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MC细化亚共晶Fe-Cr-C合金中初生奥氏体及第一性原理计算

发布时间:2020-05-09 11:12
【摘要】:堆焊技术是表面工程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堆焊方法,可以在零部件表面获得具有耐磨、耐热或耐蚀等特殊性能的合金层,目前在增材制造领域广泛应用。亚共晶Fe-Cr-C堆焊合金初生相为奥氏体(g-Fe),与初生相为M_7C_3碳化物的过共晶Fe-Cr-C堆焊合金相比不易剥落和开裂,但其耐磨性较差。所以,本论文拟在亚共晶Fe-Cr-C堆焊合金加入微合金化元素M(M=V?Nb?Ti),通过细化初生奥氏体后,提高合金的塑性和硬度,使合金具有更高的耐磨性。本文以亚共晶Fe-Cr-C堆焊合金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加入不同含量的C和Nb,C和Nb的比例保持为1:2以及加入Ti和V元素的六种堆焊涂层试样,研究微合金元素M(Nb?Ti和V)对亚共晶Fe-Cr-C堆焊合金试样显微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采用Bramfitt二维点阵错配度理论计算NbC成为奥氏体异质形核核心的有效性;采用第一性原理,在计算NbC的弹性常数、显微硬度、杨氏模量、各向异性因子、泊松比基础上,计算NbC/g-Fe界面结合能和界面键合等性质,分析NbC对g-Fe细化机制。本文对堆焊合金试样进行荧光和硫、碳成分分析,合金的实际化学成分符合预期设计要求。根据合金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相图计算。结果表明堆焊合金初生相为奥氏体(g-Fe),为亚共晶组织。XRD相组成结果表明,#1和#2试样的主要相组成为g-Fe和(Fe,Cr)_7C_3碳化物,#3和#4试样的主要相组成为g-Fe、(Fe,Cr)_7C_3碳化物和NbC,#5试样的主要相组成为g-Fe、(Fe,Cr)_7C_3碳化物和TiC,#6试样的主要相组成为g-Fe、(Fe,Cr)_7C_3碳化物和VC。堆焊合金的金相显微组织分析表明,#4试样组织最为细小,#6试样组织球化程度较大。SEM分析表明,初生奥氏体围绕着NbC和TiC生长,VC则少量存于初生奥氏体中。显微硬度与宏观洛氏硬度试验分析表明,#4试样洛氏硬度值最高,#6试样次之。纳米压痕分析表明,NbC的纳米压痕硬度较高。磨损试验表明,#4试样磨损量最小,#6试样次之。计算结果表明,NbC/g-Fe的错配度为8.35%,表明NbC作为奥氏体的异质形核核心是中等有效的;NbC-C(Nb)-OT、NbC-C(Nb)-MT、NbC-C(Nb)-HCP界面的原子间距分别为3.461?、2.924?、2.648?,界面结合能分别为0.59J/m~2、0.72J/m~2、1.07J/m~2,说明NbC-C(Nb)-HCP界面原子结合力最强,原子间距最小,界面最稳定。
【图文】:

示意图,直流焊机,设备,示意图


药粉和钢带通过相关工艺制造。钢带通过多道轧制至发生较好的塑形变形,形成“U”型截面。将药粉放置于传送带后被运送至“U”型槽。之后用成型轧轮将其卷至为“O”型截面。再经过多道拉拔缩减焊丝周长以制成成品焊丝。图 2-1 为 ZXG3-300-1 型直流焊机示意图,采用焊机,通过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方式堆焊六组试样。惰性气体采用氩气。堆焊时造成的高温环境会导致金属被氧化,而氩气作为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有效隔离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防止金属被氧化或氮化。为防止母材污染堆焊层,Fe-Cr-C 合金熔覆层堆焊为 11 层。将如表 2-2 所示化学成分药芯焊丝熔敷于 Q235 母材上。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将试样按照各类试验所需尺寸要求切割至成指定尺寸。采用 150 目、400 目、600 目、800 目、1000 目、1200 目、1500 目和 2000 目砂纸对试样进行打磨。使用抛光机和抛光膏对试样进行机械抛光,至表面光滑无划痕。再用棉花蘸取清水将表面残余如抛光膏等污染物清洗干净。随后用酒精清洗试样表面,,再用吹风机将试样吹干,之后用干净滤纸将其包裹,最后将制备好的试样放置于试样袋中并做好标记。

X射线衍射仪,砂纸,堆焊合金,机械抛光


图 2-2 D/max-2500/PC 型 X 射线衍射仪结构简图相组织观察与晶粒尺寸统计制备六组尺寸为 8mm×8mm×5mm 的堆焊合金试样,将六组堆焊合150 目依次打磨至 2000 目。试样的打磨过程主要分为粗磨(150 目~00 目~2000 目)两部分。首先采用 150 目砂纸对堆焊合金试样进行打面铁锈、油污、电解液等物质,之后采用 400 目砂纸对试样进行0 目砂纸摩擦造成试样的变形,以此类推,最后采用 2000 目砂纸进过程中,须注意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移动,以保证试样表面摩擦,之后调整 90°后进行下一道砂纸程序,确保新、旧磨痕垂直;与台干净整洁、无杂物,最好将砂纸置于平整的玻璃板上,以防其形成较大、不易消除的划痕。最后,将试样打磨至试样表面磨痕光。抛光主要分为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机械抛光是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4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中,唐世恭,李友荣;铸件表面合金层制造工艺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3年04期

2 郑杏绯;王国荣;崔朝令;;热处理化学镀镍-磷合金层的抗腐蚀性分析[J];防腐包装;1987年06期

3 郑杏绯;王国荣;崔朝令;;热处理化学镀镍—磷合金层的抗腐蚀性分析[J];防腐包装;1987年06期

4 张文斌;;化学沉积镍磷合金在工模具上的应用[J];金属热处理;1987年06期

5 王华明,纪嘉林;铸钢件表面硬质颗粒型抗磨复合合金的组织与耐磨性[J];固体润滑;1988年01期

6 张思玉,郑克全;激光扫描速度对铬碳合金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量子电子学;1988年04期

7 宋人英,许廉,王兴杰,殷素云;稀土在热镀钢管合金中应用的研究[J];稀有金属;1988年03期

8 方其先,张凤英,姚景良,马春祥;热处理对化学镀镍磷合金层结构和耐磨性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1988年01期

9 宣天鹏,邓宗钢,方景礼;热处理对化学镀Ni—2.5%B合金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1988年04期

10 邓宗钢,黄新民,魏纯金,洪钟,肖长庚,王文治;磷含量对化学沉积镍磷合金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久贵;李宁;周德瑞;吴林;;锡铁合金层厚度的控制及其耐蚀性[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马幼平;杨蕾;李泽宇;卢少龙;;扩渗时间对纯镁表面扩渗合金层形成行为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3 蔡文这;黄忠诚;李汝桐;;激光被覆含氮合金层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黄久贵;李宁;吴林;周德瑞;黎德育;;镀锡钢板锡铁合金层的厚度与结构及其耐蚀性[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杨院生;丁刚;曲敬信;邵荷生;;激光熔覆镍基碳化钨合金层的腐蚀磨损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1993年

6 李宁;黄久贵;周德瑞;黎德育;Kurachi Mitsuo;;锡铁合金层表面灰色斑点的发现及其对耐蚀性的影响[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吝章国;孙海燕;徐斌;蒋建朋;闫磊;武海红;;基板纵裂与镀锌条状凸起关系的探讨[A];2009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8 朱锋;李玉文;马莉;;铝合金化学镀Ni-P合金层退除工艺研究[A];2002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徐晋勇;高原;黄伟;恽志东;徐重;;表面高Cr高C合金层摩擦性能的研究[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徐晋勇;高原;黄伟;恽志东;徐重;;表面高Cr高C合金层摩擦性能的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晁毓山;我国自主研发陶瓷合金层强化发动机气缸套通过科技成果鉴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7年

2 郭建华;农机使用与维修小经验[N];山西科技报;2003年

3 四川 刘焱彬;DVD±RW光盘起死回生术[N];电脑报;2006年

4 齐殿威 周舒野;国外900MPa级TWIP钢专利技术[N];中国冶金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江龙;CMT工艺增材制造Al-Cu-(Mg)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2 邹娇娟;油套管用Ti6Al4V合金热氧化表面改性及其典型服役行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杰;热浸镀锌及其合金海水中腐蚀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杨悦;铝基体Ni-P镀层的激光改性、合金化与铝基粉末材料的镁合金激光熔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汤慧萍;汽车用粉末冶金Ti-Fe-Mo-Al合金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田永生;钛合金表面激光硼碳氮合金化层的组织结构与耐磨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黄新波;真空熔覆Ni基合金—碳化钨和Co基合金—碳化钨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梁文萍;Ti_2AlNb O相合金双辉等离子渗Mo、Cr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9 冷崇燕;Ta和Ag离子注入Ti6A14V合金表面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魏东博;基于双辉技术的钛合金表面抗高温氧化合金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芳;MC细化亚共晶Fe-Cr-C合金中初生奥氏体及第一性原理计算[D];燕山大学;2018年

2 高鹏;Zn6Al3Mg系合金和Zn11Al3Mg系合金及其腐蚀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3 夏寒;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Al表面Pb及Sn合金化的微观结构与性能[D];江苏大学;2018年

4 蒋润剑;Cu添加对Fe-Ni-P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5 王娴娴;基于电弧冷焊的Ni基合金熔涂技术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6 马华;TC4钛合金表面等离子Mo-Ir、Ni-Ir复合渗镀层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7 夏志海;镀膜对Al_(0.3)CoCrFeNi高熵合金力学及腐蚀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8 杨明珠;力学应变对欠电位沉积和脱合金过程的影响[D];天津理工大学;2018年

9 宋碧倩;AlFeCuCrCo-X系耐磨损堆焊合金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年

10 陶文静;高熵合金CoCrCuFeNi中原子扩散规律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56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656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