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稀土氧化物对激光熔覆718合金熔覆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05 15:20
【摘要】:激光熔覆技术由于具有对基体材料的热影响作用小,基体变形程度小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复合涂层、多金属涂层零件的制备以及易损零件的修复再制造领域。718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强度、高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涡轮发动机等最热端零部件,通常使用工况环境非常恶劣,改善其性能也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将激光熔覆技术引进718合金零件的表面修复、表面改性以及再制造领域,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稀土氧化物具有净化、变质、改善组织以及合金化等优良作用,用稀土氧化物对激光熔覆718合金进行改性,可以提高合金的耐蚀性、高温抗氧化性等。本文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在45钢基体上获得分别添加有不同含量稀土氧化物Ce O_2和La_2O_3的Inconel718合金熔覆层,通过SEM、EDS、OM及X射线衍射对718合金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结构、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处的元素含量变化、成分分布及组织特征对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对熔覆层的显微硬度进行了检测,并对718合金熔覆层在1000℃高温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室温酸性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讨论了稀土氧化物的添加对激光熔覆718合金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718合金粉末中添加两种不同类型的稀土氧化物Ce O_2和La_2O_3得到的熔覆层与基体45钢均能够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加入稀土氧化物后得到的718合金熔覆层表面质量显著优化,组织也更加的均匀致密,熔覆层中生成的Laves相含量降低,说明加入稀土氧化物后熔覆层中的Nb偏析现象得到了减弱。2.添加两种不同类型的稀土氧化物Ce O_2和La_2O_3得到的718合金激光熔覆层,物相组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未添加稀土氧化物的718合金熔覆层主要由(Fe,Ni)、Cu_(3.8)Ni、Cu Ni_2Ti、(Nb_(0.03)Ti_(0.97))Ni_3等铁、铜、钛和铌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添加了稀土氧化物La_2O_3得到的熔覆层中出现了Cu_4Ti_3、La_5Si_3以及其他La的化合物等新相;添加了稀土氧化物Ce O_2的熔覆层除了(Fe,Ni)、Cu_(3.8)Ni、Cu Ni_2Ti、(Nb_(0.03)Ti_(0.97))Ni_3等化合物,还生成了微量的Cu_(3.8)Ni以及Ce的化合物等新相。同时相比未添加稀土氧化物的熔覆层,添加0.7%La_2O_3后,促进熔覆层中Fe,Cr,Mo向基体区域扩散,而Ni,Nb向熔覆层区域扩散;添加0.6%Ce O_2后,促进熔覆层中Fe,Cr元素向熔覆层区域扩散,并且两种元素的含量呈降低趋势,而熔覆层区域Ni,Mo,Nb元素含量高于基体区域。加入稀土氧化物激光熔覆718合金熔覆层表面的显微硬度明显提升,且硬度变化趋于均匀稳定。3.经1000℃、100h高温氧化后,与未添加稀土氧化物的熔覆层相比,加入稀土氧化物Ce O_2和La_2O_3的合金熔覆层表面形成了厚度均匀、组织致密的氧化膜,主要物相组成为(Ni,Zn,Fe)Fe_2O_4、(Ni,Co)Cr_2O_4、Cu Mn_2O_4等尖晶石结构氧化物,熔覆层氧化增重曲线变化比较平缓,表明加入稀土氧化物可以显著提高激光熔覆718合金熔覆层的高温抗氧化性。且La_2O_3含量为0.7%和Ce O_2含量为0.6%时熔覆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最优。4.室温5%稀硫酸环境下,与未添加稀土氧化物的718合金熔覆层相比,加入稀土氧化物Ce O_2和La_2O_3后使得熔覆层的耐酸腐蚀性显著增强,且La_2O_3含量为0.7%和Ce O_2含量为0.6%时熔覆层耐腐蚀性能最优。综合分析不同稀土氧化物的类型和含量对激光熔覆718合金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适当含量稀土氧化物的添加,对提高熔覆层的表面质量、改善铌的偏析、提高熔覆层高温抗氧化性和耐酸腐蚀性能有益。相比其他稀土氧化物含量,添加0.7%wt.的La_2O_3和0.6%wt.的Ce O_2时熔覆层的综合性能最好,且前者的综合性能高于后者的。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17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先;;英科学家发现可大量获取稀土氧化物的方法[J];功能材料信息;2010年01期

2 付鹏;王伟;彭林林;闫邦富;吕瑞富;徐欢;;复合稀土氧化物对氧化铝陶瓷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J];陶瓷;2010年08期

3 林河成;我国稀土氧化物产品生产的高速发展[J];稀有金属快报;2000年07期

4 林河成;国内稀土氧化物的生产及市场[J];湿法冶金;1996年04期

5 高增森,王芳,吴瑶,葛启录;稀土氧化物对顶锤寿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1997年04期

6 许孙曲;稀土氧化物回收新途径[J];稀土信息;1997年Z1期

7 陆介平;稀土氧化物在搪玻璃釉中的应用[J];玻璃与搪瓷;1995年05期

8 苏嘉仕;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物中制取混合稀土氧化物[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9 焦肇林;潘慧芳;罗是润;;稀土氧化物作为邻苯二酸酐和辛醇酯化催化剂的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10 赵虎;杨秦莉;冯鹏发;刘仁智;付静波;;稀土氧化物粒子对钼合金粉末冶金过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钼业;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伟;卢金山;;稀土氧化物对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光学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2 倪菊华;黄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混合稀土氧化物中可溶性硫酸根的含量[A];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暨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张丽清;张凤春;苏燕;董小华;于秀兰;;从含铈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中分离二氧化铈的研究[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08年

4 王子树;隋喜云;刘长路;温津;廉君秀;;高纯稀土氧化物分析[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5 刘文华;杨萍;江红;童坚;刘鹏宇;;稀土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6 黄阳;林靖;丁晓夏;程春;唐成春;祁守仁;;稀土氧化物包敷碳纳米管工艺的研究[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朱玉华;高兰;;对稀土含量表示方式的思考及解决稀土标准相关问题的途径[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徐亚源;李智勇;;络合释放法测定南方离子型混合稀土氧化物中铝的含量[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施平;董晓丽;;重量法测定有机溶液中稀土氧化物总量[A];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暨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10 刘松;姚楚;杨振;李栋辉;李晨健;游峰;江学良;;稀土氧化物填充丁基发泡橡胶阻尼性能的研究[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钟志敏;五矿稀土挂牌稀土氧化物价格[N];中国证券报;2013年

2 邓凯东;稀土氧化物价格有较大涨升空间[N];梅州日报;2014年

3 周峻 记者 龚琛虎;全国稀土氧化物产品质量分析会在江西赣州召开[N];中国质量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钟志敏;广晟有色和中铝公开挂牌稀土氧化物价格[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王周福 王玺堂 徐袁琳 姚锦海;“混”出长寿耐材[N];中国冶金报;2015年

6 华伦;碳纳米管稀土氧化物研究获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4年

7 ;美研究发现稀土氧化物可使燃料电池工作温度降低[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8 施萌;添加氧化镁及稀土氧化物的烧结氮化硅陶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9 饶振华;江西有色:快速增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10 王辉;北京曝光一批食品生产企业[N];中国质量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存;稀土氧化物催化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怀菲;二元稀土氧化物复合稳定氧化锆热障涂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瑜;泡沫铝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沈铸睿;配合物为前驱体的多孔稀土氧化物制备与表征[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通;新型稀土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发光性质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6 李统业;稀土氧化物基功能陶瓷的非线性电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孙辉;固体碱催化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杨健;热轧支承辊堆焊合金制备与稀土作用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9 瞿志学;稀土氧化物热障涂层陶瓷材料的缺陷化学及热物理性能[D];清华大学;2009年

10 童菊英;掺杂改性SPEEK质子交换膜及其超强磁场处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锦玮;稀土氧化物对激光熔覆718合金熔覆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2 汪云海;稀土氧化物对FSP制备原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南昌航空大学;2017年

3 郭艳群;稀土氧化物—钨热电子发射材料性能与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4 胡盛东;机械力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稀土氧化物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习小军;用于锰铁合金氧化脱磷的含稀土氧化物渣系的开发[D];江西理工大学;2017年

6 张宸;稀土氯化物喷雾热解制取稀土氧化物装置的水模型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7 陈振飞;氧化钇与镧系稀土氧化物的火法分离特性[D];河北理工学院;2004年

8 郑姣姣;稀土氧化物-NaBO_2-Co/B储氢性能及显微结构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周永山;基于硬模板表面修饰控制纳米稀土氧化物微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10 邓哲鹏;多壁碳纳米管/稀土氧化物高温敏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及成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1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781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a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