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操作机夹持性能的仿真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锻造操作机夹持性能的仿真实验研究
【摘要】:锻造操作机是快锻液压机组中重要的辅助设备之一,能够极大地提高液压机的使用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对构件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迅速提高,开展操作机的基础科学研究,对提升我国巨型重载制造装备的独立设计、制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973计划项目“巨型重载操作装备的基础科学问题”,围绕3个基础问题,开展了7个课题研究,部分工作已有突出进展和重要创新。但是在锻造操作机夹持机理和夹持力研究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突破,操作机夹持力分析计算已成为制约重载操作机夹紧装置结构设计的瓶颈。本课题研究是基于允许锻件下垂偏转的工况,对锻造操作机夹持力进行理论分析,阐述基于允许锻件下垂偏转的夹持力计算方法,分析影响夹持状态的相关因素;根据大型锻造操作机夹持机构的设计原理和实际应用工况,设计夹持机构实验装置,为实验研究提供条件;结合理论分析思路,利用实验装置测试夹持机构在不同条件下的夹持力;建立夹持机构实验装置虚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综合研究夹持机构实验装置的夹持力计算结果、实验测试数据和仿真结果,明确锻造操作机夹持力确定方法。论文对基于允许锻件下垂偏转的锻造操作机夹持力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实验研究方案;在夹持力实验装置设计中,解决了下垂偏角的测量问题,并利用BALLUFF BSI_MOD_0002角度传感器简化了夹持力动态测试结构。论文采用ANSYS Workbench对实验装置的夹持机构模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夹持机构各零部件的应力分布规律;运用ANSYS经典仿真分析了钳口与工件接触面上的接触应力,仿真结果表明其接触应力并不是按线性规律分布;运用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夹持机构实验装置设计和理论计算的合理性;围绕理论分析结果,对夹持机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了动、静态夹持实验,即对钳口处于垂直状态、水平状态时的夹持力以及钳口旋转时动态夹持力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钳口的旋转角度以及工件下垂偏角对夹持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在钳口处于垂直状态时,工件下垂角度对夹持力的影响较大,在处于水平状态时,工件下垂角度对夹持力的影响较小。根据不同测试条件,测试了夹持机构实验装置实现稳定夹持的夹紧缸输出力;进行了夹持机构实验装置的钳口应力测试,分析了钳口应力变化规律。将试验测试与仿真分析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夹持机构实验装置在动态过程中的夹持力及受力元件的应力变化。
【关键词】:锻造操作机 夹持机构 下垂角 有限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3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引言9
- 1.2 快锻液压机组概述9-10
- 1.3 锻造操作机概述10-12
-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12-13
- 1.4.1 国外锻造操作机的发展现状12-13
- 1.4.2 国内锻造操作机的发展现状13
- 1.5 论文研究背景13-14
-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14-15
- 2 锻造操作机夹持力计算方法分析15-19
- 2.1 工件尺寸计算15
- 2.2 钳口在垂直位置时的夹持力15-16
- 2.3 钳口在水平位置时的夹持力16-17
- 2.4 确定钳口任意旋转角度的最小稳定夹持力17-18
- 2.5 本章小结18-19
- 3 夹持机构实验装置设计19-34
- 3.1 锻造操作机夹持原理19-20
- 3.2 实验装置原理设计20-22
- 3.3 实验装置关键零部件的设计22-33
- 3.3.1 夹持机构的设计22-29
- 3.3.2 夹紧缸的设计29-30
- 3.3.3 工件下垂偏角检测装置设计30-31
- 3.3.4 移动架的设计31-32
- 3.3.5 机架的设计32-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4 实验装置零部件的选择与计算34-39
- 4.1 夹紧缸的选择与计算34-36
- 4.2 轴承的选择与计算36-37
- 4.3 电机减速机的选择与计算37-38
- 4.4 本章小结38-39
- 5 夹持机构的仿真分析39-48
- 5.1 夹持机构ANSYS Workbench静力学仿真分析39-44
- 5.1.1 夹持机构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前处理39-41
- 5.1.2 夹持机构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后处理41-44
- 5.2 钳口接触应力的仿真分析44-46
- 5.2.1 ANSYS有限元分析前处理44-45
- 5.2.2 ANSYS有限元分析后处理45-46
- 5.3 夹持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46-47
- 5.4 本章小结47-48
- 6 夹持机构实验装置的实验分析48-52
- 6.1 实验目的48-49
- 6.2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49-51
- 6.3 本章小结51-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音;王馨舶;李洪胜;任云鹏;陈希红;;锻造操作机钳杆操纵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J];重型机械;2010年05期
2 魏运华;;锻造操作机旋转位置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锻压技术;2011年03期
3 许允斗;姚建涛;赵永生;;锻造操作机提升机构设计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4 张营杰;卫凌云;牛勇;韩炳涛;;锻造操作机发展现状与研究方向[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2年02期
5 王高锋;徐鸿钧;;锻造操作机减速机的设计及应用[J];重型机械;2012年03期
6 ;上海沪江机械厂制成三吨有轨锻造操作机和一吨无轨锻造操作机[J];锻压机械;1970年02期
7 何敏辉;锻造操作机简介[J];劳动保护;1973年04期
8 ;600公斤锻造操作机[J];锻压机械;1973年06期
9 ;一吨锻造操作机[J];锻压机械;1975年03期
10 杨文魁;;关于锻造操作机设计制造使用中若干问题的认识和体会[J];重型机械;197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亚星;;锻造操作机夹钳旋转液压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分析[A];中国金属协会冶金设备分会第二届第一次冶金设备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宗立志;孙筱倩;张兴起;;30t快速锻造操作机多维度定位控制系统[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4年会暨能源计量与绿色冶金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孔祥东;刘杰;翟富刚;姚静;艾超;;基于AMESim的锻造操作机大车行走液压控制系统仿真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张东;;快速锻造操作机PLC控制系统[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翟富刚;孔祥东;张寅;何春栋;;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夹钳回转系统动态特性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冶京诚为中原特钢设计供货30吨锻造操作机[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2 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马晨光;巨型重载锻造操作装备填补国内空白[N];科技日报;2012年
3 李尧 谭毅敏;“智造”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4 记者 史俊斌 通讯员 焦悦;世界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及全液压锻造操作机试车成功[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任云鹏;大型锻造操作机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及其若干设计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2 葛浩;锻造操作机构型设计与动力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翟富刚;液压锻造操作机多学科协同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许允斗;基于并联机构理论大型锻造操作机设计与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5 徐震;重载锻造操作机夹持系统并联驱动动力学建模与均载控制[D];中南大学;2013年
6 褚晓兵;重载锻造操作机性能评价与标定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颜昌亚;巨型重载锻造操作机系统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侯交义;锻造操作机主运动机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孙文杰;锻造操作机的动力学建模与性能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博翁;一种锻造操作机的机构分析及其虚拟样机建模[D];清华大学;2009年
2 张宝刚;大型平行连杆式锻造操作机系统动态特性分析[D];东北大学;2011年
3 杨青松;重载锻造操作机缓冲机理及动态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梁晶晶;完全解耦式锻造操作机机理与性能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5 王昕炜;基于PLC的锻造操作机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6 郭江涛;2t/5t·m锻造操作机结构优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7 江兵;锻造操作机电液控制系统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朱中文;锻造操作机夹持性能的仿真实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9 赵凯;锻造操作机缓冲过程仿真与顺应性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刘杰;基于虚拟样机的锻造操作机阀控马达系统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89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78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