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马鞍形切割变坡口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机器人马鞍形切割变坡口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数学模型 离线编程 轨迹规划 机器人切割 模拟仿真
【摘要】:本文在研究了离线编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的基础上,对船用管管正交马鞍形的切割进行了研究。现阶段,在船舶行业的马鞍形切割加工中,人工切割加工仍然存在,但是切割加工的主要工作已经转交给了数控切割机。人工加工马鞍形耗时耗力,对工人要求很高,如今只是在一些简单、少量的切割加工中出现。采用数控切割机进行切割作业确实能够快捷、方便地加工马鞍形,但是没有后期升级的空间,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是不利的。针对骑座式正交马鞍形,本文采用KUKA机器人切割系统进行切割。前期准备工作如下:制作安装夹具、校枪、建立外部轴的同步、建立base坐标系;在切割系统中,设计了电磁阀控制电路,控制切割火焰。本课题研究期间主要做了如下工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1)建立正交马鞍形模型与坡口角度模型,求解出马鞍形的数学表达式,依据主管与支管对应的圆心角的余弦值的乘积的正负,获得不同的坡口角与实际切割角;(2)利用VS平台,采用VB语言编写离线计算软件;利用MATLAB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仿真,验证了马鞍形切割点的准确性,证明了离线计算软件是可行的;(3)综合分析机器人运动指令的特点与适用情形,结合实际,选用circle指令与line指令交替的混合指令作为切割点的运动指令,其它安全点语句选用PTP指令;(4)本文选用机器人氧乙炔火焰切割,进行正交马鞍形的切割试验。在切割氧气压力为0.6MPa、切割乙炔压力为0.05MPa、割嘴距离圆管表面6~7mm的条件下,针对外径115mm、壁厚6mm的主管圆管,应用64个点的离线主管马鞍形切割程序atlu1400,以0.48~0.54m/min的切割速度进行切割,可以得到符合生产需求的主管马鞍形;针对外径90mm、壁厚5mm的支管圆管,应用32个点的离线支管马鞍形切割程序btlu14010,以0.48~0.6m/min的切割速度进行切割,可以得到符合生产需求的支管马鞍形。将切割好的主管与支管马鞍形装配,发现支管“骑坐”在主管上:支管切口与主管外表面自然接触、主管切口与支管内表面重合,验证了离线计算程序的准确性,实现了切割实验预期目标。
【关键词】:数学模型 离线编程 轨迹规划 机器人切割 模拟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国内外离线编程研究状况12-15
- 1.1.1 国外离线编程技术研究现状12-14
- 1.1.2 国内离线编程技术研究现状14-15
- 1.2 国内外马鞍形切割研究现状15-17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7-18
- 第2章 机器人切割系统18-24
- 2.1 机器人系统18-20
- 2.2 切割系统20-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管管正交马鞍形数学模型与计算软件编写24-50
- 3.1 圆柱与圆柱相贯空间数学模型24-30
- 3.1.1 正交马鞍形数学模型24-25
- 3.1.2 坡口角度计算25-28
- 3.1.3 切割角的计算28-30
- 3.2 马鞍形计算软件的开发30-49
- 3.2.1 计算软件的流程30-31
- 3.2.2 计算软件的主要内容概述31-33
- 3.2.3 参数的定义与赋值33-34
- 3.2.4 计算模块34-39
- 3.2.5 导出模块39-43
- 3.2.6 计算结果的模拟仿真43-49
- 3.3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机器人切割轨迹的规划50-61
- 4.1 base坐标系的选择与建立50-54
- 4.1.1 机器人坐标系的介绍与base坐标系的选择50-52
- 4.1.2 base坐标系的建立52-54
- 4.2 外部轴的引入与同步54-56
- 4.3 机器人编程语句的选择56-60
- 4.3.1 基本指令语句的介绍56-59
- 4.3.2 机器人编程语句的选择59-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第5章 机器人马鞍形切割试验61-77
- 5.1 机器人马鞍形切割程序的计算与导出61-64
- 5.2 切割方式的选择及注意事项64-67
- 5.3 切割试验67-74
- 5.3.1 主管切割试验67-70
- 5.3.2 支管切割试验70-74
- 5.4 角度的加工74
- 5.5 主管与支管马鞍形的装配74-75
- 5.6 本章小结75-77
- 结论77-78
- 参考文献78-8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3-84
- 致谢84-85
- 详细摘要85-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宗雷,赵臣,黄晶;清洗机器人及其应用[J];洗净技术;2003年02期
2 肖松雷;华剑;;机器人在搜索救援中的应用[J];中国应急救援;2006年01期
3 孙强;卞清伟;曹拓;王坤东;;矿难搜救及信息获取机器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分析[J];煤矿机械;2011年10期
4 阿尔孜古丽·吾买尔;阿不力克木·艾则孜;;煤矿救援机器人系统运载车的设计与研究[J];煤矿机械;2012年08期
5 D.G.Underwood;陈文菁;;纺织业中的机器人技术[J];国外纺织技术(纺织分册);1986年07期
6 于尔根·克茨瓦林娜,迪尔特·索嫩沙伊恩,温庆义;改善媒矿劳动条件的机器人系统[J];煤矿自动化;1993年03期
7 ;国外机器人大观[J];林业机械;1995年01期
8 杨帆,伊军;3R-3P型双臂机器人缠绕系统的动力学研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李海涛;王敏;史凌斌;李健;;消防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前景[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7年01期
10 满翠华;范迅;;矿山援救机器人构型研究[J];矿山机械;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华;范勇;朱纪洪;孙增圻;;空中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陈卫东;;服务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微特电机在其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肖玉林;侍才洪;陈炜;李浩;张西正;;救援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郑亚青;吴建坡;;岸边集装箱宏-微起重机器人的机构、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王静;边继东;张大慧;林峰华;张宏;;管道定量采样机器人系统设计[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6 黄海明;杨雷;宋跃;赖思沅;;智能保安巡逻机器人[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7 王明辉;马书根;李斌;;独立操作型可重构机器人群体的动态层次体系结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谭金林;刘明英;梁建民;;机器人硬件电路设计[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9 许家中;孔祥冰;尤波;李长峰;禹鑫q,
本文编号:568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56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