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钨纳米合金团簇的结构设计与电磁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钴钨纳米合金团簇的结构设计与电磁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钴钨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磁各向异性 电场响应
【摘要】:纳米磁性合金团簇以其优异的电磁学性质,在高密度存储、光学器件开发、磁制冷、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直备受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不含稀土或贵金属元素类的硬磁合金—钴钨合金,其不但具有优质的磁学性能,而且不受有限资源的限制,具有巨大的研发和利用潜力。实验发现,钴钨合金处于纳米级别时表现出很高的磁饱和强度、各向异性能和较大的矫顽力、以及很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良特性,具有作为磁性纳米材料在极端条件下使用的潜力。为深入理解钴钨纳米合金的生长机理与磁作用机制,进而提升它们的电磁性能,加快在磁性领域的应用,迫切需要掌握其几何结构特点、电子结构性质、物理化学稳定性和磁性质。本文根据块体合金元素的比例成份,设计了系列球形的??39nWCo(n=1,4,12)纳米团簇,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GGA)与PW91交换关联势,研究了纳米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磁性质,具体内容如下:1)结构设计与稳定性研究基于Co3W块体的结构构型,根据纳米体系的半径长度和元素的化学计量比,依次切割出了12、48、144原子的球形纳米团簇,该类纳米结构体系中保留有部分短程有序性(SRO)。进一步的DFT理论优化计算表明,随着团簇尺寸的逐渐增加,纳米球的表面键长逐渐迟豫增加,理论键长值与实验符合较好,纳米球的稳定性逐渐增大,束缚能有外延至块体结合能的趋势。分析差分密度电荷、HOMO和LUMO图像,发现电荷集中在Co原子附近;Bader电荷布局分析显示,W原子电子数目减少,Co原子电子数目增多,表明了W原子的电子转移到Co原子,与实验结果相一致。2)电子结构性质与磁学性质研究利用自旋极化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DFT方法,计算获得了各个体系的自旋磁矩、轨道磁矩、各向异性能、以及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对体系自旋磁性的影响,掌握了电荷布局数、态密度DOS(Density Of States)、以及轨道占据等电子结构信息。结果发现,Co-3d轨道与W-5d轨道发生了强烈的杂化,W原子在Co原子自旋劈裂带的影响下发生自旋劈裂,使W原子呈现出与Co原子反铁磁排列的弱小磁矩值,Co具有0.398-1.173μB的自旋磁矩(0.018-0.049μB的轨道磁矩),而W原子具有0.04-0.184μB的自旋磁矩(0.003-0.224μB的轨道磁矩);改变体系的成分比例后计算发现,Co原子的平均磁矩随体系中W原子含量的增加(或Co原子含量的减小)而减小,与实验观测规律相一致;我们所研究的纳米体系,Co3W纳米团簇具有0.049-0.133meV/atom的各向异性能,其值接近或超过计算的块体值0.0335meV/atom。基于团簇的磁矩、各向异性能、以及结构稳定性,可以推测小尺寸的Co3W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磁学性能,具有在磁存储介质中利用的潜力。
【关键词】:钴钨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磁各向异性 电场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83.1;TG146.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磁性材料简介8-11
- 1.1.1 一般磁性材料的分类8-9
- 1.1.2 一般磁性材料的应用9
- 1.1.3 纳米磁性材料的发展9-11
- 1.2 硬磁性材料11-15
- 1.2.1 硬磁性材料的分类11-13
- 1.2.2 硬磁性材料的应用13-14
- 1.2.3 合金硬磁材料的发展及现阶段的研究瓶颈14-15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目的及内容15-18
- 1.3.1 本文研究的意义15-16
- 1.3.2 本文研究的目的16
- 1.3.3 本文研究的内容16-18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18-29
- 2.1 多粒子体系的量子力学描述18-19
- 2.2 HARTREE-FOCK近似19-20
- 2.3 密度泛函理论20-25
- 2.3.1 Hobenberg-Kohn定理21
- 2.3.2 Kohn-Sham方程21-23
- 2.3.3 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局域自旋密度近似(LSDA)23-24
- 2.3.4 广义梯度近似 (GGA)24-25
- 2.4 自旋-轨道耦合作用25-26
- 2.5 VASP软件简述26-27
- 2.6 DMOL软件简述27-29
- 第三章 钴钨纳米合金团簇的结构设计与电磁性质研究29-50
- 3.1 引言29-31
- 3.2 计算方法31-33
- 3.3 结果与讨论33-49
- 3.3.1 几何结构33-35
- 3.3.2 电子结构35-39
- 3.3.3 磁性分析39-49
- 3.4 结论49-50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50-53
- 参考文献53-60
- 致谢60-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工作情况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茹秀玲;韩焕波;董国君;;纳米合金与有机氯化物的反应性能研究[J];应用科技;2007年01期
2 钟勤;钟国清;;铁基多元纳米合金的室温固相法制备及性能[J];功能材料;2013年20期
3 Matthew A,willard,Vincent G,Harris,王景成;软磁材料:从非晶母材制备出的纳米合金[J];上海钢研;2003年03期
4 胡庆元;万春荣;姜长印;;锂离子电池纳米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1年03期
5 董国君,王桂香,张密林,王一钧;铁系纳米合金的合成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3年05期
6 罗驹华;;铁镍纳米合金的制备与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08期
7 王凤平;薛行华;马立胜;蔡静瑶;符新;;铁钴纳米合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弹性体;2011年05期
8 迟玉中;刘雁红;王新庄;;电沉积镍钴纳米合金的制备及性能[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卢柯;用非晶晶化法制备纳米合金[J];材料科学进展;1990年04期
10 平德海,,李斗星,叶恒强;纳米合金的显微结构特征[J];电子显微学报;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平德海;李斗星;叶恒强;;纳米合金的显微结构特征[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Ⅱ)[C];1994年
2 董文勇;李勇进;由吉春;赵丽萍;曹肖君;;聚乳酸纳米合金及微米合金:制备、结构、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温鸣;吴庆生;;纳米合金超结构的调控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朱倍恩;Matthieu Laumet;Hazar Guesmi;高嶷;;反应条件下的AuPd纳米合金表面结构与化学组分[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6分会:纳米体系理论与模拟[C];2014年
5 李洪晓;郝新江;赵刚;郝士明;;CuFeNi双相纳米合金设计与相图[A];第十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艾凡荣;姚爱华;黄文e
本文编号:596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59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