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2基铝合金中第二相的动态析出和结构表征
本文关键词:5052基铝合金中第二相的动态析出和结构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5052铝合金 合金化 热变形行为 动态应变时效 动态析出 结构表征
【摘要】:5XXX铝合金为不可热处理强化型合金,具有低密度、高的比强度与比刚度、优良的耐蚀性、焊接性和易于加工成形等优点,成为了交通运输行业的理想材料。尤其是交通工具轻量化的要求,对铝合金的需求日益增加,性能要求更高。第二相在铝合金变形过程中的动态析出对铝合金成型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不同状态下第二相形貌、分布以及变形过程中的析出行为是非常必要的。5052铝合金是5XXX铝合金中应用最广的合金之一。本文以5052铝合金作为基础合金,复合添加Er、Zr,分别单独添加Sr与Cu进行合金化,采用光学显微镜(OM)、差热分析(DSC)、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分析(EDS)、热力模拟试验机(Gleeble-3500)等实验手段对5052、5052-Er、5052-Sr和5052-Cu四种合金不同状态下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控制5052铝合金中第二相的析出。研究结果表明,5052、5052-Er、5052-Sr铝合金铸态组织均由α-Al基体和针状、汉字状的第二相组成,第二相尺寸超过100μm,且存在大量的枝晶组织;5052-Cu铝合金铸态组织中除α-Al基体外,第二相主要以颗粒状存在。三种合金化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合金的铸态组织,其中Er(Zr)、Cu元素的作用更为明显。是因为Er在铝合金中除了以固溶原子存在于基体外,在凝固过程中会形成Al3Er相,作为非匀质形核核心,细化晶粒,净化熔体;Cu主要改变了铸态组织中第二相的成分与形貌。对合金进行适当的均匀化热处理后,第二相形貌、尺寸、成分都发生了变化。5052、5052-Er、5052-Sr合金中第二相得到明显的细化,析出了少量颗粒状第二相;5052-Cu合金中颗粒状第二相大量回熔,大量Mg、Cu原子固溶于基体中,可在后续加热过程中以S(Al2Cu Mg)相析出。对均匀化态5052基铝合金进行热模拟等温拉伸实验。研究发现,Cu的添加显著提升5052铝合金的热拉伸强度。5052-Cu合金在拉伸温度为100℃、拉伸速率为0.01 mms-1与拉伸温度为250℃、拉伸速率为0.1或0.01 mms-1时,其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了由动态应变时效(DSA)引起的锯齿波动现象。对5052-Cu铝合金进行热模拟非等温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在拉伸速率为0.01mms-1、升温速率为0.25℃s-1时,合金的拉伸曲线出现了类似于等温拉伸的锯齿波动现象,同为动态应变时效引起。当升温速率和拉伸速率增加,合金的拉伸曲线上出现了较长的“屈服”平台。对不同状态下的拉伸试样进行组织观察,研究表明,合金中出现的“屈服”平台是由合金在变形过程中动态析出的S相导致。对5052-Cu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结果表明热压缩的流变应力,随着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显微组织观察发现,470℃等温压缩后出现了动态再结晶晶粒,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动态再结晶晶粒比例增加,当应变速率为0.001s-1时,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高应变速率(0.1 s-1)下的合金中存在高密度的位错,破碎形成的第二相更为细小,并有杆状相破碎形成了纳米级颗粒相,有效阻碍了合金的动态再结晶。
【关键词】:5052铝合金 合金化 热变形行为 动态应变时效 动态析出 结构表征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6.2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1 绪论10-24
- 1.1 5 XXX铝合金研究现状10-12
- 1.1.1 5XXX铝合金简介10
- 1.1.2 主要合金元素的作用10-12
- 1.2 5 XXX铝合金的微合金化介绍12-16
- 1.2.1 稀土元素在Al-Mg合金的研究工作12-14
- 1.2.2 非稀土元素在Al-Mg合金的应用研究14-16
- 1.3 铝合金中第二相的研究现状16-21
- 1.3.1 5 XXX铝合金中第二相研究现状16-19
- 1.3.2 铝合金动态析出相研究现状19-21
-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21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案21-24
- 1.5.1 研究内容21-22
- 1.5.2 研究方案22
- 1.5.3 技术路线22-24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4-28
- 2.1 实验材料制备24
- 2.2 合金显微组织分析24-26
- 2.2.1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24
- 2.2.2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24-25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组织分析25-26
- 2.2.4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26
- 2.2.5 X射线衍射(XRD)分析26
- 2.3 热处理实验26
- 2.4 热模拟实验26-28
- 2.4.1 热模拟拉伸实验26-27
- 2.4.2 热模拟压缩实验27-28
- 3 5052 基铝合金铸态组织分析28-36
- 3.1 5052 基铝合金铸态光学显微组织分析28
- 3.2 DSC实验结果28-30
- 3.3 XRD实验结果30-31
- 3.4 5052 基铝合金铸态组织的相组成31-34
- 3.4.1 1#5052 铝合金铸态 SEM 组织及 EDS 分析结果31
- 3.4.2 2#5052-Er 铝合金铸态 SEM 组织及 EDS 分析结果31-32
- 3.4.3 3#5052-Sr 铝合金铸态 SEM 组织及 EDS 分析结果32-33
- 3.4.4 4#5052-Cu 铝合金铸态 SEM 组织及 EDS 分析结果33-34
- 3.5 本章小结34-36
- 4 5052 基铝合金均匀化态组织36-50
- 4.1 5052 基铝合金均匀化态光学显微组织36
- 4.2 5052 基铝合金均匀化态相组成36-39
- 4.2.1 1# 5052 铝合金均匀化态 SEM 及 EDS 分析结果36-37
- 4.2.2 2#5052-Er 铝合金均匀态 SEM 及 EDS 分析结果37-38
- 4.2.3 3#5052-Sr 铝合金均匀化态 SEM 及 EDS 分析结果38
- 4.2.4 4#5052-Cu 铝合金均匀化态 SEM 及 EDS 分析结果38-39
- 4.3 5052 基铝合金均匀化态DSC差热分析39-40
- 4.4 5052 基铝合金均匀化态TEM分析40-49
- 4.4.1 2#5052-Er 铝合金均匀化态 TEM 分析40-45
- 4.4.2 4#5052-Cu 铝合金均匀化态 TEM 分析45-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5 5052 基铝合金热模拟拉伸实验50-70
- 5.1 5052 基铝合金热拉伸实验结果50-51
- 5.1.1 5052 基铝合金等温热拉伸实验结果50-51
- 5.1.2 5052 基铝合金非等温拉伸实验结果51
- 5.2 5052 基铝合金热模拟拉伸试样组织分析51-67
- 5.2.1 2#5052-Er 铝合金等温拉伸试样 TEM 分析51-55
- 5.2.2 4#5052-Cu 铝合金等温拉伸(4-1#)试样 TEM 分析55-57
- 5.2.3 4#5052-Cu 铝合金非等温拉伸(4-2#)试样 TEM 分析57
- 5.2.4 4#5052-Cu 铝合金非等温拉伸(4-3#)试样 TEM 分析57-61
- 5.2.5 4#5052-Cu 铝合金非等温拉伸(4-4#)试样 TEM 分析61-62
- 5.2.6 4#5052-Cu 铝合金非等温拉伸(4-5#)试样 TEM 分析62-65
- 5.2.7 4#5052-Cu 铝合金非等温拉伸(4-6#)试样 TEM 分析65-67
- 5.3 分析与讨论67-68
- 5.4 本章小结68-70
- 6 5052-Cu铝合金热压缩试验70-80
- 6.1 5052-Cu铝合金高温压缩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70-71
- 6.2 5052-Cu铝合金高温压缩态光学组织观察71-73
- 6.3 5052-Cu铝合金高温压缩试样TEM分析73-77
- 6.3.1 5052-Cu铝合金压缩态(470 ℃,,0.001 s-1)TEM分析73-75
- 6.3.2 5052-Cu铝合金压缩态(470 ℃,0.1 s-1)TEM分析75-77
- 6.4 分析与讨论77-78
- 6.5 本章小结78-80
- 7 结论80-82
- 致谢82-84
- 参考文献84-90
- 附录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颖,张瑞杰,介万奇;匀速加热过程中第二相的扩散溶解[J];金属学报;2004年04期
2 雍岐龙;刘俊亮;雍兮;陈明昕;方芳;崔岩;;钢铁材料中第二相的控制原理与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9期
3 顾建忠;徐红芬;;第二相的图象仪定量与化学定量之间的关系[J];冶金分析与测试(冶金物理测试分册);1984年03期
4 顾建忠 ,徐红芬;第二相的图象仪定量与化学定量之间的关系[J];上海钢研;1985年05期
5 周邦新,杨晓林;热处理对锆-4合金中第二相结构和成分的影响(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6年00期
6 刘启阳;李庆春;朱培钺;;共晶合金中第二相粒状化学动力学[J];金属科学与工艺;1987年01期
7 汪海英,尚嘉兰,刘国权,秦湘阁,宋晓艳;复相材料中第二相的空间分布状况的描述方法综述[J];力学进展;2000年04期
8 张毅;第二相的存在形态对合金性能的影响[J];甘肃科技;2000年02期
9 张毅;第二相的存在形态对合金性能的影响[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0年02期
10 涂远军,王占一,龚润生,尹志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第二相溶析规律的研究[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玉;许峰;胡小方;李永存;;第二相粉末对烧结进程影响的在线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陈宇强;易丹青;周明哲;潘素平;刘会群;;粗大第二相和晶界对于2524铝合金疲劳行为的影响[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3 蒋显全;何洪;张秀锦;;均匀化温度对Al0.3Mn0.4Fe合金铸轧坯料的第二相组织影响[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王敏敏;罗月新;计波;;第二相添加对7715D高温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毕革平;吴伯群;;第二相含量、晶粒度计算方法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桑可正;李玉刚;;第二相对镍基合金气蚀过程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吴海飞;徐金富;费有静;陈胜;张学彬;叶以富;;第二相对MoSi_2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张超;刘浩;宋畅;韩斌;李文昌;李平和;吴润;;低碳微合金化钢中第二相质点的析出及其作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9 任允蓉;尹秀兰;;薄膜能谱(TEM)在小尺度第二相鉴定中的应用[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10 黄杰;徐洲;;热变形条件对V-Ti微合金化钢第二相析出的影响[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邱日盛;加工工艺及合金成分对锆合金第二相和相变行为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4年
2 任光明;第二相引入对庞磁电阻材料磁和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伟;第二相方向性析出和晶粒细化提高FeMnSiCrNi基合金记忆效应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冯中学;压缩变形对AZ61镁合金组织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年
5 张厚安;第二相对MoSi_2材料制备与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富斌;镁合金中第二相对孪晶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杜勇;5052基铝合金中第二相的动态析出和结构表征[D];重庆大学;2015年
3 余音宏;硫含量对高速车轮钢第二相析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4 曹洋;杂质相与第二相对镁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5 胡建刚;耐磨AlSiFe合金第二相形态及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6 刘学前;第二相和缺陷对镁锰钙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7 周利刚;CSP微合金化钢第二相析出、力学性能及变形行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晓烨;微量第二相和固溶对YbAl_3热电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张志毛;软第二相对Laves相MgCu_2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10 乔军伟;Zn对Mg-Gd-Y系合金相平衡的影响[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8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64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