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晶铜单向拉伸塑性变形机制的原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146.11
【图文】:
图 1-1 纯铜的晶体结构[8] 金属铜的微观组织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它的力学性能,而力学性能又严重的影响其使用情况材料微观结构的研究一直是材料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值得进行深入探讨。观组织包括晶体缺陷、晶粒尺寸、晶粒取向、晶界类型等,本论文着重探讨和晶界的存在对双晶铜塑性变形的影响。.1 晶粒取向根据晶粒单胞中基元的排列规律可知,不同晶面或晶向上基元的排列方式和异,对应的能量、键合力、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不同,构成了晶体的各向异性在材料研究中晶体的方向与宏观样品的特征方向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两者对方位就是晶粒取向。晶粒取向差是指两个相邻晶粒,以其中一个晶粒的晶
研究金属铜在受外力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微观变形行为十分重要。1.4.1 塑性变形的滑移机制在常温及低温下,滑移是 FCC 结构晶体最主要的塑性变形方式,即位错在特定晶面(滑移面)和方向(滑移方向)进行滑移。对于面心立方体(FCC)金属铜,移面对应{111}面,滑移方向对应[110]方向,有 12 个滑移系。实验结果证明,表面过抛光的纯铜样品在塑性变形后,使用金相显微镜可以发现其表面出现众多彼此平的细线;使用电子显微镜进一步发现这些平行线是由多条更细的平行线组成,前者滑移带,后者为组成它的滑移线,如下图 1-2。滑移线的间距约为 102倍原子间距,一条滑移线的滑移量可以达到 103倍原子间距,滑移线之间彼此平行或成一定角度例如 PMTM-CNRS 实验室[31]发现双晶铜的滑移线随着变形先均匀而后不均匀,而单体对应的滑移线在变形过程中一直都比较均匀,这是因为晶界造成晶体内应力不均因此通过观察滑移带的特征来研究变形与晶界的关系是被广泛采用的方法[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岩;董秀文;孔平;杜大帆;雷运涛;;EBSD表征冷轧电工硅钢晶粒取向性的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6年03期
2 苏勇;张青川;徐小海;郜泽仁;程腾;;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中插值偏差的理论估计[J];力学学报;2016年02期
3 范亚夫;魏延鹏;薛跃军;陈捷;;数字图像相关测试技术在霍普金森杆加载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力学;2015年05期
4 袁林;敬鹏;刘艳华;徐振海;单德彬;郭斌;;多晶银纳米线拉伸变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01期
5 章超;徐松林;王鹏飞;;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对冲击载荷下泡沫铝全场变形过程的测试[J];实验力学;2013年05期
6 潘兵;吴大方;夏勇;;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中散斑图的质量评价研究[J];实验力学;2010年02期
7 黄亚敏;潘春旭;;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的材料微区应力应变状态研究综述[J];电子显微学报;2010年01期
8 朱浩;吕丹;朱亮;陈剑虹;陈德利;;6061铝合金断裂机理的原位拉伸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9 黄亚敏;吴佑明;付强;潘春旭;;利用SEM和EBSD的“原位跟踪”观测技术研究奥氏体不锈钢及其焊接接头的超高温组织转变过程[J];电子显微学报;2008年06期
10 房亮;唐兆琛;杨福俊;何思渊;何德坪;;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闭孔泡沫铝压缩试验中的应用[J];实验力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卫国;周邦新;;“晶界工程”若干关键问题[A];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宝良;金属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协调行为的原位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潘亮;江西铜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3 王峰;铝合金单个晶粒/亚晶粒内塑性变形机制的原位EBSD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4 刘渊;双晶铜晶界能及其结构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魏莉芬;晶粒尺寸及取向对铜的力学性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游;双晶Cu塑性变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王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34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73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