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深槽磨削加工过程的热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08:55
为研究窄深槽不同磨削区域的温度分布情况,通过将砂轮与工件的接触区分为顶刃区和侧刃区,对窄深槽底面和侧面分别进行温度研究。在窄深槽磨削中,顶刃区热流服从圆弧形形状函数分布,侧刃区服从浅磨的磨削特点,且窄深槽底面和槽侧面在磨削过程中受到多个磨削热源的耦合作用,据此建立了窄深槽底面和槽侧面的磨削温度理论模型。采用K型热电偶测量了窄深槽底面和侧面的磨削温度,通过试验对磨削温度理论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窄深槽底面和侧面受到多个磨削热源耦合作用,直接作用于加工面的磨削热源对加工面的温度影响最显著;窄深槽试验测量温度与理论计算值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理论推导与实验分析结果可为窄深槽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CBN砂轮及窄深槽结构
窄深槽在侧刃区磨削作用时,其加工过程中的磨削情况与端面浅磨相似。由于顶刃区的大切深磨削,在磨削区产生的大量能量作为热量进入到工件的加工槽附近,窄深槽两侧材料变软并且产生热膨胀效应,导致侧刃区材料去除厚度大于侧刃区的实际切深。当进给速度足够大时,过多的磨削热使砂轮侧刃区的热膨胀效应不可忽略,需要对侧刃区的磨削情况进行分析。图2所示为窄深槽磨削过程的剖视图,其中DEF所表示的阴影面积为砂轮与工件接触的侧刃磨削区域Sc,可由极坐标表示为
磨削实验装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窄深槽高速缓进给磨削温度试验[J]. 郝新辉,梁国星,王时英,吕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0)
[2]成形磨削温度的理论与试验分析[J]. 郭国强,安庆龙,林立芳,杨长祺,陈明. 机械工程学报. 2018(03)
[3]基于有限元法的平面磨削热源模型的仿真研究[J]. 王艳,谢建华,熊巍,杨林,张省. 系统仿真学报. 2016(11)
[4]超声振动辅助微磨削温度场的实验研究[J]. 王克军,刘璇,李辉,王力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9)
[5]磨削弧区热源分布形状研究[J]. 王德祥,葛培琪,毕文波,郑传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5(08)
[6]窄深槽磨削温度场三维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研究[J]. 刘春利,谢桂芝,盛晓敏,郭力. 计算机仿真. 2015(01)
[7]平面磨削温度场三维数值模拟及其试验研究[J]. 毛聪,周志雄,周德旺,夏启龙. 系统仿真学报. 2009(24)
本文编号:2976612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CBN砂轮及窄深槽结构
窄深槽在侧刃区磨削作用时,其加工过程中的磨削情况与端面浅磨相似。由于顶刃区的大切深磨削,在磨削区产生的大量能量作为热量进入到工件的加工槽附近,窄深槽两侧材料变软并且产生热膨胀效应,导致侧刃区材料去除厚度大于侧刃区的实际切深。当进给速度足够大时,过多的磨削热使砂轮侧刃区的热膨胀效应不可忽略,需要对侧刃区的磨削情况进行分析。图2所示为窄深槽磨削过程的剖视图,其中DEF所表示的阴影面积为砂轮与工件接触的侧刃磨削区域Sc,可由极坐标表示为
磨削实验装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窄深槽高速缓进给磨削温度试验[J]. 郝新辉,梁国星,王时英,吕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0)
[2]成形磨削温度的理论与试验分析[J]. 郭国强,安庆龙,林立芳,杨长祺,陈明. 机械工程学报. 2018(03)
[3]基于有限元法的平面磨削热源模型的仿真研究[J]. 王艳,谢建华,熊巍,杨林,张省. 系统仿真学报. 2016(11)
[4]超声振动辅助微磨削温度场的实验研究[J]. 王克军,刘璇,李辉,王力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9)
[5]磨削弧区热源分布形状研究[J]. 王德祥,葛培琪,毕文波,郑传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5(08)
[6]窄深槽磨削温度场三维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研究[J]. 刘春利,谢桂芝,盛晓敏,郭力. 计算机仿真. 2015(01)
[7]平面磨削温度场三维数值模拟及其试验研究[J]. 毛聪,周志雄,周德旺,夏启龙. 系统仿真学报. 2009(24)
本文编号:2976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97661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