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车用钢板材料硬化模型的适用性

发布时间:2021-01-21 13:33
  以DX56D+Z、HC220BD+Z、HC420LA、HC420/780DP汽车钢板为研究材料,分别使用Ludwik、Swift、Hockett-Sherby、Voce、Swift-Hockett-Sherby和Swift-Voce硬化模型对单向拉伸试验获取的流动应力和塑性应变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了6种硬化模型的拟合精度;以HC420/780DP钢板为例,分析了6种硬化模型对大应变范围(颈缩点后)内流动应力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在塑性变形阶段,Hockett-Sherby硬化模型所描述的流动应力增长方式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拟合的流动应力与实测结果的重合度最高;采用6种硬化模型外推得到HC420/780DP钢在大应变范围内流动应力的差异较大,Swift-Hockett-Sherby和Swift-Voce混合模型拟合自由度更高,拟合效果更好。 

【文章来源】:机械工程材料. 2020,44(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车用钢板材料硬化模型的适用性


4种试验钢的显微组织

曲线,应力,工程,塑性


试验测得4种试验钢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见图2(a),将屈服点至颈缩点间的工程应力、工程应变代入式(1)和式(2),得到的真应力-塑性应变曲线见图2(b)。2 常用硬化模型介绍

曲线,流动应力,模型拟合,塑性


采用上述6种硬化模型对图2中的真应力-塑性应变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见图3,拟合相关系数见表2。由图3可以看出:在塑性变形初期(塑性应变在0~0.075范围内),Ludwik和Swift硬化模型拟合得到的流动应力与实测数据点之间的误差比其他4种硬化模型的大。对于DX56D+Z钢板,当塑性应变在0.10~0.15之间时,6种硬化模型拟合得到的流动应力与实测数据的重合度均较高;在颈缩前(塑性应变在0.20~0.22之间),HockettSherby硬化模型和Swift-Voce混合硬化模型的拟合结果几乎和实测数据重合,但Voce和Swift硬化模型的拟合结果偏离实测数据较大。这是因为Swift硬化模型是非饱和模型,其拟合流动应力随着应变的增加会持续快速增大,最终远超实际应力;Voce硬化模型是饱和模型,其拟合流动应力随着应变的增加会趋近于抗拉强度但低于实际应力。对于HC220BD+Z钢板,当塑性应变在0.09~0.14之间时,6种硬化模型拟合出的流动应力与实测数据的重合度均较高;在颈缩前(塑性应变在0.17~0.18之间),Hockett-Sherby硬化模型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重合度最高,Ludwik硬化模型拟合结果则偏离实测数据较大,Swift-Hockett-Sherby和SwiftVoce混合硬化模型的拟合精度相差不大。对于HC420LA钢,在颈缩前(塑性应变在0.11~0.12之间),Hockett-Sherby硬化模型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的重合度最高,Ludwik和Swift硬化模型的拟合结果则偏离实测数据较远,Voce硬化模型、SwiftHockett-Sherby混合模型和Swift-Voce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相差不大,其中Voce硬化模型拟合得到的流动应力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对于HC420/780DP钢板,在颈缩前(塑性应变在0.11~0.12之间),Hockett-Sherby硬化模型和Swift-HockettSherby混合模型拟合得到的流动应力与实测数据最为接近,Swift和Voce模型拟合结果偏离实测数据最远;Swift和Ludwik非饱和硬化模型拟合得到的流动应力随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大,并且Swift硬化模型的流动应力增加速率高于Ludwik硬化模型的;Voce饱和硬化模型拟合得到的流动应力在塑性应变为0.1时基本达到饱和状态,Hockett-Sherby饱和硬化模型拟合得到的流动应力饱和速率低于Voce饱和硬化模型的。由表2可以看出,6种硬化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高于0.98,说明6种硬化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描述材料在塑性变形段的流动应力。其中,Hockett-Sherby硬化模型、Swift-Hockett-Sherby混合硬化模型和Swift-Voce混合硬化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适用于4种试验钢,尤其是Hockett-Sherby模型,其描述的流动应力增长趋势与实际最为接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各向异性材料流动应力模型研究[J]. 刘国承,王超,宋燕利,薛鹏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8)
[2]IF钢硬化模型试验[J]. 程超,牛超,陈新平.  精密成形工程. 2017(06)
[3]不同硬化模型对铝合金板冲压成形模拟结果的影响[J]. 金飞翔,钟志平,李凤娇,孟辉.  机械工程学报. 2017(22)
[4]Determination of Flow Curve and Plastic Anisotropy of Medium-thick Metal Plate:Experiments and Inverse Analysis[J]. Xin-cun ZHUANG,Hua XIANG,Tao WANG,Zhen ZHAO,Tan LI.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 2015(06)
[5]材料常用流动应力模型研究[J]. 李宏烨,庄新村,赵震.  模具技术. 2009(05)



本文编号:2991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991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1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