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Zr-Al与Zr-Fe二元系的扩散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22:52
【摘要】:长期以来,锆合金被用作核用结构材料领域的重要结构材料,因其优异的核材料性能、抗腐蚀性以及力学性能而受到普遍关注。锆合金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扩散变化和微观结构的稳定性,这对核反应堆运行安全性而言极为关键,因此深入研究锆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意义重大。本论文主要利用电子探针(EPMA)和纳米力学性能测试仪对Zr-Al和Zr-Fe二元系扩散层进行实测研究,测定并分析二元系的扩散系数与力学性能。本论文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对于Zr-Al二元扩散体系,确定了生长层的扩散生长机制主要为扩散控制机制,通过EPMA只能确定一个相的成分ZrA13。ZrA13相的前指因子和激活能分别为2.2×109m2/s和356kJ/mol;ZrA13相的互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550℃,575℃,600℃,625℃的互扩散系数分别为(1.58±0.73)×10-15 m2/S、(6.76±0.97)×10-15 m2/s、(9.33± 1.00)×10-15 m2/S、(15.87±1.46)×10-15m2/S。(2)测得Zr-Al二元体系中的金属间化合物ZrA13的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 9.88±0.59 GPa 和 121.39± 10.87 GPa。(3)对于Zr-Fe二元扩散体系,出现了 ZrFe2、Zr2Fe、Zr6Fe23三个相,但无法确定相层中析出相的成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或锆原子百分比含量的增加,各相的互扩散系数增大,但各相的扩散反应非常慢,互扩散系数很小。ZrFe2、Zr2Fe、Zr6Fe23的激活能分别为289.36 kJ/mol、529.21 kJ/mol、389.14 kJ/mol。(4)对于Zr-Fe二元体系金属间化合物ZrFe2的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21.54±1.25 GPa和273.14±14.75 GPa;Zr2Fe的纳米硬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 11.87±0.98GPa 和 143.25±11.92GPa。
【图文】:

曲线,距离分布,浓度,曲线


逦(1-8)逡逑V邋1邋2t(8C/dx)c,,k邋w逦v邋》逡逑图1-1是二元扩散偶在扩散区形成的浓度-距离分布曲线。其中,fwc在数值上等逡逑Jc,逡逑于图中方格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在/处的切线斜率。在实验中,扩散偶逡逑的原始界面位置,通常采用惰性扩散标记物标定,这个面称为Kirkendair面;当丨>0时,逡逑Matano面和Kirkendall面一般是不重合的。同时,体系浓度变化很难达到系统边界,这逡逑就导致在体系边界处,扩散系数的误差很大。逡逑“逦I逡逑Matano邋plane邋?邋_J_y逡逑穸一切线逡逑逦逦i逡逑洛逦L邋\邋逦逦Initial邋plane逡逑C*_-……--ii逡逑ij::邋i逡逑c,邋.--^---xqrrOylJljl-;逦逡逑?\逦距离-V逡逑图1邋-丨Boltzmann-Matano浓度-距离分布曲线逡逑Fig.邋1-1邋Concentration邋profile邋of邋Bolzmann-Matano逡逑7逡逑

合金相图,扩散偶


文逦Zr-Al与Zr-Fe二元系的扩指通过将两个金属或合金材料粘合在一起,并在特,最常见于合金相图的测定研究中[54'55]。本实验采二元系的扩散性质和力学性能。采用块状的纯Zr(9e邋(99.99邋wt.%)作为原材料。将纯Zr、纯A1和纯Fem规格的长方体,然后使用标准金相抛光技术将长光、超声波清洗、干燥箱烘干等一系列处理,使样纯A1或纯Fe块体,通过钥制夹具使两者充分接一起,最后将扩散偶放于石英管中充氩气、抽真空局夹具的使用率,在样品和夹具之间垫一■层钼箱。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146.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林生;王快社;岳强;彭胜;;核反应堆用锆合金性能分析[J];金属世界;2014年05期

2 袁改焕;卫新民;;锆合金研究进展及我国核电站用锆材国产化的思考[J];钛工业进展;2011年06期

3 姚美意;张宇;李士炉;张欣;周军;周邦新;;Cu含量对Zr-0.80Sn-0.34Nb-0.39Fe-0.10Cr-xCu合金在500℃过热蒸汽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1年07期

4 袁改焕;李恒羽;王德华;;锆材在核电站的应用及前景[J];稀有金属快报;2007年01期

5 李自淳;宣自平;余前军;钱厚军;;核电简介[J];上海大中型电机;2006年03期

6 周邦新;李强;刘文庆;姚美意;褚于良;;水化学及合金成分对锆合金腐蚀时氧化膜显微组织演化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7期

7 周邦新;姚美意;苗志;李强;刘文庆;;氧化-氢化引起的锆合金焊接件开裂问题[J];核动力工程;2006年01期

8 刘承新;锆合金在核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稀有金属快报;2004年05期

9 李中奎,刘建章,周廉,李聪,赵文金,张建军;新锆合金耐蚀性能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3年S1期

10 谢优华,杨守杰,戴圣龙,陆政;含锆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强化机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雪琴;AP1000核电项目文档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刘超;Zr-Al-C体系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王琦;高比强度锆铝合金成分设计及热处理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4 刘二伟;合金成分及加工工艺对锆合金微观组织与织构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51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651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1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