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镍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22:26

  本文关键词:镍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块体非晶态合金 Ni基块体非晶态合金 玻璃化形成能力 抗腐蚀性能 机械性能


【摘要】:在本硕士论文工作中,我们利用Flux提纯技术与J-quenching快速冷凝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Ni_(77-x-y)Mo_xCr_yNb_3P_(14)B_6(x=7 y=0、x=8 y=0、x=9 y=0、x=5 y=3、x=5 y=5、x=5 y=8、x=8 y=3、x=8 y=5,all in at.%)块体非晶态合态合金和Ni_(76-x)Fe_xP_(14)B_6Ta_4(x=10、20、30、40%,all in at.%)系列的块体非晶态合金,并对其玻璃化形成能力、热稳定性、抗腐蚀性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下面两部分。我们系统地研究了适量的Mo、Cr元素替代Ni对Ni_(77-x-y)Mo_xCr_yNb_3P_(14)B_6(x=7y=0、x=8 y=0、x=9 y=0、x=5 y=3、x=5 y=5、x=5 y=8、x=8 y=3、x=8 y=5,all in at.%)块体非晶态合的玻璃化形成能力、热稳定性、抗腐蚀性、机械性能的影响。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的制备出了棒状的Ni_(77-x-y)Mo_xCr_yNb_3P_(14)B_6(x=7 y=0、x=8y=0、x=9 y=0、x=5 y=3、x=5 y=5、x=5 y=8、x=8 y=3、x=8 y=5,all in at.%)块体非晶态合金,当x=5 y=5,所制备的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最大临界尺寸可以达到1.5mm。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Mo、Cr元素替换Ni可以提高合金体系的玻璃化形成能力,而过量的Cr、Mo的添加会降低合金体系的玻璃化形成能力。抗腐蚀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们所制备的Ni基块体金属玻璃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腐蚀性,其自腐蚀电流密度可以达到10-6A/cm2的数量级,而绝大数非晶态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在10-5A/cm2这个数量级以上。此外,当前的Ni基块体非晶态合金也展现了优良的机械性能,断裂强度均在2400MPa以上。研究表明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其主要元素的泊松比和杨氏模量相关,泊松比越高、杨氏模量越小,则相应的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塑性越大。相比于Ni,Fe具有较小的泊松比和较高的杨氏模量。因此按照目前公认的理论。当前我们所制备的镍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塑性相比于铁基块体非晶态合金应该具有更大的塑性,但是铁基块体非晶态合金往往具有良好的塑性。而和铁基相比我们当前所制备的镍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塑性几乎为零。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透彻这一原因还需要更深层次对微观结构的分析来寻求答案。(2)我们成功制备出了Ni_(76-x)Fe_xP_(14)B_6Ta_4(x=10、20、30、40%,原子百分比)系列的块体非晶态合金,其中当x=20时最大临界尺寸可达3.0 mm。我们系统研究了Fe对Ni的部分替换对目前的Ni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玻璃化形成能力、热稳定性、耐蚀性、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适量的Fe替换Ni可以提高Ni基合金的玻璃化形成能力。抗腐蚀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Ni_(76-x)Fe_xP_(14)B_6Ta_4(x=10、20、30、40%,all in at.%)系列的块体非晶态合金在1M HCl和1M NaCl溶液中自腐蚀电流密度均在10-5A/cm2数量级,显示优秀的抗腐蚀性能。在机械性能方面,测试结果显示当前的含Fe的Ni基块体非晶态合金展现出了优异的机械性能,断裂强度在2500MPa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当x=20时,合金的塑性达到6.6%,这是目前所报道的Ni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最大塑性。
【关键词】:块体非晶态合金 Ni基块体非晶态合金 玻璃化形成能力 抗腐蚀性能 机械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39.8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3
  • 1.1 非晶态合金的发展史9-11
  • 1.1.1 非晶态合金及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发展史9-10
  • 1.1.2 Ni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发展史10-11
  • 1.2 非晶态合金的形成理论11-14
  • 1.2.1 结构条件11
  • 1.2.2 热力学条件11-12
  • 1.2.3 动力学条件12-14
  • 1.3 块体非晶态合金的玻璃化形成能力及判据14-16
  • 1.3.1 块体金属玻璃成分设计准则14
  • 1.3.2 玻璃化形成能力(Glass Forming Ability, GFA)的判据14-16
  • 1.4 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性能16-17
  • 1.4.1 块体非晶态合金的磁学性能16
  • 1.4.2 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机械性能16
  • 1.4.3 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16-17
  • 1.5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7-19
  • 参考文献19-23
  • 第二章 实验过程23-28
  • 2.1 样品制备23-25
  • 2.1.1 真空度的测试23
  • 2.1.2 石英管清洗23
  • 2.1.3 母合金的制备23-24
  • 2.1.4 Fluxing除杂过程24
  • 2.1.5 通过J-quenching技术制备块体非晶态合金24-25
  • 2.2 样品的表征及性能分析25-28
  • 2.2.1 样品微观结构的表征及分析25
  • 2.2.2 热学性能的表征及分析25
  • 2.2.3 抗腐蚀性能的表征及分析25-27
  • 2.2.3.1 失重测试26-27
  • 2.2.3.2 动电位极化曲线的测试27
  • 2.2.4 机械性能的表征27-28
  • 第三章 块体非晶态合金Ni_(77-x-y)Mo_xCr_yNb_3P_(14)B_6的制备及性 能研究28-43
  • 3.1 引言28-29
  • 3.2 实验过程29-30
  •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30-39
  • 3.3.1 非晶结构的表征30-32
  • 3.3.2 热稳定性分析32-34
  • 3.3.3 抗腐蚀性能分析34-38
  • 3.3.3.1 电化学测试分析34-37
  • 3.3.3.2 失重测试分析37-38
  • 3.3.4 机械性能的分析38-39
  • 3.4 总结39-40
  • 参考文献40-43
  • 第四章 Fe的添加对Ni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GFA及性能的影响43-58
  • 4.1 引言43-44
  • 4.2 实验过程44-45
  •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45-54
  • 4.3.1 非晶结构的表征45-46
  • 4.3.2 热稳定性分析46-48
  • 4.3.3 抗腐蚀性能分析48-50
  • 4.3.4 失重测试分析50-51
  • 4.3.5 机械性能的分析51-54
  • 4.4 总结54-55
  • 参考文献55-58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58-61
  • 5.1 工作总结58-59
  • 5.2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59-61
  • 5.2.1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59-60
  • 5.2.2 工作展望60-61
  • 附录61-62
  • 致谢62-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言忠;;非晶态合金在特殊功能材料中的研究与应用[J];仪表材料;1980年05期

2 徐金璋;变压器用非晶态合金的研究动向[J];上海钢研;1981年01期

3 张纪;旋制非晶态合金丝带的冷却速度[J];矿冶工程;1981年01期

4 宁远涛,周新铭;熔体淬火形成非晶态的判据[J];金属学报;1981年03期

5 张邦维;尺寸因素在非晶态合金形成中的作用[J];金属学报;1981年03期

6 张士全;朱万魁;汪世奇;袁朴;;高磁感低损耗非晶态合金[J];贵金属;1981年04期

7 张洛;冶金部首届非晶态合金及应用学术交流会[J];上海钢研;1982年04期

8 翁甲强,徐国枢,李德修;三种铜锆非晶态合金的力学性能[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Z1期

9 尹速;;非晶态合金使发动机的效率大为提高[J];稀有金属;1983年02期

10 王明德;;非晶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J];仪表材料;198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源;赵英俊;;非晶态合金材料磁敏特性及应用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黄月英;纪红兵;;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用于室温下羰基化合物的液相还原[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3 陈坤;;稀土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沉积机理[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志杰;张明慧;李伟;陶克毅;;纳米非晶态合金催化氯苯加氢脱氯[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5 蒋敏强;戴兰宏;;非晶态合金的剪切带韧性[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玲玲;李绪业;黄维清;李小凡;肖克雄;;机械合金化多元非晶态合金形成规律探讨[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郭应臣;卓立宏;张树坤;杨辉;;非晶态合金纳米硼化镍的固相合成及催化氢化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玲玲;胡望宇;刘让苏;吴力军;;几种非晶态合金的交流磁性研究[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9 刘俊;李辉;林宏;李和兴;;溶剂挥发辅助化学还原法制备介孔Co-B非晶态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10 许胜先;李凤仪;;硅藻土负载非晶态钌硼合金的合成及催化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华夏;非晶态合金巧妙防盗[N];大众科技报;2001年

2 作者 李俊义;奇妙的非晶态金属[N];人民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吴晓向;世界性科技难题的“摘冠”人[N];工人日报;2006年

4 ;前景广阔的非晶新材料 [N];中国冶金报;2002年

5 先越蓉;非晶态硅钢的组织变化[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6 李微;他走在世界前沿[N];中国人事报;2007年

7 左佳齐;为了催化领域的梦想[N];中国石化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马坤 实习生 王芳;“小企业”里的“大智慧”[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9 赵体威;科技创新的磁力和魅力[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玲;二十年磨一剑[N];经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晓军;镁基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雪莹;新型非晶态合金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雪莲;非晶态合金液体脆性的热力学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4 祝江波;液态和非晶态二元合金结构性质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D];复旦大学;2007年

5 牛玉超;Fe-Si-B非晶态合金结构演变及其流变行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田娜;铝基非晶态合金的玻璃转化及初晶化行为[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国洁;有机配体调控Ni-B非晶态合金纳米颗粒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张政军;固态薄膜中亚稳合金相的形成及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1995年

9 郑一雄;镍基非晶态合金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结构与电催化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海兵;新型非晶态合金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催化葡萄糖加氢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艺露;非晶态合金改性TiO_2在光催化合成氨中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3 张继君;制备方法及冷速对铁基非晶态合金性能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5年

4 马旭;镍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5 周泽岩;发展应用于生物材料的CoCrMo块体非晶态合金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6 杨平锋;新型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其催化葡萄糖、麦芽糖加氢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卿飞;新型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其催化硝基化合物加氢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成佐;非晶态合金的制备、表征及在腈类加氢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烨;特殊形貌非晶态合金材料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斯勇;新型非晶态合金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催化糠醛加氢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81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781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