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性能对汽车用高强钢回弹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7 15:52
根据薄板拉弯回弹评估方法,选取DP780高强钢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和AUTOFORM仿真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材料的回弹特性。基于仿真模型,分析不同的材料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应变硬化指数、塑性应变比和弹性模量等对回弹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建模分析的方法对获取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和屈服强度对回弹的影响最大,塑性应变比次之,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影响最小;随着应变硬化指数和屈服强度的增大,回弹量有增大的趋势,呈现正相关;塑性应变比的影响较弱,呈现出负相关的变化趋势;应变硬化指数和屈服强度对回弹影响的耦合效应较明显,在应变硬化指数较小时,屈服强度对回弹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在应变硬化指数较大时,屈服强度对回弹的影响明显。在高强钢成形中,低屈服强度可有效降低回弹,更有利于零件成形及后续装配。
【文章来源】:塑性工程学报. 2020,27(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拉弯试验装置示意图
在试验测试时,主要考虑半径和角度,通过这两个参数综合考虑材料的回弹特性[7],具体测试参数如图1所示,其中,r1为回弹前弯曲半径,r2为回弹后弯曲半径;α1为回弹前弯曲中心角度,α2为回弹后实际中心角度。1.2 DP780高强钢力学性能
本文选用的材料为DP780高强钢,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在汽车中应用普遍,尤其是在安全结构件上应用较多。通过静态拉伸试验,可以得到DP780高强钢的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同时获得其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所示,材料的轧向、横向和45°方向分别编号为:DP780-Z、DP780-H和DP780-45。由表1和图2可知:DP780高强钢的强度较高,其屈服强度约为495 MPa,抗拉强度约为848 MPa,但其延伸性较差,试样最小伸长率为19.5%,最大为22.2%,平均伸长率仅为20.7%。DP780试样在3个方向都没有屈服平台,平均屈强比为0.58,平均加工硬化指数为0.19,具有较高的加工硬化指数。DP780高强钢的3个方向的试样力学性能相差不大,各向异性不明显,主要区别仅为伸长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强度钢板多工序冲压回弹分析研究[J]. 刘红武,张克武. 模具制造. 2019(08)
[2]WELDOX960高强度钢板折弯回弹角预测分析与试验验证[J]. 陈刚,李治国,陈伟. 锻压技术. 2019(04)
[3]基于YoshidaUemori材料模型的整形工艺超高强钢地板纵梁的回弹分析[J]. 刘贞伟,郭运. 锻压技术. 2018(10)
[4]材料性能波动对板材折弯回弹的影响规律研究[J]. 张学广,卢锴钧,何广忠,陈伟业,罗健玺,邹天下,李大永. 航空制造技术. 2018(18)
[5]板料成形摩擦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 张柱银,王鹏,夏建生,许宁. 塑性工程学报. 2018(02)
[6]DP钢板非线性滞弹性力学行为及对回弹预测的应用研究[J]. 薛新,廖娟. 塑性工程学报. 2018(02)
[7]变弹性模量对高强钢辊弯成型回弹预测的影响[J]. 刘晓立,曹建国,柴雪婷,刘江,程姣姣,赵荣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8(07)
[8]高强钢材料性能对车身零件冲压回弹的影响[J]. 吴磊,蒋浩民,汪晨,李光耀. 中国机械工程. 2009(11)
[9]高强钢板冲压回弹影响因素研究[J]. 罗云华,王磊. 锻压技术. 2009(01)
硕士论文
[1]高强钢回弹预测中材料模型的适用性研究及回弹补偿的自动实现[D]. 张璐.上海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43724
【文章来源】:塑性工程学报. 2020,27(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拉弯试验装置示意图
在试验测试时,主要考虑半径和角度,通过这两个参数综合考虑材料的回弹特性[7],具体测试参数如图1所示,其中,r1为回弹前弯曲半径,r2为回弹后弯曲半径;α1为回弹前弯曲中心角度,α2为回弹后实际中心角度。1.2 DP780高强钢力学性能
本文选用的材料为DP780高强钢,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在汽车中应用普遍,尤其是在安全结构件上应用较多。通过静态拉伸试验,可以得到DP780高强钢的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同时获得其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所示,材料的轧向、横向和45°方向分别编号为:DP780-Z、DP780-H和DP780-45。由表1和图2可知:DP780高强钢的强度较高,其屈服强度约为495 MPa,抗拉强度约为848 MPa,但其延伸性较差,试样最小伸长率为19.5%,最大为22.2%,平均伸长率仅为20.7%。DP780试样在3个方向都没有屈服平台,平均屈强比为0.58,平均加工硬化指数为0.19,具有较高的加工硬化指数。DP780高强钢的3个方向的试样力学性能相差不大,各向异性不明显,主要区别仅为伸长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强度钢板多工序冲压回弹分析研究[J]. 刘红武,张克武. 模具制造. 2019(08)
[2]WELDOX960高强度钢板折弯回弹角预测分析与试验验证[J]. 陈刚,李治国,陈伟. 锻压技术. 2019(04)
[3]基于YoshidaUemori材料模型的整形工艺超高强钢地板纵梁的回弹分析[J]. 刘贞伟,郭运. 锻压技术. 2018(10)
[4]材料性能波动对板材折弯回弹的影响规律研究[J]. 张学广,卢锴钧,何广忠,陈伟业,罗健玺,邹天下,李大永. 航空制造技术. 2018(18)
[5]板料成形摩擦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 张柱银,王鹏,夏建生,许宁. 塑性工程学报. 2018(02)
[6]DP钢板非线性滞弹性力学行为及对回弹预测的应用研究[J]. 薛新,廖娟. 塑性工程学报. 2018(02)
[7]变弹性模量对高强钢辊弯成型回弹预测的影响[J]. 刘晓立,曹建国,柴雪婷,刘江,程姣姣,赵荣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8(07)
[8]高强钢材料性能对车身零件冲压回弹的影响[J]. 吴磊,蒋浩民,汪晨,李光耀. 中国机械工程. 2009(11)
[9]高强钢板冲压回弹影响因素研究[J]. 罗云华,王磊. 锻压技术. 2009(01)
硕士论文
[1]高强钢回弹预测中材料模型的适用性研究及回弹补偿的自动实现[D]. 张璐.上海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43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314372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