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对局域强化模具材料去除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化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对局域强化模具材料去除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气压砂轮 局域强化模具 PFC3D 材料去除模型 区域化固结
【摘要】:激光强化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改善模具使用性能和提升使用寿命,但另一方面其高硬度自由曲面面形的复杂性、局域强化带来的硬度差异却制约了后续表面精密加工的开展。本文针对模具表面局域强化后产生的硬度差异问题,结合细观力学、Hertz接触理论及断裂力学相关理论,分析磨粒群集效应及材料去除机理。利用PFC3D及Matlab仿真软件,模拟区域化粘结不同磨粒目数与粘结剂百分含量的粘磨层,对材料去除量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颗粒间接触类型的分析,利用离散元仿真软件PFC3D,从细观力学上探究磨粒目数与粘结剂百分比不同的粘磨层在单轴载荷作用下,接触力网演化、内部配位数和磨粒滑动比例的变化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联系,并获得粘磨层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实验证明该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以说明粘磨层区域化粘结方法的可行性。(2)基于Hertz接触理论及断裂力学理论,建立单颗磨粒对模具表面的材料去除模型,并且确定粘磨层表面的有效磨粒数。在相同磨削速度与应力情况下,建立不同粘磨层参数的材料去除模型。通过Matlab数值模拟分析各参数对其的影响程度,为针对局域强化模具硬度过渡区而提出的粘磨层区域化粘结光整方案建立依据。(3)基于软固结磨粒群气压砂轮在光整过程中接触应力与磨削速度分布,获得不同粘磨层参数的气压砂轮材料去除预测模型。通过Matlab仿真软件,构建接触区域内强化区所占比例及粘磨层区域化粘结对该类模具表面的材料去除模型。通过实验证明该光整方法能够实现局域强化模具硬度过渡区的材料均匀去除,而使得光整加工后的表面质量大幅提高。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离散元分析在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光整加工方面的运用提供了借鉴,同时为模具激光强化表面的光整加工,尤其是局域强化表面光整提供了工程指导。
【关键词】:气压砂轮 局域强化模具 PFC3D 材料去除模型 区域化固结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7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课题的来源11
-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2
- 1.3 模具局域表面强化技术及加工现状12-16
- 1.3.1 局域表面强化模具表面硬度分布13-14
- 1.3.2 模具局域表面强化的加工现状14-16
- 1.4 软固结磨粒群气压砂轮光整加工技术16-18
- 1.5 密集颗粒系统及材料去除理论模型18-19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9-21
- 第2章 磨粒群细观组构对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21-38
- 2.1 引言21
- 2.2 磨粒群集效应分析21-27
- 2.2.1 颗粒接触类型22-25
- 2.2.2 粘磨层细观结构25-26
- 2.2.3 磨粒能量损失26-27
- 2.3 粘磨层力学特性仿真分析27-33
- 2.3.1 粘磨层内部磨粒接触力演化分析29-31
- 2.3.2 粘磨层力学特性仿真31-33
- 2.4 粘磨层力学特性实验33-36
- 2.5 本章小结36-38
- 第3章 粘磨层光整去除机理研究38-60
- 3.1 引言38
- 3.2 粘磨层光整模型38-47
- 3.2.1 粘磨层表层受压变形讨论38-43
- 3.2.2 单颗磨粒材料去除量分析43-45
- 3.2.3 有效磨粒数的确定45-47
- 3.3 光整模型参数确定47-51
- 3.3.1 粘磨层表面形貌47-50
- 3.3.2 粘磨层表面硬度50
- 3.3.3 粘磨层弹性模量50-51
- 3.4 材料去除的Matlab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51-58
- 3.4.1 材料去除模型数值模拟51-55
- 3.4.2 预测模型实验验证55-58
- 3.5 本章小结58-60
- 第4章 局域强化模具硬度过渡区气压砂轮光整加工研究60-82
- 4.1 引言60
- 4.2 软固结磨粒群材料去除数值模拟60-69
- 4.2.1 粘磨层磨削压力与速度分布特性60-65
- 4.2.2 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材料去除模型65-66
- 4.2.3 粘磨层参数对材料去除的影响66-69
- 4.3 局域强化模具硬度过渡区光整方法69-73
- 4.3.1 局域强化模具表面硬度分布69-70
- 4.3.2 局域强化模具硬度过渡区光整数值模拟70-73
- 4.4 软固结磨粒群材料光整实验73-80
- 4.4.1 试验方案73-74
- 4.4.2 粘磨层区域化粘结制作工艺74-75
- 4.4.3 粘磨层均匀分布实验结果与分析75-77
- 4.4.4 局域强化模具光整方法验证77-80
- 4.6 本章小结80-82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82-84
- 5.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82-83
- 5.2 未来工作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88
- 致谢88-89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迅一;砂轮的修整[J];机床与工具;1955年05期
2 陈永贵;砂轮硬度的测定和选择[J];机床与工具;1955年10期
3 艾振民;韩锡贤;;砂轮浸二硫化钼的新方法[J];机械工人.冷加工;1980年12期
4 赵鹭华;砂轮性能的评价[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1年03期
5 中山一雄 ,高木纯一郎 ,谭瑞星;砂轮锐利性的测定[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4年01期
6 董锡翰;迟大华;;砂轮硬度改善浅析[J];机械工程师;1986年02期
7 刘镇昌,陈日曜,阿部聪,村木和之;关于砂轮表面复映法的一些探讨[J];磨料磨具与磨削;1988年05期
8 申明志;砂轮变薄工具的制造与应用[J];机械工程师;1988年04期
9 肖安定;砂轮堵塞的测量[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10 万隆;磨钢球砂轮干燥裂纹成因探讨[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刚;白云利;;变频技术在砂轮制造业的应用[A];2000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0年
2 王红军;李改利;;基于激光的砂轮地貌检测技术研究[A];北京机械工程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王红军;李改利;;基于激光的砂轮地貌检测技术研究[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吴永孝;张广玉;吕维新;徐建良;;超声波振动修整砂轮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贺献宝;;利用PVA砂轮提高工件表面粗糙度等级[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5年
6 王先逵;马明霞;应宝阁;;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微粉砂轮电火花修锐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余剑武;何利华;尚振涛;尹韶辉;黎文;覃新元;;微细砂轮电火花修整实验研究[A];第15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长江;分切薄刀和砂轮的选用及使用方法[N];中国包装报;2006年
2 刘平;百名专家解读百种产品质量[N];中国质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晓冬;砂轮在线液体自动平衡系统及其平衡精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曾晰;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设计方法及材料去除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3 张小锋;关于砂轮地貌双目视觉检测技术的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袁和平;磨料群可控排布砂轮的制备技术及其磨削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赫青山;热管砂轮高效磨削加工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庞子瑞;超高速点磨削陶瓷CBN砂轮性能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李长河;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机理及表面特性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8 刘月明;磨削过程建模与点磨削工艺的若干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9 杨晓红;不平衡量信号的精密谱分析及其在砂轮动平衡测控仪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龙;叶序排布磨料超硬砂轮的磨削温度场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志振;磨粒叶序排布电镀砂轮制造中的若干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晓聪;基于结构光视觉的砂轮轮廓三维测量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王凯;金属基金刚石圆弧砂轮在线电火花修整与检测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乔璐;基于区间均匀接触磨削方法的砂轮有限元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6 蒋秀忠;区域化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对局域强化模具材料去除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7 王改民;新型树脂切割砂轮的研制[D];郑州大学;2001年
8 吴春香;智能砂轮半自动平衡装置软硬件开发[D];山东大学;2007年
9 魏于评;不平衡量对砂轮跳动影响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王明;基于磁控磨粒均布的微细砂轮制备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4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78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