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吡咯的镀锌板无铬钝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07:36
本文关键词:基于聚吡咯的镀锌板无铬钝化研究
【摘要】:本论文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稳定的聚吡咯水分散液,并将其应用于镀锌板的无铬钝化。以有机硅/丙烯酸水溶性树脂和硅烷偶联剂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主要成膜物质,以合成的聚吡咯水分散液和单宁酸为缓蚀剂,利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得有机复合无铬钝化液。考察了稳定剂种类、稳定剂用量以及吡咯单体用量对聚吡咯水分散液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剂AM-1.5的稳定作用最佳,AM-1.5与吡咯的质量比为2时,在研究的吡咯单体用量范围内,均能获得稳定的纳米级聚吡咯水分散液,纳米粒度仪测试结果表明其粒径均小于190nm,且粒径分布较为集中。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钝化液的最优配方为:有机硅/丙烯酸水溶性树脂(5%)、KH 560(8%)、PPy(0.04%)、单宁酸(0.6%)。镀锌板的最佳固化条件为固化温度160℃,固化时间5min。通过电化学阻抗、极化曲线、盐雾试验和CuSO4点滴试验研究了复合钝化膜的耐蚀性,并与一款市售无铬钝化液产品进行了对比。扫描电镜和EDS能谱分析了复合膜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膜层主要由C和Si元素组成;耐水性好、交联密度高、致密性好的膜层结构,很好的阻隔了Cl-等腐蚀介质的渗透和发展,延缓了腐蚀反应的进行;膜层对基材的耐湿热能力、附着力性能较强,且有很好的耐蚀性能,72h盐雾试验后腐蚀面积约为3%,与市售无铬复合钝化液性能相当。
【关键词】:聚吡咯 无铬钝化 电化学 耐蚀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7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2
- 1.1 引言9
- 1.2 无铬钝化国内外发展状况9-20
- 1.2.1 无机物钝化9-13
- 1.2.2 有机物钝化13-17
- 1.2.3 无机与有机复合钝化17-20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20-22
- 1.3.1 研究意义20-21
- 1.3.2 研究内容21-22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2-27
- 2.1 实验药品仪器22-23
- 2.1.1 实验药品22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22-23
- 2.2 实验方案23-24
- 2.2.1 聚吡咯水分散液的合成23
- 2.2.2 硅烷水解液的合成23
- 2.2.3 复合钝化液的制备23-24
- 2.2.4 板材预处理24
- 2.2.5 表面复合涂层的制备24
- 2.3 实验流程图24
- 2.4 测试方法24-27
- 2.4.1 耐腐蚀性能测试24-25
- 2.4.2 电化学性能测试25
- 2.4.3 粒径及粒径分布表征25-26
- 2.4.4 附着力测试26
- 2.4.5 扫描电镜表征(SEM)26-27
- 第三章 纳米聚吡咯水分散液的制备与表征27-33
- 3.1 引言27
- 3.2 结果与讨论27-32
- 3.2.1 不同稳定剂对合成聚吡咯水分散液的影响27-29
- 3.2.2 稳定剂含量对合成聚吡咯水分散液的影响29-30
- 3.2.3 单体含量对合成聚吡咯水分散液的影响30-31
- 3.2.4 聚吡咯水分散液的稳定性及表征31-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第四章 无铬复合钝化液的配方及工艺优化33-49
- 4.1 引言33
- 4.2 正交实验的设计33-34
- 4.3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34-42
- 4.3.1 电化学性能分析34-37
- 4.3.2 各因素正交结果分析37-42
- 4.4 钝化工艺的优化42-48
- 4.4.1 固化温度对复合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42-45
- 4.4.2 固化时间对复合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45-48
- 4.5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无铬复合钝化液的性能研究49-58
- 5.1 引言49
- 5.2 钝化液的稳定性49-51
- 5.3 电化学测试51-54
- 5.3.1 交流阻抗谱(EIS)测试51-52
- 5.3.2 极化曲线测试52-53
- 5.3.3 浸泡实验分析53-54
- 5.4 复合钝化膜耐蚀性54-55
- 5.4.1 中性盐雾试验54-55
- 5.4.2 CuSO_4点滴试验55
- 5.5 耐湿热性测试55-56
- 5.6 复合钝化膜的附着力测试56
- 5.7 复合钝化膜的表面形貌和组成56-57
- 5.8 本章小结57-58
- 第六章 总结58-59
- 参考文献59-65
- 本论文创新点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波,葛树琴,刘红波;聚吡咯的合成及电流变性能的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2年02期
2 黄美荣,王健,李新贵;聚吡咯衍生物的合成及液晶性能[J];高分子通报;2003年04期
3 葛东涛,王纪孝,王世昌;聚吡咯纳米线(管)的合成[J];化学进展;2003年06期
4 陈泳,唐威,朱绪飞;合成工艺对聚吡咯电导率及可溶性的影响[J];化工时刊;2003年11期
5 王九,黄伟九,陈波水,晏华,李晓东;聚吡咯在几种连续介质中的电流变效应[J];机械工程材料;2004年10期
6 李永舫;导电聚吡咯的研究[J];高分子通报;2005年04期
7 程贤u&,林音,林俊鸿,潘德源;化学聚合法制备电容器用聚吡咯[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8 莫尊理;左丹丹;陈红;孙银霞;张平;;纳米石墨薄片/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2期
9 王杰;徐友龙;陈曦;杜显锋;李喜飞;;电化学法制备高密度导电聚吡咯的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7期
10 周媛媛;余e,
本文编号:588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58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