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双驱进给系统同步误差分析与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659
【图文】:
同步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制造或装配过程中工作台产生的扭转角误差;摩擦力逡逑不同导致的双丝杠热变形量不同进而产生的同步误差;两个轴的轴向刚度不同导致工作逡逑台在运动过程中受力不均衡而产生的同步误差,如图2.1。逡逑装配精度——?几何误差逦?工作台扭转一逡逑摩擦力k一^?!丝杠温升|——+变形不同|—?!同步误差逡逑轴向刚度工棠力传动误差逡逑图2.1同步误差产生原因逡逑进给系统运动时,滚珠丝杠的温度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丝杠的热变形逡逑对进给系统精度有很大影响。对于双驱进给系统,热变形会导致工作台的位置、角度和逡逑直线度等发生变化,由于外界条件不同,两个进给轴上的各点的温度变化不一致,因此逡逑两个丝杠的热变形必然不相同,同时由于工作台的机械耦合作用,两个丝杠的变形量也逡逑会相互影响。逡逑工作台在运动过程中,两轴的轴向刚度和摩擦力的差异导致两个进给轴对数控系统逡逑进给指令的响应速度不同,工作台所受的两个轴向力也不同,从而形成同步误差。特别逡逑是在电机起步阶段、速度变化较大阶段以及工作台高速运行阶段,这种对运动指令响应逡逑速度的不同更加明显。逡逑进给系统的几何误差在装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千分表调整
........逦3.80逦4.55逦4.64逦4.69逦4.72逦4.70逦4.70逦4.80逦1.93逦2.21逦2.17逦2.27逦2.15逦2.25逦2.22逦2.37算法辨识出的两个进给轴的Stribeck摩擦模型参数如表2.2。出的摩擦曲线如图2.5所示。从图中可知,低速进给时,摩,两个进给轴的摩擦力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轴1所受的力。两个轴的Stribeck摩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最,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因此可以利用Stribeck摩擦模型表2.2邋Stribeck模型参数辨识结果逡逑编号逦fs(N)逦fc(N)逦Vs邋(mm-min1)逡逑轴邋1逦193.358逦99.758逦31.353逦0.002轴邋2逦70.883逦41.526逦259.514逦0.002
进给轴轴向刚度主要受到两端轴承和丝杠螺母轴向刚度的影响,同时工作台自身结逡逑构刚度对测量也有一定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两个进给轴轴向刚度的辨识精度,需要准确逡逑的测量出丝杠螺母相对于轴承座的轴向振动,具体方法如图2.7。逡逑M逦-—激振器逦铀虽成逡逑m&rzzz^逦^rzzzz]/^m逡逑2逦i逦\螺母座逦[dth/逡逑\邋/邋/邋/邋/\逦1/邋/邋/邋/邋/邋/I逦\邋/邋/邋/邋7\逡逑f.\.\\\]逦p-v邋\邋\邋\逦卜邋\\\\]逡逑2逦i逦r^3逡逑.Vv邋V^:逦k_X逦X邋\X-S]逦L邋\\\X逡逑r逦.逦i逡逑图2.7轴向刚度测量示意图逡逑如图2.7所示,为消除工作台结构刚度的影响,在与工作台固连的丝杠螺母1点位逡逑置放置加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螺母的轴向振动信号;在轴承座2点位置放置加速度传逡逑感器,测量进给系统其它轴向振动分量。在工作台上利用激振器施加激振力,同时采集逡逑激振器的激振信号。逡逑具体实验方法为:利用安正CRAS软件设置激振频率范围,通过数据连接线将该频逡逑15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崇良;沈建新;;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双轴同步控制研究[J];机电一体化;2015年11期
2 何改云;王凯;郭龙真;丁伯慧;;导轨平行度误差对工作台运动误差影响的建模与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年11期
3 彭雄斌;龚国芳;陈馈;王林涛;;管片拼装机提升缸模糊PID同步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11期
4 田文杰;牛文铁;常文芬;张大卫;;数控机床几何精度溯源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5 丁喜合;袁军堂;汪振华;董香龙;;数控机床双丝杠驱动直线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4年03期
6 程瑶;梁滔;赵万华;;动梁式龙门机床双轴同步系统的模型建立及不同步误差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13期
7 郭崇嵩;芮执元;刘军;;铣车加工中心双驱进给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年06期
8 程瑶;赵万华;李玉霞;杨清宇;;动梁式龙门机床双驱动态不同步误差补偿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2年08期
9 程强;刘广博;刘志峰;玄东升;常文芬;;基于敏感度分析的机床关键性几何误差源识别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10 李初晔;王海涛;邓凌;;数控机床双边驱动不同步对加工精度的影响[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小雷;数控机床主轴系统多物理场耦合热态特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刘世豪;龙门机床进给系统热—力耦合动态建模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3 何王勇;数控机床双轴同步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查小娜;数控机床导轨系统关键误差建模与实时补偿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胡晓峰;某雷达双丝杠驱动举升机构精度分析与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巩华敏;机床双驱工作台摩擦参数辨识与同步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庄嘉兴;数控系统测试平台设计与双驱同步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袁慧娟;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双驱进给系统同步热误差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海东;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与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51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75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