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温度对冷轧低碳钢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03 19:02
利用热感应马弗炉模拟罩式退火工艺,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低碳钢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565℃时,试样以回复软化机制为主,轧后扁平状的铁素体保持不变;退火温度上升到580℃时,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明显,断后伸长率迅速上升,维氏硬度值也显著下降,表明此阶段完成再结晶,组织以片层渗碳体为主,有少量变形的铁素体;退火温度达到580℃以上时,力学性能和硬度变化不明显,表明580℃时试样充分完成再结晶。
【文章来源】:金属热处理. 2020,4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退火工艺方案
不同温度退火样板的微观组织如图3所示。退火温度为550℃时,变形的铁素体基本没变化,渗碳体呈片层,晶粒未发生再结晶,保持轧后扁平状。退火温度上升到565℃时,组织仍然以铁素体和渗碳体为主,大部分晶粒保持轧后扁平状,未发生再结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少量降低,断后伸长率略微上升,表明此时晶粒发生了回复。退火温度达到580℃时,组织发生明显变化,轧后片层状的铁素体几乎全部转化为粒状,晶粒从扁平状转变为不规则状,发生了比较充分的再结晶。随着退火温度升高,铁素体发生了完全再结晶,晶粒细化并逐渐趋向均匀。由于高温下原子扩散系数增大,因此晶界处弥散分布大量细小的渗碳体颗粒[3]。2.3 维氏硬度
利用维氏硬度计检测金相试样的显微组织硬度,每个试样在截面测量3个点,加载砝码5 kg,保荷10 s。结果如表2所示。图4所示为硬度平均值曲线,退火温度在550℃时,硬度值为222 HV5,由于此时温度未达到再结晶温度,试样微观组织保持轧后的状态,加工硬化明显,硬度值较高。退火温度为565℃时,硬度值几乎不变,在测量正常范围内波动,此时组织未发生再结晶。当温度上升到580℃时,硬度值明显下降,从229 HV5下降到137 HV5,表明此时组织发生了明显变化,再结晶后加工硬化得到消除,硬度值显著下降。当退火温度达到580℃以上时,硬度值变化不大,说明加工硬化在580℃时消除比较彻底,再结晶较充分。图4 试样硬度与退火温度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退火工艺对Cr12Mo1V1钢组织及硬度与切削性能的影响[J]. 孙秀华,刘明,曹莹. 模具制造. 2017(11)
[2]退火工艺对AMS 6308钢硬度及组织的影响[J]. 彭涛,赵吉庆,曹建春,杨钢. 钢铁研究学报. 2016(04)
本文编号:3381683
【文章来源】:金属热处理. 2020,4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退火工艺方案
不同温度退火样板的微观组织如图3所示。退火温度为550℃时,变形的铁素体基本没变化,渗碳体呈片层,晶粒未发生再结晶,保持轧后扁平状。退火温度上升到565℃时,组织仍然以铁素体和渗碳体为主,大部分晶粒保持轧后扁平状,未发生再结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少量降低,断后伸长率略微上升,表明此时晶粒发生了回复。退火温度达到580℃时,组织发生明显变化,轧后片层状的铁素体几乎全部转化为粒状,晶粒从扁平状转变为不规则状,发生了比较充分的再结晶。随着退火温度升高,铁素体发生了完全再结晶,晶粒细化并逐渐趋向均匀。由于高温下原子扩散系数增大,因此晶界处弥散分布大量细小的渗碳体颗粒[3]。2.3 维氏硬度
利用维氏硬度计检测金相试样的显微组织硬度,每个试样在截面测量3个点,加载砝码5 kg,保荷10 s。结果如表2所示。图4所示为硬度平均值曲线,退火温度在550℃时,硬度值为222 HV5,由于此时温度未达到再结晶温度,试样微观组织保持轧后的状态,加工硬化明显,硬度值较高。退火温度为565℃时,硬度值几乎不变,在测量正常范围内波动,此时组织未发生再结晶。当温度上升到580℃时,硬度值明显下降,从229 HV5下降到137 HV5,表明此时组织发生了明显变化,再结晶后加工硬化得到消除,硬度值显著下降。当退火温度达到580℃以上时,硬度值变化不大,说明加工硬化在580℃时消除比较彻底,再结晶较充分。图4 试样硬度与退火温度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退火工艺对Cr12Mo1V1钢组织及硬度与切削性能的影响[J]. 孙秀华,刘明,曹莹. 模具制造. 2017(11)
[2]退火工艺对AMS 6308钢硬度及组织的影响[J]. 彭涛,赵吉庆,曹建春,杨钢. 钢铁研究学报. 2016(04)
本文编号:3381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338168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