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激光淬火对凸轮用45钢表面磨损性能的影响
【图文】:
c)所示为试样在不同激光功率淬火后界面微观形貌。激光功率分别为1200、1600和1800W时,其所对应的淬硬层深度分别为0.2、0.5和0.7mm,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淬硬层深度不断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激光功率增大,45钢表面单位面积所吸收的热量增加,温升越高,达到奥氏体转变温度(Ac3)的范围更广,即淬硬层的深度越深。同时激光入射功率较大,淬火层和冷态基体之间的温度梯度越大,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奥氏体越容易转变为马氏体,有利于形成较厚的硬化层。图1不同扫描功率下淬火后试样截面形貌Fig.1Crosssectionmorphologiesofthelaserquenchedsamplesunderdifferentscanningpowers2.2淬火硬度纵向分布图2为激光功率为1200、1600和1800W时显微硬度垂直于表面纵向分布曲线。在经过光纤宽带激光淬火后,各个功率下试样表面的硬度均有很大的提升,最高硬度可达860HV以上,是基体硬度(约245HV)的3.7倍。在激光快速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相变完成时间短,形成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晶体缺陷密度激增。晶粒细化和马氏体的高位错密度和高的碳固溶度可提高淬硬层的强度及耐磨性。但最大的硬度值并不出现在表层,而是出现在距表面约50~200μm之间的次表面。这是因为试样表面的温度过高,加热后所形成的奥氏体晶粒较粗大,以至冷却后所形成的马氏体晶粒相对较粗,使得该区域的硬87
大且受热不均匀,导致奥氏体的含碳量不均匀,因此冷却后产生的马氏体含碳量不同,造成硬度分布不规律。同时激光功率过大,会使试样表面熔化,产生粗大的马氏体结构,表面硬度下降,这是当功率升为1800W后,,表面硬度比功率为1600W时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文献[11]中采用CO2激光器对45钢淬火,在功率3500W时表面最高硬度为650HV,而光纤激光淬火功率为1600W时表面最高硬度可达到906HV,这说明光纤激光淬火更大程度上提高45钢的硬度。图2显微硬度沿硬化层深度的分布Fig.2Microhardnessdistributionalongthedepthofhardenedlayer2.3淬硬层的成分分析对激光入射功率为1600W时试样界面进行检测,如图3所示,选取3个区域001、002、003进行EDS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其含碳量从表面至基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作用机理为激光淬火后,自冷效应明显,奥氏体中碳原子来不及排出便转化为过饱和马氏体,且越接近表面其温度梯度越大。一般组织中含碳量高则硬度越高,从表面至基体含碳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这是显微硬度沿硬化层深度分布曲线变化的原因之一。图3激光功率1600W时45钢界面EDS分析Fig.3EDSanalysisofthe45steelinterfaceatlaserpowerof1600W表11600W时淬硬层三区域成分表Table1Compositionsofthethreezonesofthehardenedlayerat1600WElementUnit001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中;王健;李颖;;仿生涂层磨损及其与表面形貌的关联性研究[J];表面技术;2013年04期
2 梁二军,杜利平,雒江涛,郭洪;45~#钢宽带激光淬火研究[J];激光杂志;2001年02期
3 李月英;刘勇兵;陈华;;凸轮材料的表面强化及其摩擦学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5期
4 花银群,陈瑞芳,杨继昌,张永康,陈康敏;45钢经激光淬火和冲击复合强化后的耐磨性能[J];金属热处理;2003年08期
5 唐琴;章易程;林晨岚;廖志远;;凸轮磨损的研究综述与思考[J];机械传动;2010年08期
6 花银群,陈瑞芳,杨继昌,张永康,李长生,路淼;激光淬火和冲击复合强化处理40Cr钢的耐磨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刘江;王璞;;高功率窄线宽全光纤结构掺铥连续光纤激光器[J];中国激光;2013年01期
8 尹燕;魏小红;张瑞华;刘瑞君;冷小冰;;GCr15光纤激光淬火工艺及性能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04期
9 李旭东;张连峰;朱武峰;丁文勇;;铝合金高温低周疲劳裂纹扩展可靠性评估[J];装备环境工程;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辉;马冰;依颖辉;张立君;;42CrMo钢激光淬火组织和硬度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2期
2 高光启;王勇;占焕校;赫庆坤;;宽带激光熔凝过程温度场及残余应力数值分析[J];中国表面工程;2008年02期
3 王洪祥;张旭;高石;刘占山;;1Cr13不锈钢电火花表面强化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1年03期
4 刘敬明;曹凤国;;激光复合加工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加工与模具;2006年04期
5 赵一生;高志国;魏世忠;;热处理对钢结硬质合金TLMW50覆层抗磨性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2010年04期
6 邱星武;李刚;邱玲;相s
本文编号:2681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68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