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极间间隙填充型掩膜电解加工微坑阵列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7:21

  本文关键词:极间间隙填充型掩膜电解加工微坑阵列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柔性多孔介质 掩膜电解加工 极间间隙填充型 微坑阵列


【摘要】:研究表明良好的微坑阵列结构能够减磨降阻、提高传质传热、改善液体流动状态。电解加工因具有不受工件材料性能限制、无残余加工应力、无热再铸层等优势,是在金属表面加工微坑阵列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非粘结型活动掩膜电解加工加工精度高、掩膜可重复使用,在金属表面微坑阵列制造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针对非粘结性活动掩膜电解加工中存在的掩膜贴附困难、在非平面应用受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掩膜的极间间隙柔性多孔物填充型掩膜电解加工方法。实验证实该工艺方法可在金属表面成功制备出微坑阵列。本文在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极间间隙填充型掩膜电解加工微坑阵列技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高性能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与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金属表面微结构特种加工技术”等项目基金的共同资助下,进一步对所提出的新工艺方法做了系统的研究,以期探明主要工艺参数与电源参数对微坑的加工效率与加工质量的影响并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主要研究内容为:(1)理论分析并实验验证了极间间隙填充型掩膜电解加工微坑阵列技术的可行性,研制了专用的电解加工装置。(2)实验研究了直流条件下电压、掩膜孔深径比(h/d0)、原始加工间隙(H)、压紧力(F)对加工微坑效率与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工艺条件下,提高微坑加工效率的最优工艺参数为:h/d0=0.2、H=2mm、F=10N;提高微坑加工均匀性的最优工艺参数为:h/d0=0.2、H=1mm、F=50N;微坑廓形不一,形貌主要为螺旋纹理状。(3)实验研究了脉冲参数(脉冲周期T、占空比q)对加工微坑效率与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加工效率的最优工艺参数为:T=80ms或T=120ms、q=0.6;提高微坑加工均匀性的最优工艺参数为:T=80ms、q=0.2或q=0.6;微坑廓形以浅盆状为主,形貌为底部光滑、边缘粗糙。
【关键词】:柔性多孔介质 掩膜电解加工 极间间隙填充型 微坑阵列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66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4
  • 1.1 微坑阵列及其应用10
  • 1.2 微坑阵列加工技术10-21
  • 1.2.1 振动加工11-12
  • 1.2.2 激光加工12-14
  • 1.2.3 电火花加工14-15
  • 1.2.4 磨料气射流加工15
  • 1.2.5 传统机械加工15-16
  • 1.2.6 电解加工16-21
  • 1.3 本文研究意义21-22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22-24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2
  • 1.4.2 本文主要创新点22-24
  • 2 掩膜电解加工微坑阵列基础理论24-32
  • 2.1 电解加工原理24
  • 2.2 电解加工特点24-25
  • 2.3 电解加工理论25-27
  • 2.3.1 法拉第定律25-26
  • 2.3.2 加工间隙电场特性26-27
  • 2.4 极间间隙填充型掩膜电解加工技术27-30
  • 2.4.1 极间间隙填充型掩膜电解加工原理27-30
  • 2.4.2 极间间隙填充型掩膜电解加工影响因素分析30
  • 2.5 本章小结30-32
  • 3 极间间隙填充型直流掩膜电解加工微坑阵列实验研究32-56
  • 3.1 引言32
  • 3.2 实验装置研制32-36
  • 3.2.1 阴-阳极夹具33-35
  • 3.2.2 电解液循环系统35-36
  • 3.2.3 电源36
  • 3.3 工艺参数对微坑加工效率的影响研究36-47
  • 3.3.1 电压37-39
  • 3.3.2 掩膜孔深径比39-42
  • 3.3.3 原始加工间隙42-44
  • 3.3.4 压紧力44-47
  • 3.3.5 三因素对比分析47
  • 3.4 微坑阵列质量分析47-54
  • 3.4.1 微坑分布均匀性47-52
  • 3.4.2 微坑典型廓形与形貌52-54
  • 3.5 本章小结54-56
  • 4 极间间隙填充型脉冲掩膜电解加工微坑阵列实验研究56-66
  • 4.1 引言56
  • 4.2 工艺参数对微坑加工效率的影响研究56-59
  • 4.2.1 脉冲周期57-58
  • 4.2.2 脉冲占空比58-59
  • 4.3 微坑阵列质量分析59-64
  • 4.3.1 微坑分布均匀性60-62
  • 4.3.2 微坑典型廓形与形貌62-64
  • 4.3.3 微坑侧向腐蚀率64
  • 4.4 本章小结64-66
  • 5 总结与展望66-70
  • 5.1 总结66-67
  • 5.2 展望67-70
  • 参考文献70-76
  • 作者简历76-78
  • 学位论文数据集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红;电解加工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J];矿山机械;2001年07期

2 徐家文 ,王建业 ,田继安;21世纪初电解加工的发展和应用[J];电加工与模具;2001年06期

3 范植坚,钟玲,李福援,陈林;基于电化学过程的电解加工间隙电场的研究[J];兵工学报;2003年04期

4 朱汉华,刘正林,丁彰雄,严新平;摆线形电解加工工具的设计[J];船海工程;2003年03期

5 章成军;电解加工原理及应用[J];现代车用动力;2003年02期

6 史先传,朱荻,李志永;三轴进给的叶片电解加工[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7 徐惠宇,朱荻,史先传;微细电解加工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5年04期

8 李小海,赵万生,王振龙,李志勇,张勇;基于多功能加工平台的微细电解加工(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5年01期

9 李志永;季画;;电解加工在微细制造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06期

10 陈林;王天诚;范植坚;;型面电解加工复合磁场试验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宇;;航天转子叶片的电解加工工艺研究[A];第13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范植坚;王岗罡;唐霖;王天诚;;磁场辅助电解加工装置的磁场设计和试验[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雪辉;;某型号螺旋浆轴阶梯孔电解加工探索[A];2010年“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学术交流论文集[C];2010年

4 李乃武;刘壮;张文豹;陈华清;;螺旋电极对微小孔电解加工深度的影响[A];第14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陈延禧;;电解加工——一种特殊的电化学过程[A];第三届全国电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选[C];1979年

6 张文绍;;电解加工运动状态下的成型规律[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电解加工篇)[C];1986年

7 王建业;林苏文;;电解加工设备的技术改造问题[A];第五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电解加工篇)[C];1986年

8 朱树敏;;电解加工十年[A];第六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9年

9 朱树敏;;电解加工发展展望[A];第七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徐家文;王建业;田继安;杨占尧;刘延禄;朱树敏;;21世纪电解加工的发展和应用[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航工业制造所 程小元;精密振动电解[N];中国航空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胡启林;埃马克:以电解加工技术应对难加工材料[N];中国工业报;2013年

3 中航工业制造所 张明岐;在不断超越的道路上前行[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本报通讯员 徐川 焦宏图 本报记者 谈洁;给火箭发动机穿上“无针孔”外衣[N];南京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正扬;发动机叶片精密电解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陈远龙;电解加工工艺参数数据库及电解加工基本工艺规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0年

3 王明环;微细电解加工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吴修娟;微纳电解加工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孔全存;微细电解加工三电极脉冲电源及基础工艺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马晓宇;阵列孔微细电解加工基础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王希;电解加工间隙智能监控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8 鲍怀谦;超纯水微细电解加工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9 王蕾;发动机叶片高精度电解加工阴极设计系统及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吴锐;整体构件高效、快捷数控电解加工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成康;微细螺旋孔电解加工成型仿真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戴一通;航空难加工材料精细电解加工机理及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王贺宾;微细电解加工装备研制及其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4 韦磊;管电极电解加工微小孔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康保印;异形型腔电解加工成形规律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6 孙立力;某加速度计挠性零件的微细电解加工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7 刘武奇;微细电解加工及与光纤激光掩膜复合加工技术研究[D];佳木斯大学;2015年

8 张京超;电解扩孔加工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艳萍;基于掩膜刻蚀的微小结构阵列加工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博;深孔内螺旋线电解加工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探讨[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714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6714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6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