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控制的双交叉限幅在加热炉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糊控制的双交叉限幅在加热炉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加热炉 模糊控制 PID控制 双交叉限幅控制
【摘要】:加热炉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的工业被控对象,它具有多变量、时变、非线性、大惯性和纯滞后等特点,但是炉温分布难以测量、外界扰动因素多,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建模和控制。随着工艺要求的提高,传统控制方法的控制有待提高,同时也达不到社会节能环保的要求。本文以承钢热轧卷板厂3#加热炉为研究对象,针对加热炉温度控制时出现的超调量大、稳定性差及空燃比很难控制等问题,结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双交叉限幅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双交叉限幅控制的方法。考虑到煤气调节和空气调节都是流量调节,若调节器对给定值的变化有着微分作用,温度调节器的输出一旦发生微量波动,调节阀控制幅度的稳定型将会下降,对炉温的控制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煤气和空气调节器一般不引入微分作用,采用模糊PI控制。利用MATLAB软件,分别搭建主、副控制器的模型,运用模糊控制方法,针对模型中控制器的参数进行整定,将得到的最优参数应用于双交叉限幅控制中。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的双交叉限幅控制的方法可有效减小炉温控制系统的超调量,将空燃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自适应能力,较传统的控制方法有更突出的控制效果。除此之外,将此方法运用到承钢热轧卷板厂3#加热炉中,结果表明加热炉的温度控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采用了西门子的S7-400PLC,监控软件采用Win CC组态软件,实现了加热炉温度的自动控制,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加热炉 模糊控制 PID控制 双交叉限幅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307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4
- 1.1 概述9-10
- 1.2 加热炉控制技术研究状况10-13
- 1.2.1 加热炉控制技术理论现状10-11
- 1.2.2 加热炉控制技术应用现状11-13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安排13-14
- 2. 加热炉概况14-22
- 2.1 承钢热轧加热炉基本情况14-18
- 2.1.1 基本结构14-15
- 2.1.2 加热炉的工艺特点15-17
- 2.1.3 加热炉技术指标17-18
- 2.2 加热炉燃烧控制系统18-21
- 2.2.1 烧嘴18-20
- 2.2.2 助燃空气和燃烧气体系统20-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3. 加热炉温度控制策略的研究22-33
- 3.1 加热炉温度控制状态分析22-24
- 3.2 加热炉温度控制方法的研究24-29
- 3.2.1 燃烧加热串级控制24-25
- 3.2.2 双交叉限幅控制25-29
- 3.3 模糊控制在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29-32
- 3.3.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29-31
- 3.3.2 模糊PID控制31-32
- 3.4 本章小结32-33
- 4. 加热炉模糊控制器的设计33-44
- 4.1 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介绍33-35
- 4.2 温度主控制的设计35-40
- 4.3 温度副控制器的设计40-43
- 4.4 本章小结43-44
- 5. 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仿真44-55
- 5.1 主副控制器初始值的确定44-47
- 5.2 主回路与副回路的仿真分析47-52
- 5.2.1 主回路的仿真分析47-49
- 5.2.2 副回路的仿真分析49-52
- 5.3 模糊控制与双交叉限幅控制结合的仿真分析52-54
- 5.4 本章小结54-55
- 6. PLC在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55-64
- 6.1 PLC的介绍55-56
- 6.2 Win CC的介绍56-57
- 6.3 PLC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57-59
- 6.4 Win CC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59-62
- 6.5 新控制方法应用在承钢 3#加热炉的效果62-63
- 6.6 本章小结63-64
- 7. 结论与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7-68
- 致谢68-69
- 作者简介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伟荣;玻璃拉丝炉温度的模糊控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杨源杰,黄道;模糊控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王致杰,王耀才,刘元法,刘韬;基于模糊控制的自动配仓系统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3期
4 李明河,孙雁飞;烧结终点模糊控制应用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张冰;李玉;;交叉路网信号灯的模糊控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6 赵振华;;橡胶硫化温度的模糊控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李洪扩;李先江;;模糊控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9年03期
8 崔继仁;张艳丽;李建辉;史庆武;苏建华;;模糊控制在污水处理曝气过程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0年05期
9 胡家耀;吴植翘;胡刚;;自寻优和变结构模糊控制[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10 叶亚军;模糊控制及其应用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景武;王建农;;锅炉温度的模糊控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2 章海清;吴庆宪;;提高模糊控制品质的一种方法[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3 盛万兴;戴汝为;;模糊控制的集成优化[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韩晓英;王随平;陈峰;桂卫华;;深海采矿车的自修正专家模糊控制[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5 戴学丰;张敬;刘艳菊;;自组织模糊控制的分类与进展[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发军;方子帆;;基于模糊控制精确施药方法的研究[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永标;魏毅立;;锅炉燃烧系统模糊控制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勇;;模糊控制在发电机组调频调载中的应用[A];2010年MIS/S&A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论文集)[C];2010年
9 易继锴;周希;侯媛彬;;智能模糊控制在烟叶发酵生产过程中的应用[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10 郑春红;苏玉鑫;;埋弧焊过程的模糊控制[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河南 孟宪坤;发射机相关电机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设计与实现[N];电子报;2013年
2 张国宏;水泥回转窑模糊控制集散系统通过鉴定[N];中国建材报;2001年
3 北京 闫飞;FZ-750A智能模糊控制电饭锅电路及工作电路[N];电子报;2004年
4 安徽 潘树荣;三源牌模糊控制电饭锅原理及检修[N];电子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秦可;金洲科瑞:在模糊控制中实现精确节能[N];中国工业报;2007年
6 张宝;洗涤技术的重大突破[N];中国企业报;2000年
7 王智堂 陈富川;铝电解槽控机电气系统改造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8 ;变频技术首次用于国产洗衣机 模糊控制节能节水市场前景好[N];工人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勇刚;模糊控制工程应用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莫巨华;基于模糊控制的最优生产存储控制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3 张宪霞;空间分布动态系统的3-D模糊控制设计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广军;列车横向悬挂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魏新江;非线性时滞系统模糊控制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6 朱军;种猪数字化养殖平台的系统集成与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梁伟平;球磨机制粉系统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8 陈志盛;基于LMI的非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模糊控制与滤波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刘晓华;非线性系统模糊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潘永平;非线性系统鲁棒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芳;基于灰色模型的预测模糊控制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2 吴远会;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改进型模糊控制器设计及其在线实现方法[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3 吴舰;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数字直流调速系统[D];贵州大学;2009年
4 李业鑫;基于模糊控制的余氯实时在线检测系统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董子文;模糊控制在直流调速系统中的改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徐前锋;多模型优化模糊控制算法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7 李朝阳;基于模糊控制温控系统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2年
8 丁鸣艳;在线推理修正模糊控制的算法设计与实现[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9 李圣军;带反馈的实时非实时网络流量调度的模糊控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宋海军;非线性系统模糊控制及其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71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67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