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5A02铝合金在极端变形条件下的微结构演变

发布时间:2017-08-19 13:32

  本文关键词:5A02铝合金在极端变形条件下的微结构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铝合金 应变率/应变 电磁成形 位错 织构


【摘要】:现代制造技术使得材料与结构的轻量化成为新型结构的设计主流。铝合金是一种轻型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船舶等制造领域。目前,新型高速成形技术已成为铝合金工业制造的重要加工方法,但由此带来的高应变率、大应变、无接触加载等加工条件势必影响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成形件力学性能。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拟以5A02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准静态、霍普金森压杆研究大应变对该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基于电磁成形技术,通过特殊实验设计,研究高应变率条件下,电磁力、机械力加载方式对铝合金塑性变形机制的影响。最后对塑性变形获得的不同微观组织结构样品进行性能测试。主要发现如下:首先,本文分别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霍普金森压杆进行准静态及动态加载实验。对获得的具有相同塑性应变的样品,进行织构(EBSD)及透射电镜(TEM)分析,研究大应变对材料织构及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准静态及动态加载条件下,当应变低于0.6时,变形铝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全部为位错组态;但当应变增加至0.85时,在其微观组织中发现了纳米孪晶结构。本文根据纳米孪晶的形成机理,对粗晶铝合金中出现纳米孪晶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纳米孪晶在应力集中区域由多层错的相互叠加形成。考虑到电磁驱动(无接触)与传统机械驱动高速变形具有完全不同的加载方式,这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变形机制及微观组织结构演变。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电磁、机械驱动对5A02铝合金变形机理的影响。结果发现:电磁驱动高速变形铝合金同时具有铜型织构和黄铜型织构,而机械驱动高速变形铝合金样品中铜型织构消失,这表明电磁驱动试样变形发生大量交滑移,而机械驱动没有发生大量交滑移。透射电镜结果发现,电磁驱动高速变形样品的微结构以位错胞状结构为主,表现为波滑移机制,而机械驱动高速变形样品的微结构位错墙结构为主,表现为平面滑移机制。针对上述现象,本文根据短程有序结构(SRO)理论与晶体滑移系开动原理进行理论分析。材料内部偏聚的SRO结构阻碍位错运动造成机械驱动高速变形样品以平面滑移为主,而电磁力开动更多滑移系致使电磁驱动高速变形样品发生波滑移。对电磁、机械驱动高速变形获得的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结构的铝合金样品,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微观组织结构对成形件性能的影响。如采用微压痕测试仪进行硬度测试,结果发现,与未变形样品相比,高速变形样品发生了加工硬化,但电磁、机械驱动样品的硬度值差异较小。采用电化学实验进行腐蚀测试,电磁、机械驱动样品的点蚀电位与原始样品相当,两种试样都具有较好的腐蚀性能。针对以上结果,本文从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上给以了解释,材料的宏观性能是其全部微结构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铝合金 应变率/应变 电磁成形 位错 织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6.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1
  • 1.1 铝合金的结构、性能、加工及应用10
  • 1.2 铝合金准静态变形行为及微结构演变10-12
  • 1.3 高速成形技术对铝合金微结构演变的研究动态分析12-20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20-21
  • 2 大应变对 5A02铝合金微结构演变影响研究21-34
  • 2.1 研究背景21
  • 2.2 实验方案21-25
  • 2.3 大应变促使粗晶铝合金中生成纳米孪晶25-30
  • 2.4 纳米孪晶的形成机制30-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3 高应变率对 5A02铝合金微结构演变影响研究34-53
  • 3.1 研究背景34
  • 3.2 机械-电磁驱动高速变形实验34-41
  • 3.3 机械-电磁驱动高速变形铝合金织构分析41-46
  • 3.4 机械-电磁驱动高速变形铝合金两端面微结构分析46-48
  • 3.5 高速加载方式对平面滑移、波滑移机制影响机理48-51
  • 3.6 本章小结51-53
  • 4 不同微结构变形铝合金的性能研究53-60
  • 4.1 研究背景53
  • 4.2 机械-电磁驱动高速变形铝合金的显微硬度分析53-57
  • 4.3 机械-电磁驱动高速变形铝合金的电化学腐蚀性能57-59
  • 4.4 不同微结构铝合金性能差异机理分析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5 全文总结60-63
  • 5.1 主要的实验结果60-61
  • 5.2 本论文工作的创新之处61-62
  • 5.3 展望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73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跃强,黄光孙;铝合金镀银经验谈[J];材料保护;2002年12期

2 刘延辉;李宝成;;铝和铝合金的特点及铝合金的强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4期

3 王汉林;姚层林;;浅谈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上旬刊);2008年06期

4 刘红军;牛金来;;影响铝合金铬化膜质量的因素[J];涂装与电镀;2009年01期

5 胡敏英;时君伟;高聪敏;;铝合金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研究[J];铝加工;2010年02期

6 宋成朴,范爱龄,韦永德;用化学法对铝合金表面扩渗稀土元素的初步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5年S4期

7 王素琴;宋国松;张全生;许兴利;;铝合金上电镀新工艺[J];材料保护;1993年01期

8 左尚志,,李荻;国内外铝合金剥蚀研究的现状[J];材料保护;1994年12期

9 阎国平;铝合金表面化学氧化的应用[J];材料保护;1997年05期

10 何慧华;如何识别铝合金制品的优劣[J];标准计量与质量;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松祺;;铝合金表面处理“特种工艺”简介[A];2005年上海市电镀与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凌杰;欧孝通;陈德贤;张元;雷惊雷;张胜涛;;铝合金表面硅基防护膜的制备及表征[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闫秀;;铝合金表面处理中的清洁生产技术[A];首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八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黄桂桥;;铝合金在青岛海域的腐蚀行为[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彭成允;孙智富;张春艳;陈康;赵玮霖;;铝合金表面含氟自润滑层成分分布与组织形貌[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郭丽;丁培道;蒋斌;;6061铝合金加工技术在国内的研究进展[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万善宏;张广安;王立平;薛群基;;铝合金表面沉积类金刚石复合薄膜的摩擦学性能[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刘晋春;;铝合金表面微弧放电陶瓷化改性新技术——原理、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向[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赵家齐;刘晋春;;铝合金表面陶瓷化技术的原理及在电加工中的应用[A];制造业数字化技术——2006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白基成;郭永丰;张海龙;刘晋春;;铝合金表面微弧放电陶瓷化改性新技术——原理、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向[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风;日开发新型材料 营造靓丽车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珊珊;时效处理及表面磨削对7xxx系铝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申志康;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黄若双;铝合金及铜腐蚀的示差图像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李玉兰;离子束处理铝合金的腐蚀和疲劳性能[D];重庆大学;2003年

5 丁红燕;铝合金和钛合金在雨水/海水环境下的腐蚀与磨损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余先涛;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基合金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曹发和;高强度航空铝合金局部腐蚀的电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何欢;铝合金/不锈钢热丝TIG熔-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增勇;双疏铝合金表面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王恒;船用5383铝合金在模拟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刘馨;2024铝合金电解着黑色工艺及膜层性能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正斌;铝合金A-TIG焊接头裂纹分析及工艺性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扬;某铝合金人行天桥的结构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6 刘冰洋;富镁涂层对LY12铝合金点蚀的抑制作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王晓;铝合金表面处理工业废渣制备氢氧化铝阻燃剂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方

本文编号:700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700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f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