷液相温区超塑性)、最韧、最弹的金属结构材料,由于高的磁导率和低的矫顽力而具有突出的软磁性能,兼具良好的抗氧化、抗腐蚀性能。在磁性功能材料方面,Fe基非晶合金正在取代传统的硅钢片、坡莫合金和铁氧体成为变压器铁芯、互感器、传感器等器件的首选材料;在结构工程材料领域同样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块体非晶合金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然而低的玻璃形成能力,难以制备大尺寸非晶合金块体,极大的限制了他们的工程应用前景。因此,探索突破BMG临界尺寸的制备方法显得尤为迫切。放电等离子烧结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大尺寸BMG制备技术。本文中,自行设计了放电等离子烧结实时采集装置,精密采集样品上下端面电流电压,为后续试验做准备。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选用FeCoSiBNi非晶微米粉末,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微区瞬时放电特性,在2:9占空比、500℃烧结温度的烧结参数下制备具有良好界面结合的大块铁基非晶合金。以烧结过程中小占空比的SPS放电增强效应机制为研究切入点,解析小占空比条件下,非晶合金的界面结合与晶化动力学竞争关系的协调机制。借助于自行设计的样品上下端面电流电压实时在线精密检测装置,获得非晶合金粉末不同占空比下,实时电压与界面结合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小占空比的条件下,样品的非晶特性保持良好,且界面结合处烧结颈部形成更多更明显,烧结更加致密,界面结合更加紧密。此外,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的瞬时微区放电增强效应特性,固结表面组装Zn0.5Ni0.5Fe2O4无机纳米粉米的Fe76Si9B10P5非晶合金粉末,在487℃烧结参数下,制备块体大尺寸微纳米组装的非晶合金/无机纳米(Fe76Si9B10P5/Zn0.5Ni0.5Fe2O4)复合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块体非晶复合材料保持了其原有的非晶特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界面结合。无机纳米粉末的添加量在SPS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控放电间隙的作用,促进了居于区域的加热和冷却速度,进而改变非晶合金烧结的动力学条件。本文搭建了放电等离子烧结实时采集装置,测试出了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样品两端实时电压的变化,充分说明小的脉冲占空比下能够提供较大的瞬时能量作用于非晶合金粉末的烧结,为制备大块非晶合金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的局域微区瞬时放电特性,固结表面包覆铁氧体纳米粉末的气雾化铁基金属玻璃粉末,制备块体大尺寸微纳米组装的微胞结构铁基金属玻璃/铁氧体软磁复合材料。利用此方法有望解决非晶合金小尺寸带来的应用瓶颈,对非晶合金的商业应用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
【图文】:

物质状态,非晶,物质态,凝聚态物质


非晶钢在内的众多铁基非晶合金材料显示超是不锈钢的1W 倍,这是普通钢铁材料无法,,将会在高层建筑、外科手术器械、健身器Fe基非晶材料进一步的研发,其领域将会义为撑持当代经济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程材料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来定义非晶,?到目前为止,非晶领域对非晶态固体物质态有 3 种,分别为气态、液态和固态[2]。而等众多非晶态材料的复杂非晶体系是固态物一种凝聚态物质。图 1.1 展示了物质的四种态。

非稳定状态,非晶体,非晶,自由能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后内部处于引力和斥力平衡状态,这是相互作用势能最低的状态。因此,非于能量不稳定的状态,是一种亚稳结构状态,在外力的作用下,非晶合金将稳定的状态发展,最终会成为稳定的晶态结构。图 1.2 是非晶体和晶体的自图,亚稳态的非晶处于能量的不稳定状态,就像图中的沙堡一样,在受到外状态下,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趋向于能量的最低。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3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平;Fe基非晶态合金[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9期

2 高振;郭金花;倪晓俊;李德仁;卢志超;;Fe基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转变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0年04期

3 王煜;郭世海;张羊换;祁焱;全白云;王新林;;Fe基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非晶合金的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06年04期

4 王刚;缪丹丹;肖平;黄仲佳;陈志浩;;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Fe基非晶合金涂层的组织与腐蚀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4年21期

5 向兴华,穆晓冬,刘正义;Fe基非晶合金涂层的等离子喷涂成形特征[J];焊接学报;2003年01期

6 黄革胜;;改进分析条件快速准确测定亚硫酸氢钠溶液中的Fe~(3+)含量[J];安庆科技;2005年01期

7 范小语;;Fe(OH)_3胶体制备方法的探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01期

8 董顺;丁续品;;黄血盐与Fe~(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怎样写[J];化学教学;2012年09期

9 黄乔;王宏青;王榆元;罗傲恒;张勤;;基于罗丹明b类的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10 刘礼涛;郭丽;刘丹;;铁氰化钾-Fe(Ⅲ)体系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兴华;曾德长;李尚周;;等离子喷涂Fe基非晶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胡洋;赵芳;董迎迎;董镜华;胡胜利;;新型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活细胞中成像的应用[A];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下)[C];2016年

3 邬孝芳;焦晓兰;牛楠楠;王健春;;以亚甲基连接的二茂铁和噻唑或咪唑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对Fe~(3+)的识别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一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展军颜;文龙;李海兵;;光还原法制备杯芳烃修饰的银纳米及其对Fe~(3+)的比色检测[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刘子忠;吴静;鲍玉峰;刘东升;葛湘巍;;Fe~(3+)对全氟辛羧酸降解反应影响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周晓艳;汪冰;陈汉清;王海龙;丰伟悦;;腐殖酸对石墨烯衍生物与Fe~(3+)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7 张昭宇;王肖钧;李永池;周钟;;含孔隙的Fe粉颗粒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高压下波传播特性[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8 林海燕;朱红;郭洪范;於留芳;魏永生;;Fe充填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A];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C];2006年

9 李亚丽;徐阳;王弋戈;;超薄透明稀土配合物薄膜:制备及其Fe~(3+)传感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八分会: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C];2016年

10 李涛;李爱芬;张成武;徐宁;段舜山;;Fe~(3+)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长及荧光特性的影响[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雷勇;清乾隆时期紫金釉瓷片中发现高纯相、大尺寸ε—Fe_(2)O_(3)晶体[N];中国文物报;2018年

2 宋炜东;索尼FE 600mm F4 GM OSS实拍体验[N];中国摄影报;2019年

3 唐佩绵;镀层Fe浓度和润滑膜对合金化热镀锌钢板滑动性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9年

4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黄炜 林宏;龙净FE型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开发与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8年

5 宏济;利用金属Fe颗粒作造块剂 改善烧结料层透气性[N];世界金属导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蔚虹;纳米Fe/木质陶瓷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2 高雅;Ni、Sn对Fe基金刚石工具胎体组织及性能影响[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8年

3 李瑛;类质同像置换对磁铁矿与游离态Fe(Ⅱ)耦合体系还原性能的制约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9年

4 杜娇娇;铁磁性纯金属Fe、Ni、Co纳米晶薄膜生长的强磁场控制[D];东北大学;2016年

5 刘莹;硝酸盐/Fe(Ⅱ)复合污染地下水的微生物修复与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6 赵愈亮;超声压力作用下高Fe、Si含量Al-Cu-Mn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赵宝秀;TiO_2/Ti与Fe双阳极光电催化氧化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杜宝帅;激光熔覆原位合成陶瓷相增强Fe基熔覆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阎文静;Fe(Ⅱ)对钢铁腐蚀产物催化相转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崔崇;热喷涂制备Fe基非晶合金涂层的组织性能及其激光重熔行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悦庭;Fe基非晶放电等离子烧结的界面增强效应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2 白童鹿;罗丹明基荧光/比色探针的合成及对水体中Fe~(3+)的检测[D];延安大学;2019年

3 曹冉;柴窝堡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微界面P、Fe释放通量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4 刘民聪;Fe基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及氧还原性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5 王雄志;Fe纳米粒子组装颗粒膜的电输运特性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6 葛焕英;近岸海域水体中纳米颗粒态Fe、Ti分离提取及测定方法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7 汪新文;FE公司的商务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8 张晟荣;Fe、Li共掺杂In_2O_3基稀磁半导体的局域结构与磁、输运性能[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9 姚海翠;具有酸碱响应水溶性荧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对Fe~(3+)检测[D];河北大学;2019年

10 任丽娜;有机小分子—碳量子点偶合物的制备及其在Fe~(3+)检测和细胞成像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86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586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6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