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增强低熔点无铅钎料的制备工艺及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纳米颗粒增强低熔点无铅钎料的制备工艺及机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铅钎料 纳米TiO_2 纳米碳管 组织细化 热可靠性
【摘要】:电子封装行业对无铅钎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无铅钎料性能的研究迫在眉睫,目前主要通过合金化法和复合钎料法来提高无铅钎料的性能,常用的无铅钎料合金有Sn-Cu、Sn-Ag、Sn-Bi、Sn-Zn、Sn-Ag-Cu(SAC)等。本文以Sn-Ag-Cu为基础合金,制备SAC-XTiO_2/纳米碳管(CNTs)复合钎料,并对其熔点、润湿性、显微组织、机械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为增加纳米TiO_2和纳米碳管与钎料金属的结合能力,通过化学沉积法对纳米TiO_2颗粒和纳米碳管进行表面改性。试验结果表明:包覆效果良好,包覆后的强化材料与钎料的润湿性因为铜单质的存在而增加。2、通过球磨混合和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SAC-XTiO_2/CNTs复合钎料,对其成分、熔点、润湿性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化材料的加入不改变钎料相组成;复合钎料的熔点略低于SAC钎料;复合钎料在铜板上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其中添加含量为0.5%TiO_2和0.05%CNTs的复合钎料的润湿角比SAC钎料减小9.5%和6.1%,铺展面积比SAC钎料增加5.3%和3.9%。3、钎焊接头的组织分析表明:与SAC钎料相比,复合钎料组织细小,且钎焊接头处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及平均粒径减小;SAC-0.5TiO_2复合钎料和SAC-0.05CNTs复合钎料的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和粒径分别为4.88μm和5.16μm、3.90μm和4.05μm,比SAC钎料分别减小45.8%、42.7%和56.3%、54.6%。4、复合钎料的力学性能和服役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钎料的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明显高于SAC钎料;其中SAC-0.5TiO_2复合钎料和SAC-0.05CNTs复合钎料的显微硬度分别约为38HV和37HV,比SAC钎料提高了58%和54%;SAC-0.5TiO_2复合钎料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分别为72MPa和56MPa,比SAC钎料提高了27.3%和26.6%。SAC-0.05CNTs复合钎料为69MPa和53MPa,比SAC钎料提高了25.5%和17.7%;QFP器件引脚的拉脱力相对于SAC钎料提高了30.4%和22.5%。片式电阻焊点的最大剪应力分别提高了13.9%和8.1%。5、复合钎料的抗热疲劳能力研究表明:经过多次回流钎焊或者等温时效处理后,SAC钎料和复合钎料的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均有所下降,金属间化合物层变厚,由扇贝状变为层状,形貌由椭球形变为棒状,钎焊接头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亦有所下降,但复合钎料的性能仍明显优于SAC钎料,表现出了比SAC钎料更好的高温服役可靠性。
【关键词】:无铅钎料 纳米TiO_2 纳米碳管 组织细化 热可靠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4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无铅钎料11-13
- 1.2.1 无铅钎料的性能要求11-12
- 1.2.2 无铅钎料的合金体系12-13
- 1.3 复合钎料13-15
- 1.3.1 复合钎料的研究现状13-14
- 1.3.2 研究复合钎料的主要技术难题14-15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5-16
- 第二章 复合钎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16-34
- 2.1 纳米增强材料的选择16-17
- 2.2 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17-24
- 2.2.1 概述17
- 2.2.2 试验试剂与设备17-19
- 2.2.3 纳米颗粒的包覆原理19-20
- 2.2.4 纳米强化材料包覆试验20-21
- 2.2.5 包覆效果21-24
- 2.3 复合钎料的制备24-25
- 2.4 复合钎料的组成及性能25-33
- 2.4.1 强化材料在钎料基体中的分布25
- 2.4.2 复合钎料的组成成分25-26
- 2.4.3 复合钎料的熔点26-28
- 2.4.3.1 复合钎料的熔化特性和结晶特性26-28
- 2.4.3.2 纳米强化材料对钎料熔点的影响机理28
- 2.4.4 复合钎料的润湿性28-31
- 2.4.4.1 复合钎料的润湿角28-30
- 2.4.4.2 复合钎料的铺展性30-31
- 2.4.4.3 强化材料对复合钎料润湿性作用机理31
- 2.4.5 复合钎料的组织31-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复合钎料的钎焊接头组织34-42
- 3.1 钎焊接头横向界面组织34-36
- 3.2 钎焊接头纵向界面组织36-38
- 3.3 组织细化机理38-41
- 3.3.1 强化材料对钎料组织的作用机理38-40
- 3.3.2 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碳管对钎料的细化效果比较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复合钎料钎焊接头的机械性能42-52
- 4.1 显微硬度42-44
- 4.1.1 复合钎料的显微硬度42-43
- 4.1.2 强化材料对钎料显微硬度的影响机理43-44
- 4.2 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44-47
- 4.2.1 试验方法44-45
- 4.2.2 接头强度及断口分析45-47
- 4.3 QFP器件的焊点力学性能47-48
- 4.4 片式电阻的焊点力学性能48-50
- 4.5 强化材料对钎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50
- 4.6 本章小结50-52
- 第五章 复合钎料的钎焊接头热疲劳性能52-62
- 5.1 概述52
- 5.2 钎焊界面形貌52-56
- 5.2.1 经历多次回流的钎焊接头组织52-55
- 5.2.2 金属间化合物层生长动力学研究55-56
- 5.3 等温时效对钎焊接头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的影响56-60
- 5.3.1 试验方法和结果56-59
- 5.3.2 强化材料对热疲劳性的影响机制59-60
- 5.4 本章小结60-62
- 结论62-64
- 参考文献64-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70-72
- 致谢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柏林;于影霞;张馨;;无铅钎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热加工工艺;2006年04期
2 房卫萍;史耀武;夏志东;雷永平;郭福;;电子组装用高温无铅钎料的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3期
3 夏志东,雷永平,史耀武;绿色高性能无铅钎料的研究与发展[J];电子工艺技术;2002年05期
4 贾红星,刘素芹,黄金亮,张柯柯;电子组装用无铅钎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3年05期
5 戴家辉,刘秀忠,陈立博;无铅钎料的立法与发展[J];山东机械;2005年01期
6 郭康富;康慧;曲平;;无铅钎料开发研究现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6年02期
7 邰枫;连钠;郭福;;绿色材料——无铅钎料[J];现代制造;2008年43期
8 张新平;尹立孟;于传宝;;电子和光子封装无铅钎料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材料研究学报;2008年01期
9 何洪文;徐广臣;郭福;;无铅钎料电迁移可靠性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05期
10 杨磊;揭晓华;郭黎;;锡基无铅钎料的性能研究与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凤莲;;低银无铅钎料及电子封装微焊点的可靠性[A];第八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T.A.Siewert;D.R.Smith;J.C.Madeni;;无铅钎料资料库[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C];2004年
3 Tennyson A.Nguty;Budiman Salam;Rajkumar Durairaj;Ndy N.Ekere;;对无铅钎料膏印刷中过程窗口的分析[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C];2004年
4 G.J.Jackson;M.W.Hendriksen;N.N.Ekere;;倒装装配用细颗粒无铅钎料膏试验和计算模型描述[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C];2004年
5 Vaidyanathan Kripesh;Poi-Siong Teo;Chai Tai Chong;Gautham Vishwanadam;Yew Cheong Mui;;无线应用的无铅芯片面封装发展现状[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C];2004年
6 Katsuaki Suganuma;;无铅电子封装发展现状[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C];2004年
7 张建纲;戴志锋;黄继华;裴新军;;含稀土Sn-Zn-Bi系无铅钎料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8 王丽风;孙凤莲;刘晓晶;刘洋;;SnAgCuBi无铅钎料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Y.Miyashita;Y.Mutoh;;无铅钎料96.5Sn-3.5Pb的疲劳断裂行为[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C];2004年
10 Tao-Chih Chang;Min-Hsiung Hon;Moo-Chin Wang;Dong-Yih Lin;;Sn-9Zn-xAg无铅钎料/Cu界面的热疲劳抗力[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薛鹏;Ga和Nd对Sn-Zn无铅钎料锡须抑制作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白宁;无铅钎料的统一型本构模型[D];天津大学;2008年
3 于大全;电子封装互连无铅钎料及其界面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4 吴敏;无铅钎料熔体热力学性质研究及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5 刘晓英;Sn基复合无铅钎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红;无铅钎料Sn-3.5Ag多轴棘轮变形与低周疲劳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商延赓;Sn基无铅钎料组织、性能和界面反应行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慧;微合金化对Sn-9Zn无铅钎料钎焊性能影响及润湿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冬雪;Ga对低银Sn-Ag-Cu无铅钎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马俪;Sn8Zn3Bi-xCu无铅钎料的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3 王青萌;微量元素对Sn-0.7Cu无铅钎料润湿性和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4 罗虎;低银Sn-Ag-Cu无铅钎料焊点热可靠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耀春;Sn-Au-Ag(Ni)无铅钎料微观组织及其在铜镍基板上力学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雪梅;稀土添加对Sn-Ag-Cu和Sn-Bi-Cu无铅钎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黄强;含Al低银无铅钎料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支雷;纳米颗粒增强低熔点无铅钎料的制备工艺及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戴家辉;微电子连接无铅钎料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陈燕;稀土铈对锡银铜无铅钎料组织性能的影响[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本文编号:532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532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