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材料高速微铣削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孔材料高速微铣削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孔材料 微铣削 等效刚度 动力学模型 稳定性 刀具磨损
【摘要】:随着对新型材料的不断探索,多孔材料正在迅速的渗透到诸多领域,而微铣削加工技术基于加工速度快、成本小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多孔材料微型零件的成型与制造。零件使用性能、寿命与加工环境及加工表面质量等密切相关,而加工工艺参数的合理选取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多孔材料微铣削加工动力学建模、稳定性影响及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等内容展开分析,目的是确保稳定的加工过程及减少微铣刀的损坏,使零件达到预期性能并拥有足够长的寿命。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介绍多孔材料的基本定义、特性,对孔系构型进行简化并建立多孔材料等效刚度关系。然后建立多孔材料微铣削加工的动力学模型,分别分析微铣刀和多孔材料工件的刚度、阻尼率和固有频率等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多孔材料微铣削加工工艺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即刀具的状态监测。初步建立微铣削力信号、振动信号和铣削温度信号与主轴转速、轴向切深和进给速度之间的关系,刀具的磨损情况间接反映了多孔材料加工参数选取得当与否。最后分析多孔材料工件加工表面质量,并将结果与工艺参数联系起来。本文对多孔材料孔系构型简化、等效刚度、微铣削动力学模型、稳定性、刀具状态监测相关实验设计与加工表面质量等内容做了详细具体的论述,从理论和实践来讲这对于确保稳定加工环境、改善零件质量的贡献不可磨灭。
【关键词】:多孔材料 微铣削 等效刚度 动力学模型 稳定性 刀具磨损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1-15
- 1.2.1 微铣削技术研究现状11-13
- 1.2.2 多孔材料研究及发展13-15
- 1.3 微铣削中的关键问题15-18
- 1.3.1 微铣削加工动力学研究15-16
- 1.3.2 力和热耦合问题16-17
- 1.3.3 加工质量预测和控制17
- 1.3.4 刀具磨损问题17-18
-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18-20
- 第二章 多孔材料几何结构简化与刚度等效分析20-28
- 2.1 多孔材料孔系构型与简化建模20-23
- 2.1.1 多孔材料孔系构型显微观察与几何分析20-22
- 2.1.2 多孔材料孔系构型的简化建模22-23
- 2.2 多孔材料刚度特性的等效建模23-27
- 2.2.1 等效刚度的确定方法23-25
- 2.2.2 单元胞参数对等效刚度的影响25-26
- 2.2.3 微孔构型对等效刚度的影响26-27
- 2.3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微铣削动力学系统建模与多孔材料加工稳定性实验28-42
- 3.1 概述28-29
- 3.2 仅考虑刀具柔性的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分析29-35
- 3.2.1 微铣削动力学建模与分析29-31
- 3.2.2 微铣削加工稳定性域的求解31-32
- 3.2.3 稳定性影响因素探析32-35
- 3.3 基于柔性刀具-柔性工件的多孔材料微铣削动力学建模分析35-41
- 3.3.1 多孔材料微铣削动力学建模35-38
- 3.3.2 加工稳定性域的求解38-39
- 3.3.3 稳定性影响因素探析39-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多孔材料微铣削加工工艺参数影响实验研究42-70
- 4.1 多孔材料微铣削的实验设计42-55
- 4.1.1 实验工件和刀具44-45
- 4.1.2 实验机床和数据采集与分析45-48
- 4.1.3 实验内容与方案设计48-52
- 4.1.4 实验数据处理52-55
- 4.2 微铣削力实验与影响因素分析55-60
- 4.2.1 加工参数对微铣削力影响分析55-56
- 4.2.2 回归模型与响应面分析56-60
- 4.3 铣削温度实验与影响因素分析60-64
- 4.3.1 铣削温度信号特征分析60-61
- 4.3.2 加工参数对铣削温度影响分析61-62
- 4.3.3 回归模型与响应面分析62-64
- 4.4 振动实验与影响因素分析64-69
- 4.4.1 振动信号的特征分析64-67
- 4.4.2 回归模型与响应面分析67-69
- 4.5 本章小结69-70
- 第五章 多孔材料微铣削加工质量研究70-82
- 5.1 离线数据测定71-73
- 5.2 加工表面质量实验73-79
- 5.2.1 加工表面硬化分析73-75
- 5.2.2 加工表面形貌分析75-79
- 5.3 微铣刀状态磨损分析79-81
- 5.3.1 刀具磨损分类79-80
- 5.3.2 微铣刀SEM观察和EDS能谱分析80-81
- 5.4 本章小结81-82
- 总结与展望82-84
- 参考文献84-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8-90
- 致谢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仕元,雍志华,李娟,陈兴林;多孔材料的密度测试方法探讨[J];实用测试技术;2002年05期
2 刘培生;;多孔材料孔率的测定方法[J];钛工业进展;2005年06期
3 奚正平;汤慧萍;朱纪磊;张健;;金属多孔材料在能源与环保中的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S2期
4 朱海峰;;多孔材料 数据聚焦分析[J];科学观察;2006年06期
5 温永刚;张晓曦;陈光奇;孙李宁;李慧燕;;多孔材料传冷特性的对比试验[J];低温工程;2008年02期
6 詹海鸿;黄文貌;许征兵;曾建民;甘武奎;陈小安;;浅谈铝工业用多孔材料[J];大众科技;2008年10期
7 本刊记者;;金属多孔材料创新研究及产业化基地——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J];中国材料进展;2009年Z2期
8 王建永;;金属多孔材料研究的新起点——回归本性[J];金属世界;2010年02期
9 于永亮;;浅谈金属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J];硅谷;2011年02期
10 李玲玲;;金属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应用[J];科技风;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勃;徐明龙;张治君;;多孔材料多轴加载实验系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熊文英;刘钧泉;;多孔材料开发及其工程应用概况[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G.多孔材料[A];2008中国材料研讨会暨庆祝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会议程序和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杨国昱;;基于硼氧簇单元构建的硼酸盐多孔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贺跃辉;王W,
本文编号:777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777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