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叶片混联磨抛机床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9-15 07:14

  本文关键词:叶片混联磨抛机床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混联机床 控制系统 PVT插补


【摘要】:叶片是汽轮机、水轮机、航空发动机中十分重要的零件。为提高叶片磨抛加工的效率,降低叶片制造成本,吉林大学智能精密制造课题组研发了叶片混联磨抛机床。该机床具有5个运动自由度,能够根据叶片表面形状的变化进行磨抛姿态的调整,从而保证叶片加工质量。本文着眼于该机床的控制系统硬件结构的搭建,加工运动控制策略的研究,以及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实现等方面进行研究。 叶片加工时,该机床需要进行多个电机联动控制。因此采用以PC机为主体配合具有8个电机控制通道的Turbo PMAC2多轴运动控制器的开放式数控体系搭建控制系统硬件平台。通过ACC-8s接口板,PMAC卡能够向各驱动器发送位置控制模式所需的PLUS+DIR(脉冲+方向)信号实现电机运动的控制,并接收反馈信号。在机床X和Y轴上将LF-185型海德汉光栅尺反馈回的1vpp正弦信号通过ISC11-4SCR型弦波转换器进行信号的细分后输入到位置反馈接口实现闭环控制。而三杆并联机构中由于结构关系无法安装光栅尺作为位置反馈,,因此采用直线位移传感器作为位置检测元件,通过7660B型USB数据采集卡进行位置采集,以监测并联机构的实时位姿。 叶片混联磨抛机床控制系统软件的开发基于VC++平台,应用其MFC框架模块进行功能实现以及图形界面的开发。在VC平台上对PMAC运动控制卡的动态链接库进行函数调用,能够利用PC机完成各电机的运动控制。控制系统软件中包含了数据显示,机床手动控制,各轴位置监测,以及叶片自动加工等模块。并将复杂机床运动学正逆解计算,轨迹点数据读取和处理等功能也集成于软件之中。 机床磨抛叶片时需根据叶片表面实际形貌进行位姿调整,其调整角度与该轨迹点处的叶片法向量相关。法向量无法根据叶片表面的测量数据直接获得,本文以叶片表面三坐标测量点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曲面偏导数的轨迹点法向量求解方法。该方法以离散的测量点数据为基础在求解点处沿X,Y方向进行曲线拟合,以获得两条过求解点的高次曲线。对两曲线在求解点处求导,得到曲面上该点X和Y向的偏导数向量。两偏导数向量与曲面上该点的法向量有一定的数值关系,经过转换计算可以得出该点的法向量。利用椭球面离散点数据进行圆弧拟合验证了该方法计算的有效性,计算最大误差为0.018弧度。 为保证叶片混联磨抛机床加工叶片时加工余量的有效去除和运动的平稳可靠,采用PMAC卡的PVT插补模式结合磨削力经验公式进行运动控制。PVT插补模式下,需要确定三个参数P、V、T,以完成机床各轴运动控制。叶片磨抛轨迹决定了其参数P。确定参数T时,需要利用磨削经验公式得到各轨迹点驻留时间关于工艺参数的函数关系,然后对磨削轨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驻留时间的积分曲线,通过积分可以算得磨削轨迹上各点间的插补周期T。对于瞬时速度参数V则,需要利用算得的P与T进行方程联立求解。通过利用追赶法求解P和T构建的关于磨削轨迹上各点瞬时加速度求解的三对角线性方程组,获得瞬时加速度积分后可得出各插补点的瞬时速度V。三个参数相互关联保证了机床磨抛运动合理性。
【关键词】:混联机床 控制系统 PVT插补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580.2;TP27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2.1 叶片加工设备的研究现状12-14
  • 1.2.2 并联机床的发展现状14-16
  • 1.2.3 机床数控系统研究现状16-18
  • 1.3 本文研究内容18-19
  • 第2章 叶片混联磨抛机床结构与硬件系统组成19-39
  • 2.1 叶片混联磨抛机床机械结构19-21
  • 2.2 机床运动系统硬件结构21-31
  • 2.2.1 硬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介绍23-26
  • 2.2.2 硬件系统主要电气连接26-31
  • 2.3 电机运行的调整31-37
  • 2.3.1 电机驱动器参数的调整31-33
  • 2.3.2 PMAC 设置33-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第3章 叶片混联磨抛机床控制策略研究39-51
  • 3.1 轨迹点的法向量求解研究39-44
  • 3.1.1 轨迹点的法向量圆弧拟合求解示例41-44
  • 3.2 PVT 插补的研究与实现44-50
  • 3.2.1 位置增量 P45
  • 3.2.2 运动时间 T45-47
  • 3.2.3 轨迹点处瞬时速度 V47-49
  • 3.2.4 PVT 插补运动仿真实验49-50
  • 3.3 本章小结50-51
  • 第4章 叶片混联磨抛机床控制系统软件开发51-63
  • 4.1 软件开发环境51-52
  • 4.2 软件功能模块划分52-53
  • 4.3 控制系统软件界面设计53
  • 4.4 各功能模块的软件实现53-61
  • 4.5 本章小结61-63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钢,韩秋实,孙志永;基于P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性能的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孔繁星;于正林;朴承镐;耿振野;;基于UMAC加工非球面光学零件PVT控制轨迹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程丽;高建设;赵云峰;赵永生;;五自由度并联机床数控系统软件开发[J];燕山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张俊萍,鲍慧玲,王涛;基于PMAC的直线电机PID控制性能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郑金兴;张铭钧;孟庆鑫;;适于高速加工的五次参数样条曲线插补及其速度生成算法的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6 邹正平,赵令德,陈矛章,徐力平;叶轮机叶片的三维造型及其对叶片气动负荷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1998年03期

7 ;Development of a PC-based Open Architecture Software-CNC System[J];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2007年03期

8 覃华强;梦艳玫;;NC嵌入PC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机床电器;2007年05期

9 史晓娟,帅梅,王广炎;并联机床位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2年01期

10 李亚,王洋,倪雁冰;3-HSS型并联机床数控系统的开放式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大奇;叶片双面磨抛系统及路径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旭;新型叶片混联抛磨机床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55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855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3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