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机主体结构改进设计及分析
【学位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G30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1.2.1 国内外母线折弯机的研究历史
1.2.2 国内外母线折弯机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课题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母线折弯机相关研究
2.1 对铜排的弯曲机理研究
2.1.1 弯曲的一般工程理论模型
2.1.2 铜排的弯曲机理
2.2 铜排在母线折弯机上弯曲及回弹的实际情况分析
2.2.1 实验样机参数
2.2.2 实验描述
2.2.3 对铜排折弯角度成形实验数据采集
2.2.4 实验数据
2.3 试验数据与传统公式计算结果比较
2.4 对折弯机折弯原理的分析研究
2.4.1 母线折弯机折弯原理分析
2.4.2 母线折弯机的工作步骤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限元弯曲回弹模拟分析
3.1 对板料弯曲及回弹分析方法介绍
3.1.1 显式动力学分析与隐式动力学分析
3.1.2 铜排材料属性的定义
3.2 建立折弯机凸凹模模型
3.2.1 凸凹模型的建立
3.2.2 模型的简化
3.3 加载及弯曲过程的模拟分析
3.3.1 网格的划分
3.3.2 定义接触面
3.3.3 添加位移载荷
3.3.4 求解及观察显式分析结果
3.3.5 卸载回弹的隐式分析部分
3.4 铜排折弯及回弹结果分析
3.4.1 铜排板材各层纤维的应力变化情况
3.4.2 铜排回弹角度随着折弯过程的变化
3.5 影响回弹因素及减少回弹的措施
3.5.1 影响回弹的因素
3.5.2 减少回弹的常用方法与措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母线折弯机存在问题及优化改进
4.1 母线折弯机存在的问题
4.2 模头结构的优化改进
4.3 改进前后模头的仿真验证及对比
4.3.1 建立改进前后三维示意图
4.3.2 仿真验证及对比
4.4 母线折弯机常见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法
4.4.1 母线折弯机靠山停止不动
4.4.2 母线折弯机凸模停止不动
4.4.3 折弯后动模不能回到后止点
4.5 一种新型折弯结构的提出
4.5.1 工作流程及机构功能分析
4.5.2 改进机构三维图
4.5.3 结构所用标准件的选型及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液压系统的改进设计
5.1 工作任务的分析及方案的确定
5.1.1 给定技术参数
5.1.2 任务分析及方案的确定
5.2 负载与运动分析
5.2.1 负载分析
5.2.2 运动分析
5.2.3 负载图
5.3 液压元件选择与性能运算
5.3.1 相关元件的确定
5.3.2 液压系统原理图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小红;简易折弯机的设计及应用[J];机械工人;2000年10期
2 ;新型折弯机[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8年02期
3 吴绪坤;;简易折弯机的制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4 ;瑞士百超发布新品小型折弯机[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9年05期
5 ;R型折弯新技术[J];现代制造;2009年38期
6 吴刚;王海鹏;刘若愚;;折弯机器人[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0年17期
7 张立荣;两种小吨位板料折弯机鉴定投产[J];液压与气动;1989年01期
8 张立荣;;小吨位板料折弯机[J];今日科技;1989年05期
9 刑奇源;;超大型折弯机[J];模具技术;1994年06期
10 朱乃燔;国内外折弯机技术的最新发展[J];锻压机械;199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亨;提高大型数控折弯成形精度的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付泽民;高强度金属板多道次渐进折弯成形及回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翠;应用于现场的折弯机变形检测及折弯机优化[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蔚;大尺度曲面板材零件渐进双曲折弯成形的数值模拟[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周欢;数控折弯机结构优化及压力补偿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4 付景海;折弯机主体结构改进设计及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高宏涛;折弯机数控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张财政;中空玻璃铝隔条自动折弯机设计与控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7 田万英;基于有限元的折弯机压力补偿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8 武锐;折弯机机械补偿及结构优化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9 魏鹏;基于有限元技术的折弯机架体分析与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刘立才;冰箱背板生产线折弯机的设计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4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87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